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华,程莹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
大学校长引领研究型大学的跨越式发展
——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为例
江小华,程莹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
近年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短期内迈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分析其崛起的历程可以发现,该校现任校长Patrick Aebischer对学校的明确定位和系列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勇于变革的精神,他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塑造成一所极富活力的大学,在筹集了充裕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延揽了众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并招收了大量优秀的国际学生,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学术声誉显著提升。
大学校长;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老牌世界一流大学如牛津、剑桥、哈佛和耶鲁等都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历史沉淀才得以形成,但在日新月异、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少新兴高校希望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校地位,从而快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1]。事实上,通过借鉴先行者的经验,年轻大学确有可能后来者居上[2],洛桑联邦理工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简称EPFL)便是这样一个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创办于1853年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起初是瑞士的一所私立工程学院,名为“洛桑特别学院”。其成立的初衷是为瑞士培养高技能的建筑工人,第一届学生只有11人。1869年,洛桑特别学院并入洛桑大学的工程系,并于1946年重新独立为“洛桑大学理工学院”,当年的学生人数也只有399人。1969年,洛桑大学理工学院更名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成为一所由瑞士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其在校生人数发展为1293人[3]。从1969年正式成立至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仅仅用了40余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为一所享誉全球
的顶尖理工科大学,并成功进入各大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列。该校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上的名次分别位列全球第96位、第17位和第34位①。
自1969年联邦化以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虽然先后在Maurice Cosandey,Bernard Vittoz和Jean-Claude Badoux三任校长的带领下取得了持续进步[4],但一直难以实现办学水平的突破。在此期间,学校一度被外界视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小跟班”(little sister),国内地位和国际声誉都远远不及后者。直到2000年Patrick Aebischer校长掌舵,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才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在Patrick Aebischer出任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校长至今的15年里,该校从一所普通的工科学校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在ARWU排名上的名次也从2004年的194名一跃上升至2014年的96名,其发展速度甚至令早已蜚声海外的“老大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都倍感压力。
Patrick Aebischer校长带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在于其成功演绎了领航者、改革者、资源筹集者以及人才汇聚者的角色,为学校明确了发展目标,完善了学科布局,改善了治理结构,筹集了办学经费,延聘了顶尖人才。
(一)“一位有远见的领航者”:勾勒学校的发展愿景
要引领大学实现飞跃,校长应该成为卓越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卓越的管理者[5]。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联邦化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被瑞士政府赋予了充分的自主权,但随后的三任校长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这几位前任校长的保守风格不同,Patrick Aebischer校长是一位典型的“领导者”,他被选中也是因为其具有战略眼光和变革决心。
Patrick Aebischer 1984年于日内瓦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布朗大学任教8年,1992年回到瑞士担任沃州大学中心医院(CHUV)外科研究和基因治疗团队的主管②。由于来自学校非主流学科且先前没有管理大学的经验[6],他在1999年竞聘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校长职位时受到了遴选委员会许多成员的质疑。例如,在时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校长的Francis Waldvogel看来,“任命一名医生担任工程学校的校长非常不妥”。但Patrick Aebischer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所勾勒的发展愿景及其所展现的变革决心还是赢得了一批委员的青睐。时任瑞士联邦科研部部长的Charles Kleiber认为,“EPFL是时候需要一位有远见的领航者了,我觉得Patrick Aebischer会是一个理想的候选人,他为EPFL提出了很有远见的发展战略”[7]。
