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希明 李金芮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2.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632)
在数字环境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被称之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它包括由这些机构自建的数字资源,也包括购买的数字资源。近年来,国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都在大规模地对各自的藏品进行数字化转换,开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然而,随着数字资源数量的迅速增长,类型的多种多样,社会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广泛复杂,各个公共文化机构以“孤岛”方式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公众对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因此,如何对不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集成化的、便于各种用户方便快捷和高效利用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系统,成为近年来国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国外文献来看,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的研究涉及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问题。如L.A.Tedd介绍了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合作的范例“收藏威尔士”项目。该项目由威尔士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资助,旨在将威尔士文化遗产收藏进行数字化加工,类型包括各种多媒体文献,如:电影、图像、音频和视频片段、地图、照片和文本等。同时,网站运用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让访问者能够浏览到威尔士各地的景观以及手工艺品的三维图像。还采取了包括手机技术的一系列革新的应用,鼓励用户参与及其对数字内容的完善;D.G.Alemneh等介绍了在美国德州电信基础设施基金董事会的授权下,北德州大学与德州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历史学家合作,共同创建了德州历史门户网站,提供各种公开出版或未出版的手稿、书信、地图照片等资源的数字版。同时基于这个项目对目前门户网站技术的作用,各种类型的语境整合、元数据保存、项目标准和指导方针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论述。然而,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在整合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格式等各个方面究竟有哪些特点,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笔者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将其概括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四种模式。
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承担一部分辅助教育学习的职能,特别是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以教育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资源整合模式指的是公共文化机构基于促进教育和学习的共同目的,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和整合各自的相关数字资源,通过统一平台呈现给公众。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内容类型整合的模式中,以教育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资源整合实例很多,主要代表有美国北卡罗莱那州阿什伯勒地球实地考察项目(Field Trip Earth)、美国布鲁克林探险项目(the Brooklyn Expedition)和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之心项目(Heart of Brooklyn,HOB)。
美国北卡罗莱那州阿什伯勒地球实地考察项目是由北卡罗来纳动物园协会(North Carolina Zoo Society)、北卡洛莱那州动物园(NC Zoological Park)、查塔姆郡学校(Chatham County Schools)、 阿什伯勒市学校(Asheboro City Schools)、VF 公司(VF Corporation) 和 webslingerZ 合作开发,并由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提供资助。交互式实地考察地球网是为鼓励教师、学生和公众参与“实地”研究野生保护。使用网页可观看录像、查看地图、研究照片、与研究人员通信并参加研讨会。该项目支持终身学习,其独特的互动性,可以使访客与研究人员进行实时交流。
美国布鲁克林探险项目于1997年由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the Brooklyn Public Library)、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the 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和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the Brooklyn Museum of Art)合作开展,完成于 2002年。贝尔大西洋基金会(Bell Atlantic Foundation)、国家艺术捐赠基金(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国家人文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内森·卡明斯基金会(the Nathan Cummings Foundation)对其提供资助。布鲁克林探险教育网是为9~16周岁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教师和家长设计的,利用三个合作机构提供的资源,网站组织了4个主题项目:拉丁美洲的构造、拉丁美洲的艺术和文化、墨西哥的自然世界和哥伦布时代至今的南美洲,主题课件由教师制作。该项目支持终身学习,独一无二地颂扬多种文化,并使得所有访客都可以在线获得历史资源。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之心”项目由布鲁克林植物园(Brooklyn Botanic Garden)、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the 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the Brooklyn Public Library)、展望公园联盟(Prospect Park Alliance)和展望公园动物园(Prospect Park Zoo)于2001年合作成立。基于这样的伙伴关系,HOB致力于推广布鲁克林区独特的文化,吸引布鲁克林区域内外的公众关注,通过使之成为世界级的收藏和历史珍宝的展现来促进旅游与学习。具体的项目实施涵盖了教育、旅游和营销、社区发展、外联和研究等几个方面。
