雷家彬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基于学科结构的区域本科院校分类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雷家彬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依据学科结构的院校分类研究对于把握院校和系统层面的组织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选取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学科层次和类型分类指标体系,对湖北省67所本科院校进行经典聚类分析,并根据实证分类结果对该省本科院校系统作进一步诊断分析。研究表明:该省本科院校系统呈现橄榄形矩阵结构,各类院校分工较为合理,但少数层次和类型院校的多样性有待提高,部分学科可进一步强化与产业的契合发展;运用分类工具进行院校和系统分析是分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基于这些院校特征,政府可确立学科专业调整的方向。
学科结构;本科院校;高校分类;湖北省
学科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单元。学科形态构筑成大学组织框架。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各个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包容和排斥,以及多学科的组成和跨学科的组织,推动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化。”[1]从学科结构的角度分析大学类型对于当前高校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个体高校的特色办学、定位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有高校分类研究过于侧重分类的理论讨论,实证分类研究欠缺,多以院校职能分类依据,而对学科结构的分类研究关注不足。基于此,本文将以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为
例,基于学科结构特色对我国典型区域高等教育进行实证分类研究,以期为构建相对科学的院校分类体系提供研究借鉴。
学界一般从学科的个体结构或微观结构、群体结构或宏观结构两个维度理解学科结构。前者认为学科结构是一门给定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2];后者基于学科群视其为“学科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方式”[3]。具体研究一般坚持后一种观点,谓之“高校具体的学科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学科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4]。依据这种理解,高校类型则由学科覆盖面(学科类数量)、优势学科类别、学位层次等决定。
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参照“美国教育部学科专业分类系统”对美国大学进行分类;欧洲U-Map以1997年出版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学科领域分类作为衡量分类覆盖面的指标;天野郁夫以研究功能的强弱与大小、大学的学科构成两个主要指标,构建了日本高等学校学科层次、数量的二维分类法[5]。
与国外这些典型分类法类似,国内多以学科门类数量[6]、学科占有度和均衡度及学科结构的综合性[7]、主干学科和强势学科的差异[8]、期刊论文[9]、“学科覆盖”[10]等为标准从学科数量上区分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专门性)院校,按各类学科科研得分及在校生数[11]、“学科层次”[10]等各类学科比例关系划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专业类院校。
总体来看,国内相关研究集中于从学科结构(数量、层次、类型等)对高校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论和分类结果与我国官方统计、传统分类体系基本保持一致。但分类方法的使用有待规范,指标体系比较单一、随意,主观经验成份过多,分类结果的应用不足。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
综上,本文依照学科层次和类型两个维度界定学科结构。层次结构主要指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专业数(三级学科数)、大类数(二级学科数)、门类数(一级学科数);类型结构则指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统计的十二大学科门类数。通过对数据的反复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各门类下学科专业数的可比性不佳,比如有的学科只在研究生阶段存在,有的高校一级学科较为集中,有的则刚好相反。若单纯按照学科数统计不能真实反映高校专业的现实,鉴于此,我们用学科专业的招生数代替学科数量结构。其中,博士、硕士与本科学科门类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11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中的学科对应关系进行转换;对于普通高职高专专业,首先对照《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统计用)》(2004年颁布),先将其转换为普通本科专业,再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年颁布)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新本科专业,这样得到如下指标(见表1)。
表1 湖北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分类指标
2013年,湖北省共有普通本专科院校、独立学院共122所,其中本科院校67所,高职高专55所,所有高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3年7月。研究生、本科专科招生人数和专业信息主要来源于省内各所高校的招生门户网站,缺失数据以教育部阳光高考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为补充。统计方法是实证分类研究的常用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聚类分析。[12]通过反复尝试,我们发现无论运用何种聚类分析技术,本科与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招生数、学科层次结构方面的区别非常明显,后者都可自然归为一类,故本研究仅对本科院校进行聚类分析。在学科层次结构分析方面,由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的专业数、专业大类数、专业门类数变量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首先根据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计算各成分的得分及综合得分,以此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在学科类型结构分析方面,为尽量减少分类中的主观成分,我们并未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年)中折合在校生数的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十二大学科的各层次招生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权重,计算各学科门类的综合得分,再根据标准化的各学科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本研究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湖北省普通高校分类结果可从学科层次和类型
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这样的分类结果构成了一个院校矩阵。