成功受聘成为校长后,Patrick Aebischer在上任伊始便明确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和决心。他直言,“作为一名校长,你必须为学校制定目标蓝图,要能够清晰而有力地表达学校的雄心壮志,这也是我在担任EPFL校长之后所要做的,我想将这所工程学校变成一所世界一流的理工类大学。”[8]为将发展目标具体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随后制定了若干阶段性发展规划,而该校最新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全球最顶尖的10所研究型大学之一[9]。
(二)“一个强势的改革者”:完善学科布局并改善治理结构
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Patrick Aebischer校长认为必须对学校实施深入改革,而要成功推动改革,自己首先必须要掌握权力。以往瑞士联邦高校的权力掌握在董事会手中,校长很难发挥作用。Patrick Aebischer校长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接受任职时要求拥有任命教授等一系列权力,而联邦理工大学董事会也接受了这一要求[6]。正是因为这些权力的保障,他才得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Patrick Aebischer校长上任后所做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是对学校的学科进行重新布局。作为一名神经生物学家,Patrick Aebischer认为生命科学对理工类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上任之后便着手创建生命科学学院[8],这彻底改变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工科学校的传统。Patrick Aebischer校长通过自己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声誉和广泛的学术网络,为生命科学学院延揽了多位顶尖科学家,并成功申请了包括“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在内的多项国际重大科研项目。除生命科学学院以外,他还创立了人文学院和科技管理学院,完善了学校的学科结构。在创建新学院的同时,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于2003年成功地从邻校洛桑大学合并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系,大大提升了学校基础科学学院的实力[4]。
除了完善学科布局外,Patrick Aebischer校长所做的另一个重大改革是打破院系界限,实现院系结构重组。为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该校于2002年对全校进行了结构重组,将13个系合并为5个学院——基础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学院,
环境、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并为每个学院任命了一名院长全面负责管理工作。在并系建院的基础上,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还成立了结构明确的横跨几个学院的研究中心,为教师从事跨学科项目提供了框架。学院作为学校组织的纵向结构承担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基础科研工作,而教学工作和跨学科研究则通过横向的学位项目和跨学科中心来实施,形成了一个矩阵结构[10]。这种矩阵结构不仅使师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的交叉学科培养体系更为完善,也使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开展更为便利。
虽然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科基础得以夯实,内部治理结构也得以完善,但强势的领导风格和铁腕的做法使Patrick Aebischer校长遭到了一些非议。在很多老师看来,学校的行政官僚主义在过去几年里不断加强,学校决策中教师的参与度不强,他们希望领导层与教师之间加强对话,学校能有更多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11]。对此,Patrick Aebischer校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坚信为了将学校变成一所一流大学,改革必须要强硬:
“大学校长不像乐队的指挥家,而像演唱会的组织者。我比较铁腕,所以也树立了一些敌人。但如果你想推行大的变革,就必须强硬,就像做煎蛋卷之前必须要打鸡蛋一样。瑞士两所联邦理工学院的校长比较特殊,因为都不是由教师群体选举产生的,而是由联邦委员会直接任命的,也可以说是空降。直接空降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取悦任何人。比如,为了创建5个学院,我直接关闭了13个系。如果是选举,我一开始不可能通过,但现在可能会有机会。之前这所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二流的,但我这一代的科学家从美国回来,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二流的。我做这些改革并不是要对抗谁,只是想努力吸引最顶尖的科学家。以前瑞士只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现在有两所,这对瑞士乃至欧洲都是好事。”[8]
(三)“一个殷切的资源筹集者”:拓宽学校的经费来源
在Patrick Aebischer校长看来,充裕的经费资源是学校实现卓越的关键。然而,政府提供的办学经费有限,且一直没有太多的增长,无法满足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因此,为学校筹集资源成为了他最为迫切的目标。“对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重大科研发现,而科研需要资源。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昂贵了,为了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人筹集经费。”[12]