从上述三个例子不难看出,以教育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题资源整合模式的主体往往由同一区域的公共文化机构构成,旨在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平台。这类数字资源整合成果通常与机构组织的实际活动结合,通过网上的学习和线下的实践活动共同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是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出现的重要文献、图片、物件等进行数字化,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大众开放,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永久保存文化遗产影像,也大大加强了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出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数字资源整合具有有限性的特点。这里的有限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是指资源的数量和规模有限,文化遗产的稀有性决定了整合数字资源数量有限,最典型的例子是世界数字图书馆(WDL);第二是指地域范围有限,对同一个地域内的文化遗产和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整合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如美国丹佛科罗拉多数字化项目(Colorado Digitization Project,CDP) 和英国伦敦音乐珍藏项目。
WDL目前已经集聚了源自非洲、中亚和南亚、东亚、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中东和北非、北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地区、东南亚等地区114个机构贡献的10810个条目。显然,对于这样一个国际项目来说,资源的数量很有限。这是因为WDL的内容选择工作组最初制定了广泛的选择准则,即致力收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个成员国的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重要内容,虽然不限地区、时代、形式和语言,但要求是重要的原始资料,包括手稿、地图、珍贵书籍、录音、电影、印刷品、照片、建筑图纸及其他各类型。WDL在建设主要特点中首先申明了其在资源建设上的发展方向:“WDL代表着数字图书馆项目的重点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数量仍然是一项优先任务,但绝不能牺牲项目开始阶段所制定的质量标准”。这充分说明WDL在资源建设方面的发展是以质量为标准的,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地突破资源数量。
CDP开始于1998年,合作机构包括科罗拉多州档案馆和丹佛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罗拉多其它历史学会和博物馆,资源类型有照片、报纸、地图、乐谱、日记和其它数字文件等,目的是实现科罗拉多州历史、文化、政府和工业等相关领域资源的保存。通过整合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特色馆藏和稀有资源,不仅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同时也支持地区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英国伦敦音乐珍藏项目负责对公共演出录音并进行收藏。该项目由约克大学、圣三一音乐学院、巴比肯图书馆和伯特维克档案学院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项目收录了1500多个录音,包括直播和收录演出、口述访谈和录像。这一举措使普通大众能够接触到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音乐,并满足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以遗产保存为主要目的的有限资源整合模式对数字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的标准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源的高质量,整合对象的特殊性也使得这类合作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但是由于规模或者地域的局限性,决定了以遗产保存为目的的资源整合在成果的影响力和利用率方面会稍显不足,因此需要更广泛的渠道进行宣传。
与前两种模式不同的是,以检索利用为主要目的的馆藏数字资源整合模式不仅仅只限于学习和交流,强调的是检索利用这一功能,因此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整合了各馆藏机构的数字资源目录。结果界面不一定会直接提供对象数据,而是通过统一标准的元数据,为用户获取资源提供了便捷可靠的途径。这种模式的主要实例包括德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门户(Bibliotheken Archivn Museen,BAMP)、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检索(NDL Search)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Trove检索等。
BAMP于2001年5月启动,由德国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整合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字目录(digital catalogues)、索引(finding aids)、清单(inventories),提供统一检索,目的是为有需求的公民提供获得文化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检索结果界面提供数据的来源机构链接,方便用户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2010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开始开发新的检索服务系统,其目的是改变原有国会馆旧的OPAC检索命中率低、检索范围小的缺憾。新版国立国会图书馆检索系统NDL Search旨在成为聚合日本国内各机构信息资源的接入点,让公民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各类型资源。NDL Search除了能检索国立国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外,还能统一检索日本学术情报机关、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其它民间数据库的纸质和数字资源。截止目前,NDL Search能够检索各合作机构的大约200个数据库里的7300万条数据,资源类型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地图、手稿、图片、音频、视频等。NDL Search在今后预计将继续增加各种类型的数据库,通过API向更多的机构提供元数据,进一步提高平台的检索服务质量。
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一样,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NLA)也在2010年推出了新的搜索引擎Trove。据NLA介绍,Trove能够对一般搜索引擎的结果进行补充,涵盖的内容多数都是数字资源,包括澳大利亚1000多所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大学、历史学会以及其它文化机构教育机构的数字内容,国际性馆藏资源中与澳大利亚相关的内容也被纳入了搜索范围。Trove直接向用户提供资源,而不是相关网站的列表,允许用户查找图片、未出版的手稿、图书、口述历史、音乐、视频、研究论文、日记、信件、地图、已经归档的网站资源以及1803~1954年间的澳大利亚新闻等。目前已收录上亿条数据(具体情况见表1,截止日期为2014年5月2日)。Trove是为澳大利亚全体公众设计的搜索引擎,不管是研究人员、作家,还是历史学家、学生等,只要有关于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人的问题都可以来这里进行查询,在查询结果界面提供资源的具体馆藏地,方便用户进行进一步检索,为了解和研究澳大利亚提供了平台。
