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晖 陈 刚
(重庆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强调语言技能的提高到把语言教学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中国外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以提高语言技能为主。从80年代末开始,广大学者和外语教师意识到了把外语作为传播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外语技能的提高。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与文化在教学中的结合使学生对目的语文化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也使外语的使用与交流变得更得体。美国纽约大学Andrea De Capua教授和圣约翰大学Ann C.Winterger教授(2004:25)认为,“语言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思维过程及生活方式。每一种文化都将其印记打在了语言上。”可见语言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20年来我国外语界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学者们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如《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胡文仲,1994:35)、《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高一虹,2000:168-200)、《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在关联研究》(姜艳,2003:58-60)等。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逐渐使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情况是一方面重视了目的语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传播,造成了母语文化的缺失,使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成了单向的交流。如何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成了外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学术界一般公认跨文化交际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胡文仲(1994:35)认为,跨文化交际学实质上就是为帮助战后大批美国人赴海外工作、学习以及帮助大批外国留学生适应美国生活、学习而诞生的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由此可看出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从最初只注重提高外语技能阶段到意识到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阶段是一个飞跃。虽然我国的外语教学加强了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然而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这样单向的导入仍然是不完整的。从丛(2000)指出,我国的英语教学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韩晓蕙(2014:108)的研究表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和文化比较的缺失。在这种外语教学状态下,学习者所暴露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汉语能力不够;二是英语能力较低,缺乏用表达母语文化所必须的英文词汇(李淑玲,2010:33)。
在外语教学中有一种误区,认为外语教学应该是在纯外语及外语文化下才会取得好的效果,才不至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交际失误。K.David Roach(2005:87)认为,交际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相互作用的事物和环境的文化层面是关键因素。当我们在审视交际的模式和影响时,尤其是交际发生在教室时,这些关键因素是必须考虑到的。因此,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能使学习者比较不同的文化并更能培养他们的批评性思维。Mobo C F Gao(1998)在研究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本土语言与文化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影响中指出,移民处于不同文化的社会中,本土文化始终与他们同在,表现在,语言、价值观与习俗和自我认同三个方面,这几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这说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在本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范围。
尽管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有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与学都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较多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在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西方文化如名著、名人、节日、音乐、餐饮等。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在词汇、内容及内涵上就显得力不从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对西方的文化能用英语侃侃而谈,而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用英语表达起来却结结巴巴?为此,我们对重庆科技学院的学生在母语文化观念方面做了问卷调查。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绝不是单向交流。针对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单向交流问题,我们设计了《大学英语学习者母语文化观念调查》的问卷,旨在了解英语学习者对于母语文化学习的观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外语教学中母语缺失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意识与行为现状分析;(2)学习者母语文化常识掌握现状分析;(3)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现状分析;(4)学习者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大学英语学习者母语文化观念调查》的问卷调查对象是重庆科技学院2011级和2012级学生。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24份。其中2011级262份、2012级362份;文科328份,理工科296份;男生326份,女生270份,未标注性别28份;生源涵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北16份,华北33份,华东33份,华南24份,华中43份,西北47份,西南377份,未注明省份51份。样本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第一部分为“外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意识与行为”(共20题),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母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该部分问题设计为李克特5级量表 (Likert scale),从1-5分别表示“坚决反对”、“反对”、“不置可否”、“赞同”和“完全赞同”。
第二部分为“母语文化常识”(共18题,27个填空),本部分问卷旨在了解中国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了解程度。评分比较宽松,不考虑并列答案的顺序,也不考虑答案的详略,比如四大佛教名山可详答“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也可简答“五台、普陀、峨眉、九华”;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若答为“仁义礼智信”不扣分;老子的政治主张只需要答出“无为(而治)”即可得分。错别字只要不造成误解不扣分。
第三部分为“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共15题),本部分问卷旨在了解中国学生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的能力,要求将词汇汉译英并尽量用英文进行解释性说明。评分分为“未作答”、“完全无法理解”、“基本无法理解”、“局部勉强可理解”、“较好”、“很好”五档,尺度比较宽松。比如“一国两制”一词,只能答出 one country就评为“局部勉强可理解”;又如,仅将“烟花爆竹”英译为 Fireworks或 Firecracker都评价为“较好”,能够将词汇准确英译为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即可判定为很好。
第四部分为“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障碍与对策”,本部分为排序题,分三类,共18句。本部分旨在调查学生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的具体障碍。这部分问题的设计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在学生中做了前期测试(Pilot Testing)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并作了修改。与此同时我们还运用SPSS做了因子分析,去除了一些无效问题,合并了一些问题。
4.1.1 外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地位
表1 外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地位
对于“学习外语时,有必要学习相关的外语和母语文化”这一观点,88.94%的学生表示“赞同”和“完全赞同”;面对“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母语文化与了解外国文化同等重要”问题时,70.68%的学生表示“赞同”和“完全赞同”;“在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有必要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观点有85.90%的学生表示“赞同”和“完全赞同”。同时,59.94%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和反对“英语学习应以西方文化为重,母语文化是汉语学习该考虑的事”;48.72%的学生选择坚决反对和反对“学习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促进作用不大”;82.15%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和反对“英语教材中没必要出现有关中国文化的材料”;65.71%的学生选择坚决反对和反对“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我更喜欢西方节日”。
