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钰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天津市是全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长期以来,天津的老龄化程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天津老龄化的速度有所趋缓,但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依然在增加,老龄化程度仍在加剧。人口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结构的变动必然影响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而对天津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产生影响。本文在分析天津老龄化进程、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预测天津人口老龄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老龄化与天津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储蓄、消费及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和数理分析,为天津市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对策参考。
国际上通常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参照这一标准,天津市从1988年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历次人口普查中,天津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7.37%、6.54%、8.52%、10.22%、12.03%和13.0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4.61%、4.09%、5.58%、6.46%、8.38%和8.52%。从1964年的第二次人口普查开始,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在1990-2000年间,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提升1.81%和1.92%个百分点,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
为更直观的反映天津市老龄化的进程,选取了1953年、1982年、199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绘制人口金字塔,如图1所示。1953年,天津市人口结构基本呈现年轻型社会具有的正金字塔型,0-14岁的少年人口在各年龄段人口中人数最多,占总人口比重达35.74%;1982年和1990年,人口结构呈现葫芦型,年龄中位数不断提高,人口最集中的年龄段由1982年的15-29岁,提升到1990年的25-39岁;2010年,人口结构进一步老化,呈现橄榄型,少年人口占比大幅降低,老少比高达86.94,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2013年,天津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59.62万,比第六次人口普查的2010年增加了49.38万,仅3年增长了44.8%,平均每年增加16.46万老年人口。历次人口普查的老年人口数量和负担老年系数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2013年,天津市的老年负担系数为13.68%,即每百名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3.68名65岁及以上的老人,负担系数比2010年增长3.25%。同时,老少比提高到109.73%,老人人口数首次超过少年人口数,表明天津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重心由少年儿童开始转向老年人口。
图1 天津市人口金字塔变迁
图2 天津历次人口普查及2013年老年人口数及负担老年系数
天津是全国较早启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生育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天津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91,远远低于目前公认的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的2.1的生育率水平。长期的低生育率使得少年人口比重持续下降。2013年,0-14岁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9%,比2000年降低了6.8个百分点,比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降低25.9个百分点。
2014年,天津的人口预期寿命为81.19岁,排在上海和北京之后,居全国第三位。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使得天津人口高龄化趋势加剧。2013年,天津户籍人口中80岁及以上人口达28.07万人,比2000年增长1.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3%提高到2.8%。
低生育率和人口高龄化使天津人口总体呈现少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的发展趋势,即使有外来人口的补充,但长期看,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
2013年,天津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人比重为12.90%,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为10.84%,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常住人口高2.16个百分点。从变化趋势看,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而常住人口仅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可见,无论在老龄化的程度还是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户籍人口都高于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的差别主要受外来人口影响。2013年,天津市净迁入人口440.9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达30%,比2000年增加363.61万人。尤其是2007年以后,外来人口增速加快,年均新增净迁入人口43.13万人。在外来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仅为1%,因此,外来人口的加入减缓了天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
天津市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差距很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是和平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3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8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滨海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仅为4.82%,比和平区低8.5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市内六区的老龄化程度均在11%以上,远高于其他区县;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和津南区的老龄化程度都在7%以下,还未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他区县的老龄化程度在7%~10%之间,均在全市平均水平上下,其差异主要是受外来人口数量多少的影响。
要对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做出预测,应以天津当前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净迁入人口规模等指标,同时考虑有关人口政策的影响。本文采用国家计划生育部门开发的人口预测软件 (CPPS),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天津分年龄人口数据为基础,对2011-205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生育率参数:2010年天津的生育率为0.91,考虑到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以及今后生育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影响,假设2011-2020年生育率线性递增至1.55;2021-2030年线性递增至1.85;以后保持这一水平。
平均预期寿命:2010年天津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8.32,女性为82.32;根据目前预期寿命增加的趋势预测,2011-2020年每年增加0.3岁,2021-2030年年均增加0.1岁,2030年以后每年增加0.05岁,直到2050年。
出生性别比:2010年天津的出生性别比为114.59,以此为基数,到2020年线性递减到110.00,2021-2030年递减到105.00,以后保持这一水平。
净迁入人口规模:按目前人口迁移趋势,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对人口迁徙的影响预测,2011-2020年,平均每年净迁入人口45万人,2021-2030年平均每年20万人,2031-2050年平均每年10万人。