以检索利用为主要目的的馆藏资源整合模式一般由图书馆主导,以整合馆藏资源目录为主,资源内容的特点是多而全,力求将馆藏目录和馆藏资源都囊括其中。这种模式类似于图书馆之间的OPAC整合,旨在为用户提供各个数据库的一站式检索入口,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方便用户的检索过程,也提高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表1 Trove整合资源的类型和数量情况
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是很多公共文化机构的共同愿景,其不仅是指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交流,而是扩展到用户与机构、用户与用户、乃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大型综合的整合实践以其合作机构众多、规模较大、开放度高、资源类型丰富、受众面较广等特点成为不同文化共享与交流的绝佳平台。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Europeana digital Library,EDL)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EDL于2008年11月对公众开放,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匈牙利六国首脑共同建议创建,目的在于实现欧洲文化和科学资源的资料共享。无论是资源的数量、来源、资源的类型还是资源的内容,EDL都以丰富和全面而著称。在资源总量和来源方面,目前已经收录来自36个国家超过2300个机构的3000多万条数据。数据提供量排名前十的国家见表2(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9日)。其中德国提供的数据最多,占数据总量的14.6%,其次是法国和西班牙。
在资源的类型形式上,EDL将资源的类型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和3D对象资源(具体类型及其数量见表3,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9日),其中,最丰富的资源是图片,占资源总量的59.75%,接下来依次是文本、音频、视频和3D对象资源。其中3D资源近两年才开始作为资源类型的一部分参与统计。
从资源内容来看,EDL收藏了大量来自于欧洲图书馆、美术馆、报刊陈列馆和档案馆的有关欧洲文化与传统的藏品,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电影和音乐等多个领域,所有数字资源都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获取,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用户前来访问和利用。据统计,仅2013年一年,就有来自299个国家的四百万访客访问了EDL的网站。
表2 EDL提供数据量排名前十的国家[18]
EDL通过大规模的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实现了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保存和自由共享,起到了强有力的文化传播作用,而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种传媒手段发挥公众教育服务的功能,使得这块土地的文化保持原有的形态得以繁衍生息下去,同时也为全世界人民了解欧洲历史和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表3 EDL资源类型及数量情况
以共享交流为主要目的的大型综合整合项目模式的特点是整合数字资源数量多,内容类型丰富多样,服务辐射范围广,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文化交流。由于参与机构众多,资源类型复杂,因此必须有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整合技术给予保障,且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资源内容、类型、规模、格式等各方面的特征不仅与合作机构的内部条件有关,同时也与合作项目的主要目的以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联系紧密。不同的整合模式资源选择标准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决定了资源在内容、规模、类型等各方面上的差别。所以,在资源内容类型模式的选择上,需要首先明确整合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进行有针对性而又不失特色的数字资源整合,保证成果的影响力和利用率。
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项目较少,资源整合建设基本与项目的规划定位及公众需求相适应。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数字文化网)是国家级文化重点建设工程,旨在整合加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群众,因此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基本涵盖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与农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领域,包括法规政务、适用技术、文化艺术、影视曲艺、市场经营、农村教育、人居环境、科学普及、医药卫生、生活百通、人文知识、扶贫社保、体育健身、国防军事等。再如“北京记忆”历史文化网站,主要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精神,普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决定了其整合收录资源的内容大多与北京密切相关,包括1200种文献图书、2000余幅照片、3300幅金石拓片、600种明清及民国时期地图、13万个版次的民国时期报纸、多个艺术门类的145种音视频文献等,以数字文献的形式提供北京经典文献的全文资源、北京历史照片资源、北京地方艺术多媒体资源,以及舆图、金石拓片和艺术档案等地方文献资源。
公共文化机构应该在明确需求和目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内容和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目前来看,我国由于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方面的实践较少,整合资源内容、形式还比较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数字文化信息需求。因此应该根据用户需求和内部条件积极拓展不同模式的数字文化资源内容类型整合。国家层面上,由于面临资源数量庞大和服务群体范围过于宽泛等障碍,很难做到兼顾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限定主题或学科领域,或提高整合资源的遴选标准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具体模式选择方面,既可以借鉴世界数字图书馆(WDL)的模式,采用有限的合作模式,以数字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为基点,征集有重要显示意义的国家文化馆藏;也可以效仿欧洲数字图书馆,以共享交流为目的,建立统一的共享平台,展示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省级层面应该突出特色,着力整合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数字资源,实现数字资源对地方发展的有效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整合立足民生和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入手共建,特别是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和宣传。
[1] Tedd L A.People's Collection Wales Online access to the heritage of Wales from museums,archives and libraries[J].Program-Electron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1,45(3): 333-345.