1.学科层次分类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各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因子分析的前提,变量经标准化变换后,得出相关系数矩阵,通过KMO和Bartlett检验(KMO=0.796>0.5且Bartlett球型检验p=0.000<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按照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从原12个变量中抽取得到3个主因子来表达其信息储量。由表2可知,这3个主因子解释的累计总方差达到92.0%,且经正交旋转后主因子所解释的累积总方差不变,只是分配在各指标的方差贡献度有所变化,丢失信息量较少,可代表原统计指标所含的大部分信息,用其代替原有指标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表2 方差贡献度
因子分析中为便于对主因子进行解释,一般须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本文选取最常用的因子载荷旋转方法,即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经旋转后的原变量只在某一个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他因子上载荷较小,这就可实现主因子含义的清晰化,进而可直观地发现各因子所代表的原学科结构变量,实现分类模型结构的简化。从表3中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来看,硕士和博士层次、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各级学科(专业)分别在因子1、因子2和因子3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可将此3个因子依次视为研究生教育因子、专科教育因子和本科教育因子。运用这3个具有经济含义的主因子可替代原12个变量。
利用表3中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及原数据的标准化值计算各学校的各因子得分,则各学校的单因子得分函数可表示为:
表3 旋转因子矩阵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其中Fpi即是第i个机构在第p个因子上的得分,xji是第j个变量在第i个机构上的值(用原数据标准化后相应的z分数值代替),apj是第p个因子和第j个变量之间的因子值系数(用表3中旋转因子后的因子得分系数代替)。
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因子的加权平均数,从而得到综合因子的得分函数:
F=(0.58549*F1+0.22823*F2+0.10658*F3)/0.92030
运用SPSS19.0层次聚类分析中的Q型聚类分析,选取三个单因子得分(F1、F2、F3)和综合因子得分(F)共4个变量对湖北省67所本科高校进行聚类分析。鉴于各机构办学层次和学科的巨大差异,经多次尝试后,决定采用组间联接聚类法,使用平方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观察谱系图确定分类个数,最终将湖北省67所本科高校分为专科密集型、本科集中型、本科密集型、研究集中型、研究密集型5类(见表4)。
表4 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层次分类
2.学科类型分类
由于当前许多高校实行大类招生,依据学科数量为测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各院校真实的学科差异;因而这里以各学科招生数代替,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不同层次下各学科的综合得分,以此完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思路是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
的大部分变量,它可看作因子分析的一个特例。当前学界对于运用两种方法求综合评价成绩存在很大争议,这里我们以主成分负载中的载荷值与原数据标准化后相应的z分数之积表示该主成分的得分。各主成分得分函数可表示为:
以法学专业为例,Fki即是第i个机构在第k个因子上的得分,yji是第i个机构在第j个学科层次的值(用原数据标准化后相应的z分数值代替),bkj是第k个因子和第j个学科层次之间的因子值系数(用表5中因子负载矩阵中值代替)。
表5 法学学科成分矩阵
同样,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度为权重计算各因子的加权平均数(见表6),从而得到法学学科综合因子的得分函数:
表6 法学学科方差贡献度(提取平方和载入)
这样,依次得到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哲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综合得分。选择这十二大学科综合得分,按照前面同样的聚类方法,可将湖北省67所本科院校可分为法学类、工科类、教育类、经管类、农学类、医药类、艺术类、综合类等8类(见表7)。
综上,结合层次和类型的聚类分析,湖北省67所本科高校结构矩阵可见表8所示。
表7 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类型分类
分类是识别高校特征的一种方法,高校分类研究的最终目标不仅是将机构分门别类,贴上对应的标签,更在于使用这种分类结果描述个体院校、高等教育系统的图景,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合目的性这个意义上看,任何分类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分类结果。本文抽取院校组织的基本单元学科专业作为分类依据,分类结果可用于诊断湖北省高校学科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映射学科所出现的变化和问题,这对于把握高校的核心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此就这些应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理想的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促成入口与出口两大市场的对接。由于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本身所固有的外溢性和人才培养活动的滞后性,加之全球化时代人才加速跨区域、跨行业领域流动,在一定区域内考察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显得极为困难。这对于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同步的湖北省而言,更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因此回避这种研究,对于湖北省这类高等教育与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区域而言,吸引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进而激发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就业市场分析极为复杂,现有历史和预测分析都存在一定的争议。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重点,本文无意对此深入研究,仅在于展现学科与产业结构的关联状况。由于《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未来各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科学规范和预测,我们选择其中提出的2015年及2020年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情况进行描述分析。
期间各年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数。由表9可知,假设专科、研究生阶段招生规模相对稳定,以2013年招生数并按四年人才培养周期推算,到2017年,法学、教育、医学等专业人才供给尚有一定缺口,工学专业虽然短期内供大于求,但长期看来仍需稳步扩大规模,而管理、文学等专业人才供远过求。这与之前基于各专业招生数得到的分类结果(经管类、艺术类院校较多而工科院校较少)相符。面上数据的分析固然无法揭示学科与专业的对接状况,但是这种局面长期来看都应得到高度重视。
