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成 周桂荣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无疑是为北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契机,也为京津冀的产业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创造者,京津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了新一轮备受人们关注的经济焦点。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市场低迷、欧美股市持续震荡的国外环境,还是从经济结构的无规律变化、散荡不前以及企业发展前景扑朔迷离的国内环境来看,京津冀中小企业仍然处在战略发展的重要过渡期与机遇期。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给京津冀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所固有的应变性与灵活性也给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曙光。总的来说,如何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内,发现市场创新发展的规律,把握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释放中小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了京津冀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研究对象及范围限定在京津冀中小企业,既弥补区域中小企业功能研究的空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又为在综合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如何通过区域协调与产业分工,利用正面的机遇来解决负面的问题,从而为实现京津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战略目标提供宏观有效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都市圈是由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这3个地区组成,处在环渤海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环渤海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经济影响力以及区域带动力的地区,京津冀的中小企业也是其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和最能反应市场发展程度的成员。京津冀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京津冀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地区建设的长治久安。
北京不仅是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集聚中心,而且在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其健全的公共设施以及完善的基础配套为产业与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优质、健康的环境。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以及广泛的产业辐射功能是北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在北京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中始终扮演着最能体现经济活力的角色。如表1所示,2012年,北京规模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的单位个数达到了3526个,虽然中小企业数量自从2008年以来在逐年降低,但是中小企业单位个数仍然占企业单位总数的绝对比重,达到了95.5%;同时,北京中小企业在岗位就业、资产以及主营业务收入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别占企业总体的比例为56.78%、28.74%、41.1%。据有关统计指出,北京中小企业分布在经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包括:文化教育、交通物流、商品零售、加工制造、房屋建筑等,其中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数量居于所有行业之首,其次是制造业。中关村的高技术研发以及创新技术知识的外溢作用促进了北京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特别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出台的一些产业发展政策,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相关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更是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行业技术含量,大力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与科学技术,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创造了有利的局面。
天津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同时也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中小企业也大多数都是从事第二产业,并且在第二产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天津整体经济的跳跃式向前发展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2012年,天津市中小企业单位数达到了14658个,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个数 (5126个)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个数的95.95%。天津市中小企业为就业市场提供了个135.46万个工作岗位,排在京津冀三大地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比例的首位,其中,天津市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期末数中,排在前三位的行业是:建筑业、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对应的从业人员期末数分别是17.15万人、8.08万人、7.07万人,三大行业的从业人员期末数占到了从业人员期末总数的23.85%,以多样化的人力资源驱动着天津市制造业。天津市政府利用自身天然的港口优势、多功能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加上丰富的首都人才资源和扶持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大资本、高密度、强效应的大经济项目,以合理的产业格局,辐射多种功能区域,成为中小企业的产业孵化器。例如: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百特医疗永平有限公司的天然气能源改造工程、京瓷太阳能新建工厂的巨额投资等,不仅为充实了天津市储备专用人才,而且带动了下游中小企业的纵向发展,提升了产业技术与科技水平,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北省是京津冀三大地区中生产要素最丰富的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再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是以自然生产资源为产业发展基础,企业种类大都是以工业型为主体,如采矿业、工业制造业等,工业型企业占到了企业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目最为庞大,共有11933个,是京津冀三大地区之中的中小企业最多的地区;同时,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都是京津冀三者中最多的地区,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可见一斑。虽然河北省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而且企业的产品技术、科技水平以及运营渠道都比不上北京与天津,但是,一些像制造高新材料需要的矿质生产资源、电脑晶片配件的原材料等都是靠河北省的中小企业通过采购、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才能配送到中关村、滨海新区等产业园区,扮演着最为基础的角色。由于地域条件与资源优势的原因,再加上产业规划与发展以及市场推动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河北省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重型工业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造业等6大重工业行业,继承着重工业支撑城市经济建设的传统使命。