可见,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是得到学生充分认可的。多数学生认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母语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是有必要的,也有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强烈愿望。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不仅对外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传播中华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交流。
4.1.2 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学习状况
表2 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学习状况
题目12345 2.我的英语老师在讲解课文时,时常穿插文化差异的讲授。2.56% 1.92% 12.50% 42.63% 40.38%8.我的英语老师上课时,会讲解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3.37% 9.29% 28.85% 40.22% 18.27%19.我认识的外国人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7.37% 8.97% 40.71% 25.96% 16.99%16.我平常几乎没有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机会。3.53% 11.54% 20.67% 35.58% 28.69%15.我希望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3.04% 2.72% 12.98% 37.18% 44.07%7.我能方便地获取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料。11.86% 34.62% 26.28% 21.47% 5.77%20.英语考试中出现过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7.05% 12.18% 35.74% 31.09% 13.94%17.我常看CCTV 9等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26.44% 35.90% 24.04% 8.97% 4.65%14.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8.81% 16.35% 31.41% 33.81% 9.62%6.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我感到困难。2.08% 5.13% 15.22% 43.91% 33.65%
对比学生就第10题和第12题所做的选择,不难看出,英语教材介绍西方文化的比较多(赞同和完全赞同者占55.29%),介绍中国文化的相对不足(赞同和完全赞同者仅占19.55%)。再看第2题和第8题的回答差异,学生赞同和完全赞同“英语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时常穿插文化差异的讲授”这一选择高达83.01%,而赞同和完全赞同“英语老师上课时,会讲解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的降到58.49%,可以判断英语教师介绍西方文化远多于介绍中国文化。尽管有42.95%的学生发现有些外国人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但有64.27%的学生认为“平常几乎没有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机会”;有81.25%的学生希望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但只有27.24%的学生认为能够“方便地获取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料”;此外,有45.03%的学生认为英语考试当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还不够多,造成平时外语学习中获取和学习母语文化的主动性不够。常看CCTV 9等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节目的学生仅占13.62%,有43.43%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有77.56%的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感到困难。调查表明,一方面,学生有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有待改善。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材、教学和考试中涉及中国文化,实现母语和外语学习的相互促进,实现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相互了解。
本部分总共27个空格,有14个空的得分不到50%,学生回答得相对较好的有“诗圣”是杜甫(85.10%);“满族旗袍现已成为典型东方妇女服饰”(70.67%);“日本、朝鲜、韩国等国的文字构成受到汉字的较大影响”(答对三个的74.04%,答对两个的68.59%,答对一个的54.65%);“相对于美国人的坦诚直率,中国人的言语风格特征是含蓄内敛”(68.59%);“藏族多信仰佛教”(68.43%),“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60.10%);“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屈原”(65.54%);“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62.50%);“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58.49%);“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是《孔雀东南飞》”(55.61%)。以上文化常识集中在中学语文所学内容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母语文化常识的了解有限,课外拓展的母语文化知识偏少,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应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除了3个空的回答略低于男生之外,女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方面明显优于男生。
调查结果表明,能够“较好”或“很好”地将15个常见词汇汉译英并尽量用英文进行补充性说明的平均为13.61%,其中最差的三项为兵马俑(2.24%)、烟花爆竹(4.81%)和儒家(5.31%),最好的三项为长城(44.71%)、筷子(23.40%)和京剧(23.08%)。未作答率平均为62.78%,其中最差的三项为兵马俑(90.0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5.90%)和道教(85.42%),最好的三项为长城(27.24%)、京剧(49.36%)和豆腐(52.24%)。可见,即便只是了解中国文化也不能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单行道文化”障碍,学生还需要具备将母语文化进行英文表达的能力,否则就成了“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障碍”调查结果排序依次为,①51.44%的学生认为,“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匮乏”是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遇到的最大障碍;②36.86%的学生认为是“英语语法基础薄弱,句子结构掌握不好”造成的结果;③29.65%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口语能力弱”所致;④28.53%的学生认为是“翻译技巧掌握不熟”的结果,而“中国文化知识欠缺”被42.47%的学生摆在了第五重要的位置上。调查表明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仍然要下功夫。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学习外语的目的并非只是学习语言本身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进行跨文化交际,因为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传递说话人的文化信仰、价值观、规范和世界观的主要媒介。”(Andrea DeCapua&Ann C.Wintergerst,2004:25)因此,只学好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员工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却频繁出现语用错误,那就是对对方文化的不了解,所造成的误解往往是不可原谅或很尴尬的。如果他/她能用流利的英语讨论对方的文化,而表达本国的文化却力不从心,那就是母语文化的缺失。开放的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更多的交往,不仅需要把国外的文化介绍给中国人民,也需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国外。大学生毕业之后会奔赴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各个层面的新生力量。如果他们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在对外工作中避免冲突、防止误解、增进互尊互信。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本土文化的导入。调查也表明,学生对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愿望是强烈的,但需要教师给予引导。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对学生文化素养提出的要求是: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并在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中列出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也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增强母语文化元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有部分高校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对加强中国文化学习方面有体现,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对中国文化学习的要求就很少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及英语表达方式是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应该体现对中国文化学习的要求。
英语教学大纲是由英语教学管理者制定的,因此他们在制定大纲的过程中要认真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把强化中国文化的意识融入到教学大纲中。
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没有设置中国文化英语授课课程,不少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也不见对中国文化课程的要求。
