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西京
正确理解“专业化”和“职业化”之间的关系
■ 贺西京
点评专家
贺西京,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教育部临床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委等。2014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评比中,西安交大二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贺西京院长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荣誉。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6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4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62篇,其中SCI收录65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30余名。
医院院长或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公立医院改革中提出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之一。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需求,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医院院长在“专业化”和“职业化”之间的关系,实行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特别是现阶段在公立医院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深入探讨与实践。
笔者个人认为目前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应该是既有 “专业”又要“职业”。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院长或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拥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然后才是他的管理、社会、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公立医院或者非营利性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于大众的专业性部门,医疗水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经营管理。在职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美国,它也要求医院管理者既要懂管理,还要懂医学。而且管理学这门知识在我国开展较晚,在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设立的医院管理专业的毕业人员很少,而真正在医院工作的这类人员少之又少。正如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例中所说一样,绝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的院长都是“专业人士”,而且很多都是所在领域的专家。管理人员在 “专业”和“职业”之间也遇到了两难的抉择。如何化解在时间、精力投入上的矛盾?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医院要发展人是第一要素,要强调“以人为本”。为每一位职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创造合理有序的提升空间,创造差异认同的价值回报。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和谐融洽的医院文化氛围,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无论“临床”还是“管理”,无论“专业”还是“职业”,大家只是分工不同,使医院临床一线和党政后勤管理部门拧成一股绳,目标一致,共同奋进。
医院管理人员,特别是“双肩挑”干部要专心致志干好管理工作,要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工作。但同时,管理干部也不能放弃对专业的研究和发展,要合理安排“专业”和“职业”之间关系,要利用搞专业的机会加强与临床一线的联系,加深对临床一线的了解,学习和钻研现代管理知识,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重视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管理人员职业化素养,加快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 的成长进程。
建立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肯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给更多的管理人员提供发挥自身聪明才干的机会,吸引优秀人才投入管理岗位。给管理人员合理的收入回报,让他们更加体面的安心工作。同时,理顺职员制晋升渠道,让专职管理人员能清楚看到自己未来发展前景,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建立灵活的岗位聘任制度,让同时具备出色业务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也能在业务和管理岗位上根据条件转换,“院长终身制”是否可行?院长能不能像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一辈子只当院长,不当医生?他们不当院长后还能做什么?当医生,做顾问,还是转为书记、工会主席?这些问题都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要通过制度给所有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自觉走“职业化”道路,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
本栏目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独家协办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 HE Xij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5):71
2015-03-19](责任编辑 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