[2] Alemneh D G,Hartman C N,Phillips M.The issues of complia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in 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digital resources:Lessons from the texas history portal[A].ARCHIVING 2005,FINAL PROGRAM AND PROCEEDINGS[C].Washington,DC,2005: 149-152.
[3] Join Field Trip Earth[EB/OL].[2014-04-10].http://www.fieldtripearth.org/index.xml.
[4] 亚历山德拉·雅鲁,芭芭拉·克虏布,詹妮弗-林恩·德雷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合作趋势[EB/OL].[2014-04-10].http://www.ifla.org/files/assets/hq/pu blications/professional-report/108-zh.pdf.
[5] Introdution[EB/OL].[2014-04-10].http://www.brooklyn expedition.org/about_this_sitefr.htm.
[6] Mission[EB/OL].[2014-04-10].http://www.heartofbrook lyn.org/mission.htm.
[7] Program[EB/OL].[2014-04-10].http://www.heartofbroo klyn.org/programs.htm.
[8] WDL.常见问题[EB/OL].[2014-04-10].http://www.wdl.org/zh/faq/.
[9] WDL 背景[EB/OL].[2014-04-10].http://www.wdl.org/z h/background/.
[10] Retrieval Issues for the Colorado Digitization Project's Heritage Database[EB/OL].[2014-04-10].http://www.dlib.org/dlib/october01/garrison/10garrison.html.
[11] 王萍,王毅,赵红颖.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 34-40.
[12] ber uns[EB/OL].[2014-04-12].http://www.bam-portal.de/projektziel.html.
[13] 陈瑜,尹铭莉.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新检索服务“NDL Search”介绍及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3(5): 81-84.
[14] About[EB/OL].[2014-04-12].http://trove.nla.gov.au/ge neral/about.
[15]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推出新的搜素引擎 Trove[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4):77.
[16] 张浩达,赵昆,潘琳,等.关于欧洲虚拟博物馆的调查报告[A].200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2009:306-318.
[17] FACTS&FIGURES [EB/OL].[2014-04-12].http://www.pro.europeana.eu/web/guest/content.
[18] 2009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Europeana-Facts and Figures[EB/OL].[2014-04-12].http://pro.europeana.eu/documents/900548/c861c263-9acf-4fd6-a174-736346419a4e.
[19] ResultsinEuropeana[EB/OL].[2014-04-12].http://www.eu ropeana.eu/portal/usingeuropeana_results.html.
[20] 赵昆,潘琳.关于欧洲虚拟博物馆与世界数字图书馆的调研报告[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114-133.
[21] 唐琼,张玫.“美国记忆”与“共享工程”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7-9.
[22] 刘兹恒,张丽.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J].图书馆建设,2008(2): 10-12.
[23] 曹海霞.图书馆数字化项目与文化遗产保存问题[J].现代情报,2008(4): 106-107.
[24] 张卫东,赵红颖,李洋.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