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朝滋
让受教育者更加智慧
文/雷朝滋
智慧教育旨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为信息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智慧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
2012年第一次来参加论坛的时候,正值宁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并刚刚提出智慧教育的理念。2013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做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要注意把握教育与其他行业领域在内涵与特征上的区别、需求方面的差异。智慧教育旨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为信息社会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智慧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时隔三年,再次来到这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宁波在推进智慧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喜人成绩。
对于智慧教育,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和要义。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加智慧。这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识全面扎实、考试成绩优异,而是要让学生更加轻松快乐地、主动地学习,对学习、探究有兴趣,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更有创造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推进智慧教育,不是炒概念或者是“拿来主义”式地简单引入国外的东西,而是必须要结合中国国情、深入实际、挖掘需求、把握本质,同时清醒地看待我国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大胆实践探索,推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克服传统教育的不足,弥补传统教育的短板,改变长期以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生身心素质,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进步的使命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部署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时,我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比较注重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过去很多同志一提到教育信息化,就会联想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甚至更多的是想到了设施设备,关注的是技术,我们认为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我们现在关注的教育信息化不只是这些,这些甚至都不是主体。设施设备研发和技术创新,应该说是IT界、科技界、企业的事。教育界应该关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下功夫,推动教育变革。当前,教育部推进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和两个基本方针。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教育实践,要推动解决教育发展当中的均衡、择校、学生学业减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问题;围绕教学实践,就是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把过去比较关注给学生传授知识、关注考试成绩,引导到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说就是通过信息化教学让学生更加会观察、会分析思考、会表达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尤其是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这是创新的源泉。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应用驱动,这也是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不是单纯地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而是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应用需求来推进建设。课堂信息化教学需要什么设备,就配置什么设备,避免硬件建设重复浪费。二是机制创新,一方面,教育战线长、涉及面广、建设任务比较重,仅靠财政支持是不够的,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相关企业的力量,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来,特别是网络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建设运维以及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另一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也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机制,要充分运用新的技术,要很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环境,如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就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出版,也不是传统教材的简单数字化,而是知识呈现的方式、手段的变化,传统教材出版是传统的制造业,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服务是现代服务业,要特别注意把握数字资源的特点和规律。
在此思路的指引下,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目标和标志的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83%、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73%。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30%多的学校建有校本资源,38%的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师生实名空间开通数量已超过4000万个,有42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32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课堂教学。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与18个省级平台、8个市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正在逐步成为最具规模的“数字教育资源超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实现1.77亿学生信息入库,运行仅一年完成省内转学512万人、跨省转学66万人,跨省转学最快不到9小时即办理完成,粗略估算共计为转学学生家庭节省了30多亿元开支,成为教育系统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实施,通过“国培计划”和各类企业培训项目已对6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5万多名中小学校长、20余万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了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高。
总体来看,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好的国际影响。前不久,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在青岛召开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成果——青岛宣言。“十三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首先应贯彻青岛国际会议的精神,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也是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教育信息化写进中央全会决议之中,要以此为指导,把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议精神贯彻到“十三五”整个工作中。
“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有效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要求教育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央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们理解这个教育现代化是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是以信息化为前提、为支撑的,就是要构建起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任务既十分紧迫、又相当艰巨。因此,我们希望今天大家的发言交流能够让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共同携手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也希望像宁波这样学校基础条件比较完备、师资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能够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变革的实践中率先示范、取得突破。
(本文为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在“2015年全国智慧教育高层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