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2015-12-02 02:57:50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教务主任李连慧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思维

■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教务主任 李连慧

教务主任 李连慧

课改十年来,广大一线老师们在逐步转变着教育观念,改变着教学行为。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渠道。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甚至包办代替的封闭式教学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新理念。

课前预习,唤醒主体意识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学习训练方法。

(一)预习有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习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笔者的学生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是一项必做功课。对学生自学,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并注意做到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坚持下来,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前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研读课文节省时间。同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预习重质疑

学生在预习阶段难度最大的便是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驱动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同时定准学情,找准教学起点,依据学生差异,以学定教,因需而导,因学而导,是有效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三)课上体现预习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老师关注课前预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而且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因为被关注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课上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必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维,乐于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和谐氛围

课堂上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互动对话,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如果没有和谐氛围,没有师生的平等地位,就难有师生的互动对话。没有多维互动对话,学生就不会很好地主动参与,就难以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引导学生深度质疑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继续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

(三)培养学习方法

课标强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读懂,读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四)重视合作学习

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提倡赏识评价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延伸,实现自主发展

(一)以文本为依托,增大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极大地开拓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鉴赏、评论与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广博的阅读中学会创造性思维,同时还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阅读时,明确提出阅读训练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适当地提高阅读的难度和速度,使学生保持一定的思维强度。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和形式时,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练习。还可结合阅读文本进行独创性想象训练。

(二)以文本为形式,学习表达,小练笔

教师在阅读教学重要善于挖掘习作因素,并辅之以相应的训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抓住每篇文章的特点与特色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 《搭石》一课中有一段对老人摆搭石的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准确地使用了一些副词,生动刻画出一位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我让学生学习这段写法,尝试为突出人物品质写一段话。同时抓住课文选材的特点,以小见大,平凡之中见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笔写一写。这样的练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自己就会根据文章特点,进行练笔,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以文本为范文,背诵积累

大量阅读还不够,它只能解决知识面的问题,梁衡特别强调要背诵:“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将众多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小时候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候不多背一些东西实在太可惜了。”每学完一篇文章,笔者都会让学生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四字词语,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背诵,可多可少,不强求。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背范文、模仿范文绝不是限制创造,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当学生把书背得很熟,作文时,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哪一句新话或哪一句新词。同时分层次的自主选择背诵量,既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又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感。

唤醒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落实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发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懈地追求。让我们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品质;帮助小学生深化感知力、想像力、思考力与创造力,使小学生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释放出自身的生命潜能,进而学会学习吧。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