把设定的参数代入CPPS人口预测软件,可得2015-2050年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数据,如表1所示。天津的常住人口规模一直处于增长阶段,但增速逐渐放缓,2050年总人口数达到2077.26万人,但增速仅比2045年增长了0.2%。分年龄看,0-14岁人口比重变化不大,在9.87%-13.39%之间;15-64岁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78.03%下降到2050年的51.3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2015年的10.82%上升到2050年的36.56%,社会负担越来越大。从负担老年系数的增长速度看,2015-2045年,老年负担系数每五年的增长在6-9个百分点之间,2045年以后增速加快,2046-2050年增长了14个百分点。可见,2045年以后老龄化将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将迅速释放。
为研究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采用估计生产函数来得到老龄化的增长弹性。生产函数采用典型的Cobb-Douglas函数Y=AKαLβ。 假设经济系统中只存在老年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不参与生产,劳动年龄人口全部就业,则劳动人口L=N(1-x),其中,N为社会总人口,x为老年人口比重,生产函数为:
Y=AKα[N (1-x)]β
转化成对数形式即:
LnY=LnA+αLnK+βLnN+βLn(1-x)
由此可推出老龄人口比重变化的产出弹性:
根据宏观数据可以估计出β的期望值在 (0,1)区间。可见,老年人口比重的产出弹性为负,这意味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不利于经济增长,且老年人口比重越大,对经济增长影响越明显。
表1 2015-2060年天津市人口结构及负担系数
储蓄率水平的高低被认为与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少儿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相关。本课题选取1998-2013年天津市储蓄、经济增长与负担系数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利用Leff模型来实证分析抚养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程度。
lnS/Y=x0+x1lny+x2lng+x3lnA1+x4lnA2
其中,S/Y为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y为人均GDP,g为GDP增长率,A1为负担少儿系数,A2为负担老年系数, x0、 x1、 x2、 x3、x4为待估系数。
将表1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45,证明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相关性很高;判定系数为0.853,拟合度较高;标准差为0.04209,误差较小。回归方程为:
S/Y=2.7182.067y-0.366g-0.065A1-0.627A2-0.045
由回归方程可知,天津市的负担老年系数与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高,储蓄水平将越低。储蓄水平的降低将不利于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发展。
表2 1998-2013年天津市储蓄、GDP及负担系数相关数据
表3 2010年天津市老年家庭和全市家庭的消费结构对比 单位:元
为研究老年人口的消费特点,本文以天津市城市住户抽样调查的样本为依据,选取其中仅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老年家庭,将老年家庭的消费情况与全市整体消费进行比对分析,如表3所示。
老年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全市平均水平增加25.63%。从消费结构看,老年家庭在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和食品上的消费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医疗保健支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6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是平均水平的1.6倍,居住支出是平均水平的1.5倍。可见,在社会养老水平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增加产生正影响,并且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自身特点,将对社会的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在医疗保健、家庭服务、健康食品等领域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消费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两个方面影响产业结构。从消费需求看,除了日常的吃、穿、用,老年人的消费热点大多集中在医疗与养老服务上,基本属于第三产业。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当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将逐步被社会化、商业化的养老服务取代,进一步增加社会服务性消费需求。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带来生产结构的调整,老年服务消费需求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从劳动力供给看,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影响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劳动力的老化。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使依靠人口红利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逼迫经济发展从依赖劳动力投入向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转变。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但由于当前天津仍处于人口红利期,加之外来人口的补充,天津市劳动力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都在增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就被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抵消了。但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外来人口不能填补空缺,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因此,应在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还未显现之前,抓住发展机遇期,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老龄化对储蓄的负影响将减少投资,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创新,使产业结构向技术型、服务型产业转型。
传统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存度很高,受老龄化影响较大。这就逼迫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制造业向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发展总部经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和鼓励投资方向转向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领域。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本利用率,保护知识产权,缩短科技创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时间,提高技术的产出效应。
我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消费潜力巨大。老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尽早制定老年产业发展规划,将老年产业纳入重点行业发展序列,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老年产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老年产业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提升老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创造更多新的工作岗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引进外来劳动力是应对人口老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衰减的有效途径。当前,外来劳动力,特别是外来的知识性人才、技术型人才是天津劳动力资源的重要补充。政府应在提升天津市影响力,保持适度外来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外来人口素质,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加快优化人才环境,出台激励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加快创新创业人才聚集,构筑人才高地。特别是要抓住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同时,做好人才转移的承接工作,让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标准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延迟退休年龄既能减轻社会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也能缓解劳动力资源的衰减。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具备继续参与社会劳动的条件。老年人虽然体力上不如年轻人,但在技能和经验上具有优势,能继续从事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政府可尝试采取弹性退休政策,出台鼓励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充分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