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及临床麻醉方法分析

2015-12-02 02:14梁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娩出硬膜外瘢痕

梁剑江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 528429

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及临床麻醉方法分析

梁剑江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中山 528429

目的 对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及临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对研究A组实施全身麻醉方式,对研究B组实施硬膜外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瘢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情况、从切皮到胎儿娩出的时间、从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新生儿的阿氏评分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子宫次全切除、膀胱损伤修补及术中大量出血的例数差异不明显(P>0.05),且均没有发生死亡。研究B组和研究A组分别有30.0%和32.5%的患者出现术中的低血压症状,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另外,研究B组还有20.0%的患者出现硬膜外的阻滞不全症状。研究B组患者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A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B组和研究A组分别有20.0%及22.5%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各有1例新生儿出现死亡;两组新生儿的阿氏评分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 结论 由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及新产儿的风险较高,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减少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死亡的例数。

瘢痕子宫;剖宫产;风险;麻醉方法

一般情况下,若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剖宫产或在多次的人工流产导致子宫穿孔伤或者实施子宫肌瘤的手术之后常会出现瘢痕子宫症状,而瘢痕子宫会导致患者出现子宫肌层的相关损伤及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对患者孕期的病理及生理情况产生不良影响[1-3]。本研究对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风险及临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A组患者的年龄为25~44岁,平均(31.6±3.4)岁,其中,有34例患者的孕周为37~42周,有6例患者的孕周为31~36周;1例为首次进行剖宫产,23例为再次进行削宫产,6例为第3次进行剖宫产;研究B组患者的年龄为24~42岁,平均(31.3±3.1)岁,其中,有35例患者的孕周为37~42周,有5例患者的孕周为31~36周;1例为首次进行剖宫产,22例为再次进行削宫产,7例为第3次进行剖宫产。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方面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n(%)]

1.2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禁食6h以上,肌肉注射0.5mg的戊乙奎醚(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62206000),开放患者上肢的静脉通道,并对患者输注500mL 6%的羟乙基淀粉(郑州市安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20110034),给予复方氯化钠(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H41024115)进行维持,对患者的心电图(ECG)、HR、BP、SpO2进行持续监测,对病情比较危重的产妇实施动脉、静脉的穿刺置管对MAP、CVP进行持续监测,然后对研究B组患者实施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具体方法为,对患者左侧的卧位L2~3的间隙进行穿刺,并进行头向置管,注入1.6%的利多卡冈(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H41023668)及0.2%的丁卡因(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H20040583)共12mL加减4mL左右,患者的麻醉平面为T6~8的水平,对于持续低血压的患者静脉注射10mg麻黄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50021774),使患者保持左倾30°的体位加快静脉输液的速度,常规给予患者鼻导管协助吸氧,对于存在阻滞不全的患者增加实施局部麻醉的浸润及分次进行静脉注射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20199198)或者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H35020148)。对研究A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方式,具体方法为,在手术医师进行消毒铺巾之后,静脉注射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20199198)和1mg/kg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H35020148),并给予患者面罩给氧辅助呼吸,等待孕妇对于疼痛的刺激没有反应之后开始实施手术,在患者显露出子宫之后,静脉注射0.8mg/kg的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0826903),并给予面罩加压对患者供氧,等待患者出现肌肉较肌松之后实施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进行间歇的正压通气,当胎儿被娩出之后对患者每分钟静脉输注50μ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20199198)和0.15μg/kg雷米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0197)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瘢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情况,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从切皮到胎儿娩出的时间、从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的时间,并对新生儿出生后的1~5min内进行阿氏评分(Apgar评分),阿氏评分主要是按照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心搏的速率、肌张力和运动、呼吸、反射共5项临床体征对新生儿进行评分,共10分,其中,评分值为10分则评定为正常的新生儿,若评分值低于7分则考虑新生儿存在轻度的窒息症状,若评分值低于4分则考虑存在重度的窒息症状。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子宫次全切除、膀胱损伤修补及术中大量出血的人数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研究B组有30.0%的患者出现术中的低血压症状,其中,有66.7%的患者出现仰卧位的低血压综合征,有25.0%的患者出现急性的大量出血情况,有8.3%患者出现麻醉平面过高的情况,研究A组有32.5%的患者出现术中的低血压症状,其中,有69.2%的患者出现仰卧位的低血压综合征,有23.1%的患者出现急性的大量出血情况,有7.7%患者出现麻醉平面过高的情况,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B组还有20.0%的患者出现硬膜外的阻滞不全症状。如表1所示。