1.积极拓宽欧盟经费
Patrick Aebischer校长将欧盟项目作为学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因此对申请欧盟项目高度重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13年申请获批“人脑项目”,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Henry Markram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开展研究,共获得欧盟12亿欧元的经费支持[13]。据统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近年来获得的欧洲委员会的高级资助项目数量在欧洲高校中位居前列③。然而,在2014年,瑞士科学、教育和文化委员会中的右翼党派人民党发动了一项旨在限制外国劳动力大规模移民的动议并得到瑞士全民投票通过,这与瑞士和欧盟签署的双边协定发生冲突。作为回应,欧盟将瑞士归于了第三国。因为《反对大规模移民》这一动议,欧盟科研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考虑中止同瑞士的合作,这将使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欧盟项目申请面临困境[14]。Patrick Aebischer校长对此感到极为不安:
“2月9日投票那天晚上我一直没睡。欧盟提供的科研资助一直非常慷慨,我们学校三分之一的国外资源都来自欧盟,我们这两所联邦大学一直受益很多,但现在的形势令人沮丧,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危如累卵。如果不能加入Horizon 2020,对我们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灾难。瑞士联邦政府的经费不多,我们只能尽量从国外获取经费。只靠联邦经费,我们根本无法生存。”[8]
为了挽回局势,全民投票之后,Patrick Aebischer联合其他高校校长不断和政治家们沟通,要求尽快拿出应对措施以便瑞士能在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中受到同等对待[15]。幸运的是,2014年底,瑞士选民最终否决了这项动议。
2.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宽企业经费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成为联邦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科技化服务[4]。Patrick Aebischer校长上任后,不仅将校企合作视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更将其作为学校财政来源的有效渠道,因而对此十分重视。学校获取企业收入的方式主要通过接受投资和承担委托项目[16]。在争取企业投资方面,Patrick Aebischer总能瞄准时机、顺势而上。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5年度10亿富豪之一的瑞士企业家Hansjo··rg Wyss就讲述了他被Patrick Aebischer说服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投资建立生物科技园(Campus Biotech)的经过:
“我一直想在瑞士设立一个研究中心,就与我在
哈佛大学投资建立的威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Wyss Institute)类似,我们想资助一些比较有前景和风险的项目,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Patrick Aebischer在参观了我们在哈佛的研究中心后联系到我,问我是否能在瑞士也投资一个类似的中心,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邀请他来我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并为他做了一顿晚餐,在晚餐时他跟我讲了很多他的想法。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我下定决心要在瑞士创设一个中心,并且准备与EPFL合作。”[17]
此外,Patrick Aebischer校长还积极联系企业赞助设立“捐赠讲席教授”(Endowment Professorship)。捐赠讲席教授这一做法融合了讲席制度和社会捐赠,一直是美国一流大学利用外部资金引进或留用杰出学者的有效途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捐赠讲席的捐赠者,包括学生、校友、友人、基金会、公司、政府部门或非政府部门[18]。Patrick Aebischer校长上任后先后设立了33个捐赠讲席教授职位,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受企业资助[19]。例如,威斯基金(Wyss Foundation)资助了1亿瑞士法郎用以设立捐赠讲席,雀巢公司也在2006年投资了2500万法郎用以资助两个捐赠讲席[16]。虽然Patrick Aebischer校长强调捐赠讲席合同中只有研究领域被限定,不会侵害教师的学术自由,但他也拒绝向外界公开这些讲席合同的具体内容,声称是考虑到企业的保密需要[16]。
事实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不总能一帆风顺,会受到来自校内外的各种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便是教师的反对。许多实证研究表明,虽有部分学者认可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的益处[20],但多数科学家和学者对知识商业化持有怀疑甚至是敌对态度。在他们看来,科学是公共的、全体共享的,每个人都有权获得,他们担心学术资本主义的侵入会使学术成果慢慢从“公共产品知识”转变为“学术资本知识”[21]。Patrick Aebischer校长因强调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甚至被任命为雀巢健康科学公司(Nestle Health Science)董事会成员,受到了学校教师不小的质疑。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Libero Zuppiroli是Patrick Aebischer的头号反对者。他专门写了1本名为《泡沫大学》(La Bulle Universitaire)的书来谴责Patrick Aebischer将学校企业化的倾向。他担心,过多的企业捐赠和投资会威胁到学校的基础研究,使科学家失去自主性[22]。对此,Patrick Aebischer不以为然,甚至在他看来,与企业合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其作用利大于弊:
