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佳
【摘要】文化离不开语言,并以语言为载体。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是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施教者只有不断拓宽思路,才能真正开展文化教育,并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
【关键词】文化 教育 小学英语 手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0-01
引言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离不开语言,并以语言为载体。如今,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已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得到广泛认同,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想要将文化教育引入课堂,需要施教者不断去拓宽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英语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一个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过程。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說,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但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英语学习只是掌握一种工具,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较少有学生把英语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二、英语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语言教学一般分为两种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包含词汇、语法、语音等,二是使用规则,也是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而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元素集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文化教育往往受孩子们年龄、认知能力、家庭以及地域环境影响等因素影响,但通常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1.实用原则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老师导入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形式也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例如,可以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容易搞混的词语意思,如busboy 餐馆勤杂工(不是“公汽售票员”),busybody 爱管闲事的人(不是“大忙人”),sweet water 淡水(不是“糖水”或“甜水”)等等。
2.渐进原则
老师在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按照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在讲到news一词时,可以让学生知道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介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如当别人问是否想要吃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milk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Thank you。
3.择要原则
在渗透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内容不要过多、过杂。《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主要有:(1)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作出适当的反应;(3)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名称;(5)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等。教学中,如果渗透过多过难的内容,反而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文化教育中的手段创新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课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
通过比较母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异同,来加深学生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如在教学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时,笔者通过板书“Im from Lanzhou Gansu China”使学生了解地名的英语表达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则是按照从大到小。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同时,课堂教学中还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帮助孩子们摆脱对汉语的依赖。
2.在交际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
一次有位外国友人在我校门口发传单,孩子们纷纷上前问好,我不禁想,如果请一位外国友人走进课堂,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很巧一次遇到一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游客,通过交谈,看得出她是一位很想了解我们这里风土人情的客人。于是我邀请她走进课堂,通过表情、手势、肢体语言和孩子们掌握的简单单词进行交流。送走客人后,孩子们明显对英语学习兴趣大增。
3.在课堂文化中结合文化教育
首先是浓厚校园英语氛围,如设置一些鲜明的中、英双语标语,在教室板报上设置“英语每周一句”、“英语角沙龙”等英语板报。其次是拓宽文化平台,通过英语学习网站、英语书签设计、英语歌曲演唱、小品表演、看图讲故事、英语小报制作、英语日记写作、英语学习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引领孩子们,进而进行文化教育。
四、结束语
语言的背后是有深刻内涵的,我们的英语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他们理解英语文化、培养跨文化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能够针对小学生特点将较常见的文化元素结合着教材施之以教,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2]汪榕培.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 [J].外语教学-9 研究,1997 (3):36-42.
[3]吴珊.英语教学中时代感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