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先伟
【摘要】大学生工作难找企业人才难求这一魔方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亲验式教学法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在学习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亲验式教学法 学生能力 高素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1-03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无疑,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虽然,术有专攻,自古皆然,但是,无论学习哪一个专业,如果不能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缺乏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不是真正的人才。特别是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领域,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教育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深爱学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必要的较有成效的探索。
一、 破解工作难找与人才难求的魔方
教育部预测,“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同时,中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万到1400万人左右,对毕业生有效需求的增长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55%的网民认为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10%认为中国人才过剩,10%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还有25%认为是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大学生就业难以后将成为常态,而且真正意义上会变得越来越难。
一方面是大学生工作难找,另一方面却是企业人才难求。不少企业多方寻求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中国教育这几年重视规模扩张,为培养大量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平台。然而,教育体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却相对滞后。缺乏适应市场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想办成研究性大学,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专业人士,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占全部大学生的33%。德国只有20%,印度则只有4%。然而,教育体系偏重理论,使适于在跨国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年轻工程师的数量仅有16万人,这就形成了中国高级人才的供应悖论。” 教育部部长曾多次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无疑,教育管理部门、人才管理与研究部门、专业设置部门、学校都对破解工作难找与人才难求的魔方负有责任,并应积极寻求途径予以解决。
同时,作为培养人才第一线的教师,对破解这一魔方也富有重要责任,并应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但是,长久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单科轻综合的习惯使教学的完整性被割裂,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封闭的链条。如果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形成良好的框架,架起学生通向社会的桥梁,就可以破解企业人才难求的难题,学生的工作难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亲验式教学法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亲验式教学法原为亲验式练习法,是企业培训中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结构性练习,角色扮演和心理自我测试三类活动。学员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往往比单纯接受别人讲授的知识和原理要深刻得多。特别是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更是一般讲授所无法比拟的。
根据美国学者胡佛的研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相比,亲验式练习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教学中学员变成了教学与培训的主角。2、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而且包含感情的因素。3、以培养能力为主,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传授与改变态度和价值观。4、能吸引学员更高程度的参与。胡佛特别认为感情因素是亲验式练习很独特的因素,即它需要学员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要求他们去做某件事,并体念所发生的事,而不仅仅停留在认知的改变上。 (陈维政等,2002)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中国教育报》曾对牛津大学副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进行采访,当记者问道“什么样的学生在牛津大学能够获得成功”时,卢卡斯教授思考了一阵,然后回答:首先必须真的想学,严肃地对待自己所学习的东西。就是说,一个人要首先对自己所学的萌发强烈的兴趣,并且能够自己思考,不盲从不迷信书上所写的或者是教授所说的。
亲验式教学法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在学习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它通过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学习内容而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大学是进入社会的前一阶段,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怎么去定义这个角色?怎么去更好的演绎这个角色呢?在亲验式教学法中,通过各种完整的过程性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清楚地完整地正确地知道“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在各种试练中,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缺点变为特点,再把特点变为优点。endprint
三、亲验式教学法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现阶段课程改革和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内涵建设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加课程的整合性和综合化,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二是要强调创造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彻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学、书本教材) 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中心) 的学习方式,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21 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格兰仕集团副总经理俞尧昌说,我们在10年时间里将微波炉做到了世界第一,关键是有一批与企业共命运的人才。这批人才的才干很重要,但吃苦耐劳的精神、悟性、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纠错能力、学习能力、处世能力、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更重要。为什么很多企业对“老三届”的人情有独钟?他们在知识方面并非最优秀,但却有着非常好的综合素质。为什么一些大学生不能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因为他们眼高手低,严重的短期行为导致了信用危机,最终因敬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都不具备而贬值。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真探索用亲验式教学法对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门课进行教学,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1.以课堂试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潜能
在探索与运用亲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笔者一方面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和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给学生传递有关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前提下,笔者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用课堂试验激起学生对自己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探索,笔者将国内外有关企业在人员甄选中提出的要求与面试或升职时的一些试题专门列出,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帮助学生分析出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并要求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找出自己与企业需要的差距。由于学生自己就是试验的主体,亲身感受自己与试验结果的距离,所以学生的体会特别深刻。
笔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也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不同,说:“您更多是激发我们自己去思考,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还不断的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您今天上课提的那个“知识、能力、习惯”的问题,就是一个锻炼我们‘思考、学习、应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能把老师的教学内容作为课下思考的课题,这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你改变了观察事物的方式后,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有所不同。 通过课堂中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了自己与时代,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反思,从而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这样就为学生尽早适应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向社会人转变,向企业人转变打下了基础。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整合知识,体验成功与挫折
真正社会意义的成功是在现时劳动中做出各种开发、创造、经营型的成果。人才学认为,德、才、学、体等基本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才得以成功的内在因素。德、体的内涵不严自明。才,指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学,指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就是要“育才”,即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的能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新思想、新知识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即使掌握的知识再多,也很难获得较大的成功。所以,学校教育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培养能力是更为重要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笔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事先按照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安排和设计了一套明确而系统的程序。用亲验式教学法要求学生组建微型公司,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自己创建市场需要的公司,体验企业中各种角色的要求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学生通过简化和典型化的现实情景模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和推理,以求在真实情景下的行为中获得一些有启迪性的结论。
笔者让每个班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为若干小组,组建模拟公司。在公司组建与运营中,学生主动学习,并尝试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每个同学都在公司里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与能力发展的职位。同学们妙招频出,各个公司大显神通。有的公司把三轮车开进了校园里,做起了车体广告;有的公司办实业,卖起了韩式泡菜;有的公司打出科技牌,利用技术优势做起了电子相册;有的公司抓住同学亲历的情感需要,搞起了DIY手工制作,还有公司应天时而动,卖起了防潮剂……。需求无限,赢在创新,模拟运营的公司由于牢牢抓住了校园市场的经营空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不菲的盈利和很大的收获。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教学的刺激性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有效寻找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提高了工商管理实践中特别需要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特别是锻炼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
“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市场,而是缺少发现。” “对于未来,我不再那么害怕了。”2002级会计班的同学们如是说。这种实战性很强的模拟公司,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有组织地参与市场竞争,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胆量,对预防毕业忧郁症、就业恐惧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湖南卫视、四川电视台以及6家报纸、人民网等62家网站都报道或转载了我校学生组建公司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就是全面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并且正确、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以学生的认识过程为依托,启发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亲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为探索”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坚持在教好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去向已知质疑、发问,探索、发现新的结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05中国大学生就业率70% 高出官方预期,作者:晋晖,2005年1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
[2]陈维政等,《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3]大学生该忙点啥,作者 :陈向萍, 来源 :浙江大学报 时 间:2004-12-24 15
[4] (英)爱德华·德·波诺著,汪凯、王以译,《首要能力——追求卓越的思考技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