“钱不是我们和企业合作最重要的目的。与美国不同,瑞士的高校基本上是受政府资助的,企业经费只占学校经费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到10%。因此,认为企业会加强对学校的控制是不准确的,校企合作更不会影响到学校的基础研究[16]。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的使命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此外,与企业合作能够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23]
除了教师的反对之外,高校和企业组织目标的本质不同是阻碍校企合作的另一大瓶颈。学术文化主要关心知识的生产和科学的进步,而商业文化则在意知识的定价和财富的创造[24]。企业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时,往往要求高校对研究结果进行保密,这会侵害科研人员发表的权利,也会影响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25]。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与企业合作时也碰到这一矛盾,但Patrick Aebischer校长坚持学术发表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前提,只有在不损害研究人员发表权利的前提下,才会和企业合作:
“比如企业在赞助一项研究合同时希望学校保密,如果不配合,学校就会失去科技转化的机会。但如果要以教授失去学术自由为代价,我们宁愿不签这个合同。我们一般给企业1-3个月的时间来申请专利,等专利申请成功,科研人员便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出去。我们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必须发表,不然不会跟企业合作。对于学术界来说,知识分享是根本。”[8]
在Patrick Aebischer校长的努力下,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近年来的办学经费不断增加,其年度经费从2000年的4.29亿瑞士法郎增长到2014年的9.04亿瑞士法郎,增幅达110.7%④。从经费渠道来看,虽然联邦政府拨款一直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但联邦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1.3%减少到了2014年的71.3%⑤。与之相对,学校通过第三方渠道筹措的经费比例逐年增长,其中增幅最明显的是欧盟项目和企业收入(见图1)。
图1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历年第三方经费的增长情况
(四)“一个国际人才的汇聚者”: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和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开启,Patrick Aebischer校长深刻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吸引国际顶尖人才。为此,学校全面地实施人才开放政策,以国际化人才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9]。
1.汇聚全球顶尖学者
研究型大学要取得快速发展,必须在短期内汇聚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Patrick Aebischer校长执政期间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延揽了大批学术人才,各职称教授数量从2000年的162人增长到2014年的325人,增幅达100.6%,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如该校1982年-1999年教授数量的增幅仅为41%)⑥。而对比该校不同时期外籍教师比例的增长情况可以发现,Patrick Aebischer校长上任以后,外籍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40.5%提高到2013年的57.8%⑦。由此可见,从全球各地广纳英才成为Patrick Aebischer校长实现优秀教师汇聚的主要途径。
身为一名科学家,Patrick Aebischer校长深知教师质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曾在美国布朗大学任教多年的Patrick Aebischer认为终身教职轨体系(Tenure)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因此,他于2002年开始强力主导在学校设立终身教职轨助理教授岗位(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ship),以此从国际上招聘有潜力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13]:
“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我们想将它们的管理模式融入到欧洲文化中来。在我们那个时代,欧洲一个年轻学者如果想升教授,要么去美国,要么等着老教授去世或辞职[26]。以前虽然也有很多美国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想来欧洲工作,但欧洲高校论资排辈的职称体系让他们望而却步。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要引入终身教职轨考核体系,使年轻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我们近年来所聘用的教师大多在哈佛、MIT等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工作过,他们的到来使我们成功获批的欧盟青年项目(Junior ERC Grants)数量大幅增加。”[16]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为受聘的终身教职轨助理教授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要求他们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并在8年的合同期内晋升为副教授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否则需另谋高就[27]。Patrick Aebischer校长坦言,在刚开始引入终身教职轨体系时,教师群体中的反对声很大,但随着学校招收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老教师们逐渐体会到了与杰出青年教师合作的好处,转而慢慢接受了该体系[8]。