表8 湖北省67所本科高校学科结构分类
表9 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数与中长期各类人才需求数
2.学科结构自身所反映的问题
依学科层次和类型结构,我们可构建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层次类型矩阵图。由图1可见,湖北省基本形成以研究密集型院校为先导、本科集中型院校为主、专科密集型院校为辅的本科院校体系,层次结构呈橄榄形,各类本科院校分工较为合理;院校类型分布趋于多元化,多数院校在不同层次均有覆盖。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层次院校分布过于集中。作为本科中坚的本科密集型院校数量少,且集中于法学类和农学类院校,研究密集型院校的结构较为单一。其二,部分类型院校分布趋于单调。横向上看,综合类院校的匮乏较之农学类院校所具有的多样性形成鲜明反差。这说明湖北省院校,特别是省属本科院校、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院校学科集优、集全能力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经管类、艺术类高校已取代了传统工科类院校在数量和多样性上的优势地位。根据《湖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未来湖北省“将呈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老重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不是牺牲这种优势,这两类院校的勃兴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检视。
图1 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层次类型分类
3.学科层次分类与传统分类系统的比较
由表10可知,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层次与传统层次分类存在中度相关关系(Fisher精确检验值为48.477,p=0.000;Cramer's V值为0.682,p=0.000)。各类院校似光谱状分布在专科与博士研究生教育两级构成的区间内,院校层次体现在研究实力的强弱,两所“985工程”高校具有研究生教育的绝对优势,而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其他层次类院校均具有较为发达的本科教育。其中,4所
“大学”层次院校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不可小觑,该层次院校较之低层次的“学院”、“独立学院”的学科优势显而易见。相反,“独立学院”与“学院”间的差异则不大,尽管“学院”层次出现了1所本科密集型院校,但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商学院等新“晋级”的5所专科密集型院校的存在表明“学院”层的学科实力较弱。这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实力亟待充实,而湖北省“独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未来也将有更多的此类院校挤身“二本”学院行列。
表10 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与传统层次结构交互表
4.学科类型分类与传统分类系统的比较
表11表明,湖北省本科院校的学科与传统类型结构具有同样的中度相关性(Fisher精确检验值为102.382,p=0.000;Cramer's V值为0.601,p=0.000)。除1所农业类院校外,传统的财经、师范(与体育一道可归并为教育类)、艺术、医药、政法、民族(法学类学科为主)等类型院校均可归为相应的学科类型之下,表明这些院校的固有学科特色得以保留。传统工科类、综合类院校分化较为普遍。在30所传统工科类院校中,工科学科优势明显的只有6所,其他院校分别向经管类、艺术类、医药类、农学类甚至法学类学科发展。同时,传统的10所综合类院校中,只有2所真正体现出学科类型的综合性,其他院校主要在除工科类的各种学科中延伸学科优势。其中除了传统类型本身固有的原因外,更在于院校间,特别是作为主体的传统工科类和以文理见长的综合类院校,由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转型策略使然。
以上基于2013年面板数据得到的湖北省本科院校分类,从学科层次和类型两个维度揭示出该省高等教育系统的多元图景,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与诊断区域院校结构的工具。本研究的结论可为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提供有益启示。
1.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调整的路径
湖北省拥有公认的高等教育大省地位,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激发高校服务地方的活力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创造条件大力吸收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基础上,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区域发展需要适时优化调整高校学科结构,提高专业与行业的契合度。
表11 湖北省本科院校学科与传统类型结构交互表
第一,确立新的学科专业重心。面临产业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地理地位的提升,湖北省应着力保持老工业重镇的传统行业优势,稳定并适时扩大工科类招生规模,将工科发展的重心向区域发展所需的传统重点产业、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转移,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适度发展行业性专业。法学、教育、医学等学科专业性强,对应行业入职门槛高,就学回报率相对较高。考虑到湖北省发展实际,应加强对这些学科的扶持力度,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强化专业论证和标准建设,可考虑适度扩大学科规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高等教育需求。
第三,科学调控应用文科的规模。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和学院这两种层次,在稳定经管类、文学类学科专业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强这些如托勒·比彻所言“软-纯学科”的监管,着力加强市场调研和学科风险预测,以便突出这些学科的应用性和与行业的契合度。
第四,进一步优化院校层次类型结构。在大力支持中央部属院校争创各类学科层次一流的同时,积极推动其加强专业整合、争创真正的综合性大学;省属院校的建设重点在于夯实学科实力,抓大放小,打造学科集优发展的示范院校;加快独立学院的转制,引入市场力量营造高等教育良性竞争秩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院校与行业加强合作,强化院校的学科特色自我认同,形成分工明确的学科领地和办学优势。
2.学科结构分析下高校分类研究的拓展
研制公认适切的机构分类法是已有分类研究的
一项重要任务,而由于分类方法的运用不当,直接研究结果是产生一些“常识性”的高校分类体系,而对于分类的目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应用却被严重忽视。[13]故本文未过多关注分类结果,而在尝试性地基于经典分类法构建分类体系,并重在运用分类结果分析院校分类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于学科层次和类型的院校分类与传统分类存在中度的相关性。层次和类型结构与传统的按管理权限、招生批次等分类法基本是重叠的,这表明“描述式”分类或现时分类体系业已固化。如此,在下一个“我国尚未建立起公认的、科学的分类体系”的决断之前,研究者或许更应考虑分类研究的基点问题。我们并不是没有一个这样的分类法,问题在于它如何将院校导向一种与经济社会需求契合紧密、分工明确的高等教育系统。
