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三问”也需“饭局三查”

2015-12-02 19:46舒圣祥
群众 2015年6期
关键词:合情自控力买单

舒圣祥

“全体公职人员不准参加20类饭局”的规定,获得点赞无数。可也有人问,这不能参加,那不能参加,到底还能不能参加聚餐了?会不会参加了饭局,就无意间踩中了红线?该如何防止误陷“饭局门”,怎样才算合情合规地参加饭局?为此,杭州纪委发出提醒,党员干部赴饭局必须做好“三问”:第一问,问清“谁买单”;第二问,问清“和谁吃”;第三问,问清“在哪吃”。

对于中国人来说,饭局是一种社交方式,无论是朋友间联络感情,还是商场谈生意,甚至只是开个会议、搞个培训,都免不了安排聚餐项目。想想看,无论是结婚,还是生日,都要请几十甚至几百人一起大吃大喝,这在国外肯定不多见。而官场上的饭局往往与贪污腐败与挥霍浪费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八项规定也好,反四风也好,对大吃大喝都多有限制。

为管住官员的嘴巴,地方纪委又是详细罗列禁止参加的“20类饭局”,又是煞费苦心地搞出“饭局三问”,出发点无疑都是好的。如果官员真能做到不去参加这“20类饭局”,大吃大喝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如果能够自觉做到“饭局三问”,官员可以参加的饭局其实不多,更多时候应该回家陪家人吃饭。只可惜,这里面有个最大的悖论:“饭局三问”的有效性,寄望于官员的自觉自省;问题是,本就自觉自省了的官员,又何须“饭局三问”的提醒?

某种意义上,“饭局三问”显然不如扪心自问。因为,如果官员真能自觉管住吃喝之嘴,就不需要地方纪委苦口婆心地对饭局做出详细界定。毕竟,吃饭的理由有无数条,而被禁止的只有20条;吃饭的问题有很多,“三问”哪里架得住瞒天过海与自欺欺人?换个角度想想,条例和规则定得越多越细,是不是也说明被约束者的自觉性与自控力越差?

官员毕竟不是小学生,哪些饭局可以去,哪些饭局不该去,心里应该是有数的。之所以没数,要么是故意装糊涂,要么是以此作借口。免费的饭局之于官员,需要单独摘出来的不是哪些不能去,而是哪些可以去;凡是“可以去”以外的部分,都不该去不能去——这才是身份意识下的高度自觉与主动避嫌。所谓饭局文化,同样是可以改变的,不能总拿所谓“人之常情”来搪塞出席免费饭局的邀约。要不然,为什么你总有免费饭局,普通人却没有那么多白吃白喝的机会呢?

“饭局三问”虽好,还需更进一步,抓住问题的重点——更多的大吃大喝者,不是误吃而是贪吃,不是无意踩红线而是不吃白不吃。“饭局三问”的奏效,应建立在扪心自问的基础之上。倘非如此,则更应该“饭局三查”,一查“谁买单”,二查“和谁吃”,三查“在哪吃”。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合情自控力买单
11招,提升自控力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我要试一试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必买单品就是她!
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自控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