除引进青年教师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还通过各种渠道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延揽顶尖学者,如Henry Markram、Martin Vetterli、Demetri Psaltis等,他们中大部分是已经在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获得了终身教职的科学家。该校工程学院曾对9位新聘教师的入职原因进行了访谈[11]。这9位教师中,除了一位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外,其余8位均博士毕业于MIT、普林斯顿、康奈尔等国外顶尖大学,且全部有在美国一流大学的学术任职经历。访谈资料表明,充足的科研资源、富有活力的氛围、日益提升的学校声誉和竞争性的终身教职岗位等因素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吸引国外顶尖科研人才的主要因素。
(1)充足的科研资源
正如Patrick Aebischer校长所言,“校长必须确保学校的经费和科研设施能够符合教师们的期望。”[8]9位受访者都提到,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一流的科研基础设施是吸引他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曾在布朗大学任教16年的William Curtin教授表示:“瑞士对EPFL和ETHZ教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使教师能够灵活地、创新地从事新的研究。”分别从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的Volkan Cevher和Sebastian Maerkl目前都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他们均表示选择该校的最大原因在于其充裕的科研经费。“这里经费充裕,而美国的科研经费情况不容乐观,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所能获得的科研经费远远不如EPFL。”此外,许多老师也被学校一流的实验设备所吸引,如曾在MIT任教过的Georg Fantner和在法国INSA任教过的Stephanie Lacou就强调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CMI基础设施是全欧洲最好的同类设施,非常匹配他们的研究需要。
(2)富有活力的氛围
受访者中有多位老师表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活力”(dynamism)是吸引自己的另一大主要因素。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Giovanni De Micheli教授当初决定回瑞士时,曾深入比较过两所联邦理工学院。在他看来,虽然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规模较大,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更年轻,也更有活力,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相比学校规模,他更为看重一所学校的活力,因而最终选择了后者。William Curtin教授认为,校领导追求卓越的愿景促使学校不断推动教学和科研的进步,而这种卓越文化使
得学校充满活力,因而自己“渴望成为这类机构中的一员”。还有多位老师认为“科研合作”使得学校充满活力,如Andreas Burg表示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是他最为看重的因素:
“最后选择EPFL是因为这里的合作环境很好,包括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而且在电子工程领域,EPFL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学术共同体中非常活跃。除此之外,我认为工程领域与应用领域保持合作以解决现实问题很有价值,而EPFL在这方面有着很好的传统。”
此外,在Andreas Mortensen教授看来,该校的活力还体现在融合了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EPFL从美国的顶尖大学吸引了很多优秀学者,但这所学校本身是以欧洲大陆高校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使得EPFL成为两种学术文化的大熔炉,非常独特且充满活力”⑧。
(3)日益提升的学校声誉
除了科研资源和活力外,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日益提升的国际声誉也是吸引国外顶尖教师的重要因素。Georg Fantner坦言:“我选择EPFL的决定性因素是我觉得EPFL在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正是该校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让许多教授对之充满信心。例如,在Andreas Mortensen教授看来,“虽然目前EPFL的水平还无法企及MIT,但EPFL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它现在所处的位置,而在于它发展的速度以及整体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EPFL非常的特别。而且我相信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它肯定能够赶上MIT”。Giovanni De Micheli教授也表示,虽然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目前的国际声誉还无法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斯坦福大学相媲美,但他相信如果该校持续进步,肯定能够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
(4)竞争性的终身教职岗位
设立终身教职轨助理教授岗位是Patrick Aebischer校长为吸引优秀年轻教师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事实上,通过访谈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举措对于国外年轻教师确实有吸引力。如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Sebastian Maerkl坦言,自己在求职之初并没有考虑过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直到2007年导师告诉自己EPFL在招聘终身教职轨助理教授时,他才对之产生了兴趣。Georg Fantner也表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当时是欧洲唯一一个设立了美国式终身教职轨的学校,这是他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