表1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生产指标
中小企业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决定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京津冀地区能否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长期以来制约着京津冀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旧存在,例如:融资困难、技术落后、人才流失以及政策不到位等,都对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的中小企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展服务业,走 “三、二、一”产业结构道路已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时代目标,而没有厘清这个目标的条件与阶段等客观因素则导致了京津冀都市圈内中小企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严重同质、相关依存度不高的现象。北京凭借着首都的优势,庞大的服务团体机构,不仅在科技、服务、零售等第三产业上占据了统领的地位,而且将产业伸展到科技制造业、高新材料制造业上,要做到 “三产强,二产亦强”;天津在抓紧利用产业园大项目来促进科技水平,带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推行未来服务业发展大趋势,极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期用服务业来替代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从而分散了产业集中发展的火力,形成了 “二产中,三产空”的现象;河北则在重工业转型不到位、升级力度不够强的前提下,强制发展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挖空基础实体产业和再度浪费生产资源,更因为在新产业发展上的经验不足、条件不适,最终造成了产业竞争力低下的 “二产虚,三产弱”的局面。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产业发展脱离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阻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中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生产规模小、经营弹性大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依靠外来资金才能正常运行。自有资金和盈利资金的存储往往跟不上企业运营与生产产品的需要。如图1所示,京津冀地区中小企业的税金占据了利润收入的绝大部分,甚至在2012年开始超过了50%,并且自2010年以来,税金利润比就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河北省中小监测企业调查统计,2012年底,64.5%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12.2%的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借贷都有周期短、金额小的特点,加上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明确,既缺乏稳固有效的实体资产作为抵押,又无信用等级高、市场信誉好的实力企业能为中小企业提高担保,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只能通过家族参股以及股权集资等有限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即使是有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那也只是一些小规模的、受市场限制的机构,例如:股份制银行,或者是村镇银行、城乡银行、信用社等,这些机构的融资成本非常高,高于一般的市场融资和银行贷款成本。有对企业实地调研的专家指出,2013年的天津某一专业设备制造企业向某一股份制银行贷款的短期 (6个月以内)融资成本为8%,有的银行贷款利率甚至达到了9-10%,而同期的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利息率仅为5.6%。如此之大的贷款成本差额既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扰乱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
图1 2006-2012年京津冀地区的税金利润百分比 (税金/利润)资料来源:经2007-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京津冀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都是以家族性质存在的民营股份制企业,而在民营制的私营企业中,超过95%的中小企业都是以家族成员为企业主要的管理成员和高职能经理人。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的未来核心价值不在于员工,一方面,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长期的经营战略,随意性比较大,很难吸引和留住高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主要是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过程简短,对人员专业水平与素质的要求也比较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销售技术层面上。据京津冀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专题抽样调研统计,在京津冀3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中,北京中小企业的人才配备水平高于其他两地,都是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构成为主,所占比例为91.7%;天津次之,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学历,占员工总人数的73.3%;河北的企业人才构成中,高中学历的人才比重还处在相对高的位置,本科以上学历占52.1%。专业的科技水平要靠研发支出与投入来带动,河北省的中小企业的平均技术研发 (或应用技术改进)支出仅仅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左右,北京在这方面的投入则达到了5.5%的平均水平。局部的科技水平差距阻碍了京津冀都市圈的协调发展,也打破了经济发展的联动与平衡。
京津冀三地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经营,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就会竭力争夺资源,甚至有些企业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取利益,造成过度的区域竞争,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的本质。第一,中小企业对市场采取扩张式的发展具有盲目性,只为扩大生产,很少统筹规划发展的需要与目的,更没有考虑到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发展战略。第二,中小企业的粗放式的生产具有随意性,只按照生产的流程进行,并没有精确生产工艺与技术,是一种流水线的加工生产。第三,中小企业在意的是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并不将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回收与循环再利用归入企业经营的重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并且这些行业与企业仍然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如:2012年河北省规模行业收入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煤炭采选业为50.7%,同时,金属制品和黑色金属采选业也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
