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整合为行业升级预留“接口”

2015-12-01 14:17本刊采编部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41期
关键词:接口造船标准化

本刊采编部

近日,有个媒体朋友参观本田在中国建设的最新的第三工厂及研发中心。该厂属于紧凑型集约化车间,配员只有400多人,但年产量能达到24万~27万辆汽车,产值近400亿元。显然,这是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车间,机器和人员的效率之高非同寻常。不过,在福特T型车大规模生产之前,汽车制造行业混沌一片,各自为政,标准不完善、配件差异化、主机个性化。而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福特流水线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生产的行业形态,改变了每辆车的成本结构,从而改变了用车习惯,也改变了世界。但是,在这里提这个“茬”似乎有些不伦不类——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是造船——汽车制造和造船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造方向,两个行业有半毛钱关系?

再讲一个消息,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日前决定通过合作来推进海工装备材料设计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从而控制成本和项目进度。此外,这3家造船企业自今年5月以来一直在与DNV GL合作以推进造船程序的标准化。看来,造车和造船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标准化——包括物料标准化和程序标准化——能够大幅度改变制造成本。

目前,船价的下行成为一种趋势,为什么这种趋势是成立的呢?第一,因为市场周期性的供求关系失衡;第二,船舶运输的货物、工作船作业的油田矿场,哪样不在价格下行中?我们集中探讨“第二”。在地球人口超过70亿、追求富裕生活的人口十数亿地增长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突然显得过剩了。有一种说法就是基于互联网,所有重要物料的价格正在“趋向于零”。无论这想起来有多么荒诞,却似乎是不可预计地在意想不到的领域发生着。总之,人们遇到了一个完全新的世界。从造船这样一个制造行业的视角看,在一个价格无底线地下降、需求无节制地消失的年代,面临的是改变生产方式的要求,而不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修补。一句话,需要的是革命性的变革,而不是内部改良。为什么这样讲?在技术和管理都堪称优异的企业面对市场同样无力的时候,人们在考虑行业周期的同时,毫无疑问地应该想到:这个行业的运作形态是不是应该变了。“标准化”可以是改变的第一步。好在这对于我们来说并陌生,只不过在某些领域我们做的不好而已。

“标准化”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具有“外部性”,只有发生在企业外部又让企业遵循的规则才称得上是标准。标准所产生的效率不依赖于企业规模,而依赖于它适用的范围,范围越大其效率越高。现在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实质是建立在严格标准基础上的智能化工业。当“标准化”成为后现代工业的前提时,让企业变大,尽量使市场事务成为企业内部事务的做法可能不再必要。即便整合成为现实,特大企业成为目标,新企业的设计也应该给“颠覆性变革”预留“接口”,否则所有努力只是拯救旧模式的一次挣扎,只可能再一次错失机会。我愿意把这个“接口”设定在“标准化”上。

猜你喜欢
接口造船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某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接口关系研究
脱硝数据传输系统远程无线监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西门子SPPA—T3000在委内瑞拉燃机电厂中的应用与接口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中俄网络语言编码接口问题的研究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