2.招收优秀的国际学生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瑞士培养有潜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建筑师,但由于瑞士本国生源有限,吸引优秀的国际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在Patrick Aebischer校长看来尤为重要[28]。然而,国外顶尖研究型大学也大多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视为学校科研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海外优秀学生的争夺异常激烈。与哈佛、MIT不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国际声誉还不足以吸引到全球最顶尖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Patrick Aebischer校长自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全面改革学位体系
在Patrick Aebischer校长看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必须抓住博洛尼亚进程所带来的机遇,改革学位体系,以此增加申请者的数量⑨。此外,为了使学位课程更具吸引力,该校本科生课程采用多语种教学,包括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语言优势自主选择;而研究生课程全部用英文教学,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者。到2010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已经全面实施了博洛尼亚改革;从2011年起,该校招生的对象开始转向欧洲以外的地区,包括亚洲、中东、美洲和非洲等。通过10年的努力,该校已经成为一所对全球开放的大学,生源的拓宽使得学校有更多的选择权,能从众多的申请者中挑选最优秀的学生。
(2)通过校园建设吸引留学生
为了使校园环境对留学生更具吸引力,Patrick Aebischer校长启动了“校园2010”计划(Campus 2010),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建了一座集学习、信息、住宿于一体的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劳力士学习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该中心由日本女建筑师设计,由联邦政府和劳力士集团、瑞士信贷银行、雀巢公司、罗技公司共同出资兴建[4]。在Patrick Aebischer校长看来,“建立劳力士学习中心很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用电脑。此外,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劳力士学习中心就像是EPFL的灯塔,会成为EPFL在全世界的标志”[28]。
(3)成立博士生院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培养早前一直由各个实验室或研究团队独立负责。为提升博士招生和培养质量,学校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博士生院,由博士生院院长和17个项目主管负责管理[29]。每位博士候选人除了有一位导师指导论文之外,还受所在博士项目委员会的集体指导。博士课程虽然是由各个博士项目根据自身学科协调组织的,但对所有的博士生开放。除了精心安排指导和课程外,博士生院还为博士生提
供有吸引力的薪酬。据透露,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生每年所获得的补助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2-3倍⑩,而学费和奖学金政策一直是影响研究生留学择校的重要因素[30]。博士生院的设立为学校吸引、甄选和培养博士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学校近年来的博士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据统计,该校2000年在校博士生中的留学生比例为57.1%,到2014年增长到74.5%。而在1982年-1999年期间,该校博士生中的留学生比例仅从50%增长到了53.9%。⑪
(4)加强与国外顶尖高校的合作
已有研究表明,与本科生在择校过程中主要受家庭成员影响不同,研究生的择校主要受所在院系教授推荐或交流项目的影响[31]。为了吸引国外优秀的申请者,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近年来加大了与海外顶尖高校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本校教师与国外学生的交流,教授们也得以在这些合作高校中有针对性地遴选(cherry pick)博士生[11]。截至2011年,该校已经与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等189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高校大多是全球排名前200的顶尖大学。2010年,EPFL还与阿联酋合作创设了一个海外校区(EPFL Middle East),开设硕士和博士项目。Patrick Aebischer校长说明了创建海外校区的目的:
“这个项目是受我们想对世界开放的目标所驱动。在瑞士的西部,我们有100多万会讲法语的人,但我们不能仅以此为生源。我们的生源也必须来自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果我们是哈佛大学或斯坦福大学,那人人梦想着来此求学,但在中国,并没有很多学生想来EPFL或ETHZ留学。因此,在国外设立基地非常重要。”[23]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雄心勃勃的竞争者,研究型大学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具备一系列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汇聚顶尖的学者和优秀的学生、获取充裕的办学资源和科研经费、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等[32]。然而,作为大学的掌舵人,校长是研究型大学实现这一切的关键[33]。传统上,大学校长被认为应该实行共治领导(collegial leadership),但Fisher和Koch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富有魅力(charismatic)的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更容易引领大学的发展[34]。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迅速崛起的秘诀在于聘请了这样一位拥有卓越领导能力的变革型校长。他不仅完善了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科基础和内部治理结构,更是凭借自己广泛的社交网络和出色的筹资能力,为学校筹措了充裕的经费,如此才得以延揽到大批一流师资和学生,使学校在短期内实现办学水平和国际声誉的显著提升。
注释
①资料来源:ARWU、QS、THE大学排名数据分别从其官方网站获得。
②资料来源:http://people.epfl.ch/patrick.aebischer/bio?lang=en&cvlang= en。
③资料来源:http://information.epfl.ch/facts。
④资料来源:http://www.bfs.admin.ch/bfs/portal/de/index/themen/15/ 06/data/blank/04.html#Finanzen。
⑤资料来源:https://public.tableau.com/profile/alex2238#!/vizhome/ Formation/StatistiquesOfficielles。
⑥瑞士联邦统计局:http://www.bfs.admin.ch/bfs/portal/de/index/themen/ 15/01/new/nip_detail.html?gnpID=2015-126。
⑦瑞士联邦统计局:http://www.bfs.admin.ch/bfs/portal/de/index /themen/15/06/data/blank/03.html。
⑧根据研究者对洛桑联邦理工学院Andreas Mortensen教授的邮件访谈。
⑨资料来源:http://information.epfl.ch/glance。
⑩资料来源:http://fondation-etudiants.epfl.ch/page-15316-en.html。
⑪资料来源:http://www.bfs.admin.ch/bfs/portal/de/index/themen/15/ 01/new.html。
[1]李立国,刘向兵.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58-63.
[2]袁广林.香港科技大学何以成就大学传奇——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3(2):62-83.
[3]EPFL.History of EPFL[EB/OL].[2015-09-20].http://information. epfl.ch/history.
[4]EPFL.Strategic Planning 2008-2011[EB/OL].[2015-08-05].http://vpri.epfl.ch/files/content/sites/vpplnew/files/shared/Planif2008-11_ GB.pdf.
[5]GOODALL A H.Socrates in the boardroom:Why research universities should be led by top scholar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29.
[6]CHOLLETA.Patrick Aebischer,Irreplacable?[EB/OL].(2015-05-24). https://sociopublique.wordpress.com/2015/05/24/patrick-aebischerirremplacable/.
[7]DUCRET J,AUDETAT D.Patrick Aebischer,15 Years of Success,2 Years of Succession[EB/OL].(2015-02-19).http://www. 24heures.ch/vaud-regions/patrick-aebischer-quinze-ans-succesdeux-ans-succession/story/19891988.
[8]FISCH F.Competition Is Inherent to Science[EB/OL].(2014-07-03).http://www.labtimes.org/i50/i_06.lasso.
[9]EPFL.Development Plan 2012-2016[EB/OL].[2015-08-01]. http://direction.epfl.ch/files/content/sites/direction/files/EPFL%20 Development%20plan%202012-2016%20310811%20fin.pdf.
[10]NOUKAKIS D,RICCI J F,VETTERLI M.Riding the globalization wave:EPFL's strategy and achievements[G]//LIU N C,WANG Q,CHENG Y.Paths to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2011:177-193.
[11]EPFL.Rankings 2:We Consult the Professors[EB/OL].(2014-05-12).http://sti.epfl.ch/page-69436-en.html.
[12]PROBALA R.Together We Are Stronger[EB/OL].(2006-01-04).http://archiv.ethlife.ethz.ch/e/articles/campuslife/ ehapaeinterv.html.
[13]AEBISCHER P.How to buil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EB/OL]. [2015-08-23].http://www.aca-secretariat.be/fileadmin/aca_docs/ event_presentations/2011/Annual_Conference_Vienna/Patrick%20 Aebischer.pdf.
[14]DEVORE V.瑞士大学地位受到冲击?[EB/OL].(2014-03-02). http://article.wn.com/view/WNAT8739c6c03addbabd102884fb38308 e5f/.
[15]SCHOEPFER L.As if Federer only likely to play in Gstaad [EB/OL].(2014-02-18).http://www.tagesanzeiger.ch/kultur/ diverses/Als-ob-Federer-nur-noch-in-Gstaad-spielen-duerfte/story/31240922.