表3 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死亡情况及阿氏评分(Apgar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的胎儿娩出情况

研究B组患者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A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研究B组和研究A组分别有20.0%和22.5%的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新生儿出现死亡,主要原因为,1例存在重度的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1例存在重度的子痫前期和肺部感染症状;研究A组新生儿的阿氏评分(Apgar评分)为≤3分、4~7分的例数高于研究B组新生儿,而阿氏评分(Apgar评分)为8~10分的例数低于研究B组新生儿,但组间差异均不明显,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比较

组别  n  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  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研究A组 40 7.6±1.9 2.0±0.3研究B组 40 12.4±2.7 3.2±1.1 t 9.195 6.656 P<0.05  <0.05

3 讨论

目前,对瘢痕子宫患者实施剖宫产会增加产妇及围产儿的临床风险,具体包括,患者妊娠末期会出现子宫的破裂,及合并存在胎盘的早剥、胎盘的粘连、前置胎盘等症状,容出现术中的大出血情况[4-6];增加手术操作的困难及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情况,还会使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增多[7-9];而且患者的瘢痕部位一般宫缩比较乏力,容易出现术中及术后的大出血症状;而胎盘附着于患者的瘢痕区域又会导致胎盘的供血不充分,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而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10-12]。所以,需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风险充分重视及选择合适的临床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常用的剖宫产选择的麻醉方式,其止痛效果比较可靠,麻醉平面和血压容易控制等,但是容易引起阻滞不全;全身麻醉则可保证最快的使胎儿娩出及稳定产妇的情况,适用于存在胎儿的宫内窘迫、出现子宫破裂、失血性的休克、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等的产妇。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均出现术中的低血压症状,研究B组还有20.0%患者出现硬膜外的阻滞不全症状,说明瘢痕子宫剖宫产存在一定的风险;研究B组患者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A组患者(P<0.05),说明实施硬膜外的麻醉比全身麻醉会延长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和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两组组新生儿的阿氏评分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出现的新生儿的影响差别不大,但均存在新生儿死亡的现象。

[1] 曾征兵,曾力行,蔡宏伟,等.预先注射间羟胺对瘢痕子宫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循环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4,11(3):565-567.

[2] 程峰,郑立东,李家宽,等.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27-929.

[3] 张冲.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2,2(13):149-150.

[4] 孙春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14-115.

[5] 兰玲.甲磺酸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48-1750.

[6] 诸葛斌.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行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6):1205-1206.

[7] 卢钊楷,韩全国,王智钧,等.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3(12):54-56.

[8] 乔方丽.检查瘢痕子宫剖宫产310例的麻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33.

[9] 杨宏文.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3):72-73.

[10] 唐明富,秦芳芳.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48-49.

[11] 赵佩君,唐俊,陈丽清,等.瘢痕子宫剖宫产80例麻醉管理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2):204.

[12] 叶丽.瘢痕子宫剖宫产膀胱损伤2例[J].医药前沿,2014,8(22):172.

Analysis the risk and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methods of scar uterine cesarean section

LIANG Jianjia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Huangpu in Zhong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528429,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of scar uterine cesarean section and clinical anesthesia method.

Methods 80 cases of uterine scar cesarea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4 in our hospital to clinical stud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A and study groups B, A stud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 the study of group B epidural anesthesia, clinical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two groups of scar uterus maternal, cut from the skin to the fetal childbirth time, cut from the womb to the fetal childbirth time and neonatal apgar scoring.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xcision of the uterus, bladder damage repair, an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badly (P> 0.05), and there were no death occurred. A research study in group B and group were 30.0% and 32.5%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hypotension symptom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in addition, there are 20.0% in Group B of patients with epidural blockade incomplete symptoms. Group B patients incision time to the fetus, the fetus to the uterine incision time stud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pati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A research study in group B and group were 20.0% and 22.5% of newborn asphyxia symptom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the two groups have one case of neonatal deaths occur; two groups of newborns KPS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Due to the risk of cesarean uterine scar patients and new births is higher,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esthesia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cesarean uterine sca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and neonatal death.

Uterine scar; Cesarean section; Risk; Anesthesia

R614

B

2095-0616(2015)10-88-04

(2015-02-04)

猜你喜欢
娩出硬膜外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