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个国际航运大数据基地落户青岛
更多信息请见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官方微信
《航运交易公报》官方微信
10月30日,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与全球IT行业巨头亚信集团签署青岛国际航运大数据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规划总投资达50亿元。青岛国际航运大数据基地项目依托大数据技术及理念,围绕航运大数据产业打造“一所、一院、一园、一中心”的全方位战略格局。
“一所”:建立亚洲首个航运大数据交易所。吸引、整合青岛及国内外航运数据资源,充分发挥青岛在航运行业的专业性,改善提升航运大数据的价值,促进青岛成为国内外航运业中的数据枢纽。
“一院”:建立航运大数据研究院。广泛联络国际航运组织、企业和院校,吸引、凝聚国内外一流航运及大数据研究人员和专家来青岛发展,以航运产业与大数据结合为特色和出发点,搭建国际航运大数据研究平台,跟踪全球航运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趋势和新制度,把握国际航运市场变化的脉搏,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航运智库。
“一园”:打造航运大数据产业园区。依托亚信集团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经验,发挥青岛本土优势,从基地、技术、企业以及应用平台等环节入手,搭建大数据企业孵化平台,聚集国际知名的大数据研发、产品制造、服务运营等龙头企业,催生一批具有大数据创新思维的人才,建成多个发展模式领先、服务体系完善、集聚效应明显、支柱地位显著的国家大数据示范项目,创造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从而构建既有世界领先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的航运大数据产业体系,打造全球知名的国际航运大数据产业园区。
“一中心”:建设青岛航运大数据中心。整合青岛港口、航运物流、金融保险、交易、口岸监管、港航公共服务信息等数据及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航运大数据中心,吸引连接国内、国际其他港航相关数据及资源,统一对外提供航运产业相关的各类数据和资源服务。
日本三大航运企业下调全年盈利预期
更多信息请见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官方微信
《航运交易公报》官方微信
由于班轮及散货市场供给过剩、需求短缺,日本三大航运企业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和川崎汽船, 均已下调对2015财年的盈利预期。
2015年上半财年商船三井收入9047亿日元,去年同期收入8902亿日元,收入增加主要来自油轮部门。受到第一中央汽船破产影响,商船三井二季度损失262亿日元。受此影响,由于第一中央汽船的破产,以及集装箱和干散货业务需求下降,该公司2015年上半财年净亏损2.41亿日元。商船三井预测全年收入1.758万亿日元,比年初预计的1.806万亿日元降低2.7%。同时,该公司还修正今年净利润预期为170亿日元,比之前计划的430亿全年利润暴跌65%。
川崎汽船2015年上半财年营业收入提高1.3%,达到6680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5.6亿日元,但是营业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净利润。2015年上半财年,其净利润达117亿日元,比去年同期的212亿日元减少45%。该公司预计,2015年全年营业收入1.3万亿日元,预计全年净利润120亿日元,比之前预估230亿日元下调47.8%。
3家日本船企中表现最好的是日本邮船。前6月营业收入1.198万亿日元,去年同期则营业收入1.179万亿日元。截至9月30日,该公司2015年上半财年净利润547亿日元,去年上半财年净利润为200亿日元。尽管经营业绩有所提高,日本邮船也调降其全年展望,2015年上半财年因体制改革导致的损失将在今年下半年体现,而散货及集装箱业务环境在未来6个月依旧严峻。该公司已经将全年营业收入从2.4万亿日元降低到2.37万亿日元,削减1.3%。全年净收入预计将达到470亿日元,低于7月份预估净收入的550亿日元14.5%。
尽管国际油价下跌及日元贬值带来利好,但由于航运市场供给严重过剩、需求疲软,供需关系已严重恶化,因此散货业务低迷、班轮费率不断下挫。日本三大航运企业纷纷下调盈利预期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航运市场的低迷程度。
物流
平潭开行首列“台平欧”海铁联运
11月3日,来自台湾的集装箱货物搭乘“海峡号”在平潭澳前码头登岸,经检验检疫部门快速外部消杀、检测以及海关查外箱查验后,随即运往福清江阴港,整装上火车。首趟“台平欧”海铁联运列车正式开行。在随后的近20天时间里,这批货物将跨越亚欧大陆,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关,最终抵达德国汉堡。台湾—平潭—欧洲,“台平欧”海铁联运行程1.1万公里左右,由江阴铁路支线抵达郑州,郑州通过阿拉山口出关,最终到达欧洲德国汉堡,途径阿拉木图、莫斯科、明斯克、布拉格、柏林等地。