应该把握发展的趋势,摒弃等级优次的思想观念,协同规划区域建设与产业分配,合理调节产业结构,全力升级产业生产链。首先,集合京津冀三地的优势条件与现实状况进行导向性分析,按照产业链进行明确分工合作和角色作用。如图2所示,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服务机构种类也比较齐全,应该利用人才、资金、科技研发以及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而天津有科技制造技术和大规模项目的生产能力,加上雄厚的港口基础设施和优良的运输渠道,可以将现代制造业、运输业、海洋经济等作为其支柱产业;河北则可以利用在自然资源、原材料上的天然优势,改造落后的传统农业与重污染的工业制造业,逐步走向高技术、高价值的现代化工农业大省。其次,全面提升产业链的层次,平衡行业利差,增加产业价值利润,带动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再次,为了避免利润价值而产生的激烈行业竞争,建立合法、合理的市场竞争保障机制,完善自由市场的流通体系,保证市场行业的合法经营。
图2 京津冀三地的微笑产业链分工升级示意图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市场资金的支撑,而资金的引入需要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在市场融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的相关融资规定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市场融资活动的合法进行,优惠扶持政策要贴近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避免“政策虚设,企业无益”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政府要和中小企业、金融中介构建产权融资平台,以政府作为担保主体,引导市场资金的整合与分配,推动企业产权成果的转换能力,起到分化企业的融资成本,控制和管理融资风险,提高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作用。有弹性地降低中小企业向银行担保借贷的门槛,推进小额借款、科技融资等金融衍生品创新,开设融资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信息化、现代化、高速化的融资渠道。延伸市场融资的合法途径,规范市场集资的运行流程,引导民间投资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从而活跃社会资金的流动与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降低企业的社会融资成本。
将人才看作是企业价值的核心部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推动力。把员工的培养、培训看成是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关键,消除落后封建的家族企业观念,走出保守封闭的世袭管理阴影。从企业内部向员工灌输企业价值观、发展观以及岗位培养的方向,从企业外界引入创新的技术知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聘请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加企业整体的业务能力。以人才进步促进企业成长,突破传统观念的约束;以人才培养迎合企业需要,突破市场发展的限制;以人才增值带动企业升级,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地方政府部门履行好职能责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改善商业投资环境和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为企业集群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加大对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资金以及人员投入,改善产品开发渠道,加强产学研项目合作,设立专利技术创新奖励与规章机制,鼓励自发性技术的专利产品,保障合法的专利产品权益。打造自主品牌,塑造企业形象,扩大海外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投资。
市场中的企业大多是处在无序混乱的竞争状态,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定位与竞争的适时矫正,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调节和对企业进行引导。如:国家新出台的行业政策要求京津冀等区域必须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为了保证市场公正、有序的运行状态,政府应该针对企业的行业性质来进行划分,规划中小企业企业竞争的范围与层次,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禁止浪费市场资源和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创建企业资源共享渠道,利用公共信息网络渠道对有效的资源进行回收,建设科技创新园区、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圈,发展循环、高效、环保的产业集群带。淘汰污染重、消耗高的传统落后产业,发展污染轻、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循环的生产技术和清洁技术,要有保证、有度量地开发地方资源,做好利用与开发前后的预防治理,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末端治理。企业应该对生产设备的使用、废弃、回收进行投入,引入科技型的节能清理设备,防备资源的过度消耗,走环境优、效率高、效益好的创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1.张聪群.超竞争环境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转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4):92-97.
2.刘照德.网络环境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性与金融支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11):79-83.
3.蒋小平,叶子荣.税收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2):123-129.
4.吴中超.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因解密[J].财经科学,2011,(8):61-70.
5.蔡树堂.动态能力对企业可持续成长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J].2012,(8):154-162.
6.陈应龙,李大元.动态能力视角下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机制[J].求索,2013,(1):254-256.
7.李旭红,马雯.税收优惠与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实证分析[J].工作探索,2013,(2):79-84.
8.Robin W Boadway,Frank Flatters,Jean-Frankois Wen.Are Tax Incentives Bias Against Small Firms in Tailand[J].The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1996,31(1):75-80.
9.钱士茹.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与机理——基于战略、能力与生命周期视角的分析[C].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10.梁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企业管理,2014,(7):186-188.
11.中国中小企业委员会编.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3)[R].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33-134.
12.邹高峰,张维,熊熊.基于信用共同体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3,(1):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