第二,确立以量化研究为主的分类研究方法体系。无论是诊断式的现实分类还是指导式的规划分类,分类总是依组织特征的分门别类。尽管不乏有论者提出新的院校分类法,但量化研究、聚类分析总是分类的核心技术之一。这里要将分类法与排名或排序法区别开来,两者在技术层面差别不大,区别于在分类体系维度方面,前者应尽力摒弃那些反映价值倾向的维度,如各类奖励、重点支持项目或工程、钦定的身份称谓等,还分类之本貌。除按学科结构的分类外,当前许多研究中采用的按院校各项职能、组织结构的分类均可如此操作,进一步精炼分类指标,以便提高分类法的信度和效度,这也是本研究的努力方向。
第三,应用分类工具是分类研究的一项核心任务。国外著名分类法如卡内基分类法、欧洲U-Map的价值并不在于分类过程和结果本身。前者尽管指标和分类法简单,但基于此的院校排行榜、高等教育政策分析的广泛运用令其成为一种院校标准体系;后者的存在价值在于与多维度排名体系(U-Multirank)等透明工具的联合运用,进而成为院校自主主导的标杆工具。已有研究多终结于提出和归纳一种分类法,分类法的应用价值却被淡化。本文认为,分类研究应定位于研制并应用一种高等教育结构分析工具:之于现实结构的研究,借此可进行历时的诊断分析,用于发现结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之于未来结构的规划研究,比照未来多方高等教育需求下的院校类型,考察高等教育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向。本文虽未止步于院校分类,进而用其检视区域院校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但对现实结构的诊断分析、对未来高等教育需求的预测分析仍显粗略,由于样本偏小,分类工具适用范围有限。这些是未来相关研究有待突破的议题之一。
[1]CLARK B.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viability and change[G]//MEEK L,GOEDEGEBUURE L,KIVENEN O,RINNE R.The mockers and mocked: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differentiation,convergence and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Oxford:Pergamon/IAU Press,1996:17-25.
[2]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21.
[3]庞青山,薛天祥.大学学科结构的演进及其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5,19(5):69-71.
[4]陈士俊,王梅,李军.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协调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4(6):89-93.
[5]天野郁夫.试论日本的大学分类[J].复旦教育论坛,2004,2(5):5-10.
[6]张爱龙.我国高等学校的一种分类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62.
[7]潘黎.基于知识活动能力的普通高校分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79.
[8]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95-117.
[9]程莹.基于学科特征的世界研究型大学分类——科学计量学的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33.
[10]刘向东,吕艳.高等学校分类的实证研究——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9所地方共建高校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4):45-51.
[11]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26-30.
[12]DONALD H.Taxonomic approaches to studying strategy:som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4,10(1):27-41.
[13]雷家彬.国内高等学校分类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0
(5):107-111.
Research on Colle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Disciplinary Structure:The Case of Hubei Province
LEI Jia-bin
(Schoolof Law and Commerce,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05,Hubei,China;Key Institute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ies of Hubei Province"Research Centre for Regio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Wuhan 430205,Hubei,China)
It'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to classify colleges based on disciplinary structure in a bid to grasp their organizational and systematical characteristics.Using official panel data in 2013 and 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index system,the author conducts a classic cluster analysis to classify 67 colleges in Hubei province before a further diagnostic analysis ofits undergraduate college system based on the empiricalresults.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th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province displays an olive-shaped matrix structure;few colleges are lack of typical diversity;some disciplines are unable to satisfy social demand.Th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and systematical structure based on college classification is a key objective of classified research,based on which the governmentcan adjustthe direction of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Disciplinary Structure;College;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Hubei Province
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纲要》中经济重点领域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归入法学、工学、管理、教育、文学、医学、艺术等学科门类,并根据2015年及2020年各类人才需求数推算得到
2015-04-09
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及其设置标准研究”(14JZD046);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湖北省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4A116)。
雷家彬,1979年生,男,湖北洪湖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