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开工在即
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即将开建。10月29日从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正在招募施工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6603.4平方米(约合174.9亩),规划建筑面积为86384平方米,项目概算超过1.2亿元。
报告
全球船舶运营成本未来两年将上涨
国际会计与航运咨询公司Moore Stephens最新调查显示,全球船舶运营成本在2015年和2016年均将上涨。该调查针对国际航运业的企业进行,主要是欧洲和亚洲的船东和船舶管理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船舶运营成本在2015年将上涨2.8%,2016年将上涨3.1%。
其中,船员工资将分别上涨2.4%、2.3%,船员的其他成本将分别上涨2%和1.9%。
维修维护成本将分别上涨2.3%、2.4%;入干船坞的成本开支将分别上涨2.6%、2.3%。
船体与机械设备保险成本将分别上涨1.8%、1.9%;项目的P&I保险将分别上涨1.7%、1.8%。
船舶备件开支将分别上涨2.3%、2.2%;相应项目的储存开支将分别上涨1.8%、1.9%;润滑油支出将分别上涨1.1%、1.7%;船舶管理费均将上涨1.7%。
预计海工领域在2015年的整体成本增长最高,上涨达3.4%,而参与调查的平均整体成本上涨2.8%。
2016年则是油轮领域的整体成本增长最高,达3.4%,而参与调查的平均成本增长为3.1%;集装箱船领域的整体成本增长也接近3.3%。
综合动态
交通运输部全面清理规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
按照七部委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的具体部署,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出通知,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清理和规范工作,解决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知要求,此次清理和规范工作由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港口统一部署,由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检查要求对所有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应深入实地和港口收费环节,检查范围包括港口经营人和引航机构的所有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检查方式以港口经营人、引航机构自查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核查相结合。
交通运输部将根据有关情况,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省市和港口企业开展督查和抽查工作,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
中远集团计划开辟首条中欧北极航道
随着总体气温上升,北极海冰融化,北极航道的开通正在变成现实。中远集团计划开辟首条连通亚欧的北极航道,航期较传统的途径苏伊士运河的航道可缩短两周。
“公司正积极研究开辟北部定期班轮服务的可行性,”中远集团发言人向《华尔街日报》透露:“我们正在考虑购买二手轮船或建造新的轮船,来承载未来的定期班轮服务。”中远集团在“永盛”轮两次试航北极之后,才提出开辟新航道计划。中远集团表示,将在2015年年底前制定出北极航线的具体计划。
尼加拉瓜运河项目全面开发建设
北京时间11月5日夜(尼加拉瓜当地时间5日上午),尼加拉瓜跨洋运河项目,获得尼加拉瓜政府颁发的“环境许可证”。这也标志着尼加拉瓜运河项目在经济、工程、环境三大领域均被确认可行,由此迈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
环境许可颁发仪式上,尼加拉瓜运河委员会主席曼努埃尔·科罗内尔宣布,运河委员会经过投票决定授予香港企业HKND集团尼加拉瓜跨洋大运河项目的环境许可。
据了解,项目环评报告由HKND集团通过竞标聘请的英国ERM公司(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集团公司)历经两年完成。据估计,年底之前,可以启动西部布里托港口的前期工程,明年年底之前,将启动船闸的施工和河道的大型挖掘。预计项目在主体工程开工后5年内完工。
航运交易公报2015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