[16]HANGGI M.The Brilliant Seller[EB/OL].(2012-04-26).http: //www.woz.ch/-2a1e.
[17]WAGNIERES D.I have given more than 1 billion francs in my life [EB/OL].(2015-05-22).http://www.letemps.ch/Page/Uuid/5045 f1a0-00af-11e5-9d72-ac80ac81a032/Jai_donn%C3%A9_plus_de_ 1_milliard_de_francs_dans_ma_vie.
[18]张和平,沈红.捐赠讲席:美国大学聘用顶尖学者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78-79.
[19]AWP.EPFL Dream of A"Health Valley"on Lake Geneva[EB/OL].(2014-05-26).http://www.bilan.ch/economie/lepfl-reve-dunehealth-valley-bord-leman.
[20]RYNES S L,BARTUNEK J M,DAFT R L.Across the great divide: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 between practitioners and academic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 340-355.
[21]RHOADES G,SLAUGHTER S.Academic capitalism in the new economy:Challenges and choices[J].American Academic,2004, 1(1):37-59.
[22]ZIMMERLICH J.Swiss Universities:The Temptation of the American Model[EB/OL].(2010-10-06).http://www.letudiant. fr/educpros/enquetes/universites-suisses-la-tentation-du-modeleamericain/interview-de-libero-zuppiroli-professeur-a-lepfl-lerede-la-science-bling-bling-dan.html.
[23]KAPP P,MULLERG.Ourgraduatesfind a job[EB/OL].[2015-08-06]. http://www.nzz.ch/wirtschaft/unsere-studenten-sollen-einen-jobfinden-1.18308676.
[24]BAYCAN T,STOUGH R R.Bridging knowledge to commercialization:The good,the bad,and the challenging[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13,50(2):367-405.
[25]AGRAWAL A.University-to-industry knowledge transfer: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1,3:285-302.
[26]MORTELMANS K.Tenure Track:Key to AttractTop Talent?[EB/OL].(2013-10-08).http://www.euroscientist.com/tenure-track-key-toattract-top-talent/.
[27]EPFL.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EPFL 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s[EB/OL].[2015-08-01].http://polylex. epfl.ch/files/content/sites/polylex/files/recueil_pdf/ENG/4.2.1_r_ professeur_tenure_track_en.pdf.
[28]MULLER H.Patrick Aebischer:Ten years at the EPFL bar [EB/OL].[2015-08-01].http://www.largeur.com/?p=3052.
[29]EPFL.The Practical Guide for PhD Students[EB/OL]. [2015-08-01].http://acide.epfl.ch/wp-content/uploads/2014/12/ PhD_Guide_2011.pdf.
[30]HORTA H.Global and national prominent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competitiveness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J]. Higher Education,2009,58(3):387-405.
[31]CHEN L H.Internationalization or international marketing?Two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choice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008,18(1):1-33.
[32]SALMI J.The challenge of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M].Washington,D C:World Bank,2009.
[33]刘亚敏.教育家校长引领大学崛起——以哈佛大学五任校长为分析样本[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100-105.
[34]FISHER J L,KOCH J V.Presidential leadership:Making a difference.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Oryx Press Series on Higher Education[M].Arizona:The Oryx Press,1996:421.
University Presidents Leading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
JIANG Xiao-hua,CHENG Ying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In recent years,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EPFL)has achieved leapforward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three major globaluniversity rankings,including ARWU,QS and THE.After a deeper analysis ofits rising,it could be found that EPFL's current president Patrick Aebischer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PFL during his helm at EPFL through setting a visionary goal and launching several important reforms.With strong,consistent and enlightened leadership,he has transformed the university from a class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to a dynamic world-class university.
University President;Research University;Leap-forward Development;EPFL
2015-10-09
江小华,1988年生,女,江西九江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程莹,1979年生,男,安徽金寨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排名研究和世界一流大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