调查显示,有30.45%的学生把开设全英文的中国文化选修课排在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最前面。课程设置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制定大纲时考虑增加中国文化英文授课课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掌握,另一方面采用英文讲授中国文化可以使学生学会怎样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从而达到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目的。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是教师向学生提供教学主题内容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所介绍的主要是目的语文化,而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约在3%以下(王兰,2009:56)。我们的调查也显示有48.72%的学生认为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材料不够多,有46.48%的学生表示他们不能方便地获取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料。同时也有29.49%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英文教材中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这是他们认为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首选。由此可见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外部条件是不够的,这不利于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也显然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因此,编纂适合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教材是弥补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重要手段。
教材内容可考虑主要涉及中国文化的认知、风俗习惯、艺术、规范等方面。调查表明43.43%的学生表示,最希望学习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是在认知方面(如语言、哲学、科学、思想、教育等),35.74%的学生则认为是在社会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方面,29.17%的学生认为是在艺术方面(如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建筑的美学部分)。22.92%的学生将规范方面摆在第二重要的位置。至于器物方面,有21.79%的学生摆在第二重要的位置,也有21.79%的学生摆在第五重要的位置。这对我们今后编写相关教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会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路、想法传递给学生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东西。能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教与学所涵盖的不单单是课堂内,它也涵盖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只用于课堂内有限的时间施教于学生是完全不够的,它应该超越课堂用于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以提高他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能力。
如何有的放矢地在英语学习中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学习、提升表达能力是急需思考的问题。提高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很多。调查表明开设全英文的中国文化选修课、教材中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课外阅读英语国家人士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课外阅读英文版中国作家名著、课外阅读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译作分别被 30.45%、29.49%、24.36%、23.24%、22.92%的学生摆在第一位。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中国文化、参加用英语所做的中国文化专题讲座两项分别被25.16%、20.83%的学生摆在第二位,同时也分别有23.56%、17.31%的学生将其摆在第一位。这说明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方面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文化的异同。厘清不同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在课堂采用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讨论中国文化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课外也可以收看CCTV9频道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节目以拓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渠道,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兴趣。
学生除了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有语言障碍以外,调查表明,有42.47%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知识欠缺”是影响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中国文化在认知、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规范等方面的中文书籍,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功底。
除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对在外语教学中注重传播中国文化提出了要求外,2014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化内容提出了要求。由此不仅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还是薄弱环节,需要大大加强。同时,在我们的调查中也表明有19.39%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考试中加入有关中国文化的测试题目是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以外语作为载体学习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正如美国人类学家与跨文化研究学者Edward T.Hall(1959:29)所说,文化所隐藏的远远多于所揭示的,奇怪的是,文化所隐藏的部分连本国人也未必弄清楚了。多年的研究使他确信,真正要做的工作不是要了解外国文化而是要了解本国的文化。Hall也相信,我们所学到的外国文化不过是了解到了点皮毛。研究本国文化的根本原因是详细学习本国文化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只有真正把本国文化的内涵研究透了并有能力用外语表述,才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介绍本国文化的精髓,不至于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Adrian Holliday,Martin Hyde & John Kullma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London:Routledge,2004.
[2]Andrea DeCapua& C.Ann Winterger.Crossing Cultur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25.
[3]Celia Roberts.Awar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Language Awareness,1998(2&3):109-127.
[4]Claire J.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Edward T.Hall.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Doubleday,1959:29.
[6]K.David Roach.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Instructor Communication in American and French Classrooms[J].Communication Quarterly[J].2005(1):87.
[7]Michael Byram & Carol Morgan.Teaching-and-learning Language-and-culture[M]. Multilingual Matters Limited,1994.
[8]Mobo C F Gao.Influence of Native Culture and Languag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Case of PRC Student Immigrants in Australia[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0,November,issue4.http://www.immi.se/intercultural/nr4/gao.htm.
[9]Hinkel,Eli.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0]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et 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2009.
[1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1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EB/OL].http://www.tjut.edu.cn:8080/waiyuxueyuan/cn/jpkc/wzhyy/dagang.html,2000.
[1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1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J].外语研究,1994(1):35.
[16]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7]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8]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哈尔滨:外语学刊,2014(3):108.
[19]教育部办公厅.教高厅[2007]3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2007-07-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846/201011/110825.html.
[2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1]姜艳.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在关联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6):58-60.
[22]李淑玲.中国文化在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导入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10(1):33.
[23]王兰.中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本土文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