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菊,邓小华,2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430000)
东亚国家间贸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杨秋菊1,邓小华1,2
(1.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 430000)
国际贸易不仅受贸易国生产成本优势的影响,还受其制度优势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优劣会影响对外贸易的交易费用。对我国及其他东亚国对外贸易与其主要制度因素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制度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已经通过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走向了贸易大国的地位,应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以及政策制定因素融入到对外贸易理论并指导我国的对外贸易,这有利于稳固中国在东亚市场的经济贸易地位。
新制度经济学;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以全新的观点研究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和制度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促进贸易和减少贸易成本做出贡献。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假定产权是既定的,完全市场假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寻租”①寻租是制度缺陷产生的问题之一,这直接造成了交易费用的增加。行为要求我们必须考虑交易费用;而产权关系的不明确也必然带来高的管理成本和效率损失,甚至难以建立合理完善的制度机制,产权明确和制度约束是相互支撑的。
1.跨国贸易中文化交流不可或缺。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逻辑推导过程为:人是“制度的人”,制度的主要层面是各个组织,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契约关系的建立必然发生交易费用[1]。所以,在跨国贸易的成本中,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交易成本。跨国间的交易费用很大,一部分是由语言、文化交流的障碍造成的。近几年中国与东亚各国间的贸易额逐年增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东亚各国人民有着相似的文化和消费习惯,交易成本较低。
2.产权明确节约了成本。产权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其看来,贸易不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产权的转移。跨国公司的产生,公司的收购、合并等都是为了将交易费用内部化,重新界定产权。而跨国公司对一个国家无论是直接提供产品还是进行直接投资,都是在实施不同的产权转移。
3.制度因素决定了“游戏”规则。新制度经济学中一个关于国际贸易的重要论点是:交易成本构成了比较优势的重要部分,而制度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制度对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1]。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硅谷现象及电子商务的出现、欧元统一与市场一体化,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等等,要考察这些事件和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后果,我们就不得不将它们的制度方面纳入考察范围(青木昌彦,2000)。
发达国家利用其制度优势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这主要表现在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大大地降低这个地区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入这个地区,有效的制度安排还可以大大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如在我国沿海和开放地区从事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要比内地的交易成本低得多。
下面通过分析贸易国的政府效率、质量监管、法治和腐败控制等制度因素对中国与东亚各国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及程度。
(一)数据选取
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bilateral trade,BT)出口额(EXP)、进口额(IMP)和贸易总额(TTP),数据来源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选取了贸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源于世界银行;贸易国治理指标包括政府效率(GEF,反映公共服务质量、政策执行力以及政府承诺的可信程度等)、质量监管(QOS,反映政府提供良好政策和监管制度的能力)、法治(LAW,反映财产权、治安和司法等的质量)、腐败控制(CFC,反映腐败行为对商业环境的影响以及精英集团控制国家、参与掠夺国家财富的倾向等);各变量采用1998~2012年的数据。
(二)模型设计
ln BTt=C+αln GDPt+βGEFt+γQOSt+θLAWt+ρCFCt+ut
其中,α、β、γ、θ、ρ分别代表双边贸易对贸易国GDP的弹性系数以及政府效率、质量监管、法治和腐败控制的变动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系数。
(三)实证分析
首先对除虚拟变量的其余四个变量,即lnEX、lnIM和lnTT及其一阶差分值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使用了多种检验方法,包括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ADF检验和P值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对lnEX在水平检验时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在原阶平稳;对其余三变量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均不能拒绝原假设,即各变量均是非平稳过程。而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均在1%(大部分在0.05%)显著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时间序列为平稳过程。因此,四个时间序列变量符合一阶单整I(1)过程。根据Kao Residual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P值均小于0.05,即在5%显著水平下,三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1 变量组的单位根检验
表2 三组变量的协整检验
由表3的拟合优度数据显示,F统计量的概率小于0.05,结果显著;D-W值在2附近,不存在自相关。由表4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EG统计量为-5.61,而没有趋势项的6个变量的临界值为-5.24(1%)、-4.7048(5%)、-4.4242(10%)。结果显示,无论哪个显著水平,得出的EG统计量都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非均衡误差非平稳”的原假设,即所做模型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表3中的回归方程,我们分析:从方程(1)可知,贸易国的政府效率对中国出口额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为1.8281;贸易国的质量监控和该国的GDP产值对中国与该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也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736和0.754;而贸易国的腐败行为对中国与该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向作用,其弹性系数为-1.4646。从方程(2)可知,贸易国国内的政府效率、质量监控和法治的高要求限制了对中国的贸易出口,而该国的GDP产值仍对中国的进口贸易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为0.694。从方程(3)可知,贸易国的政府效率和GDP产值对中国与该国的双边总贸易起到正的积极作用,其弹性系数分别为1.5611和0.7028;而贸易国的法治和质量监控的高指标对中国与该国的双边总贸易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表3 有关方程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4 面板残差ADF单位根检验
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假定产权是既定的,完全市场假定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寻租”行为要求我们必须考虑交易费用;而产权关系的不明确也必然带来高的管理成本和效率损失,甚至难以建立合理完善的制度机制,产权明确和制度约束是相互支撑的。新制度经济学以全新的观点研究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和制度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促进贸易或减少贸易成本做贡献。
1.考虑交易费用在内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准确和完美,现实中的贸易并非完全建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寻租”行为是交易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虽然某种程度上,该行为对寻租企业是一种收益,但其相对代价是更大的社会成本,交易费用的增加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及资源错配和资源损失。在认识到交易费用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应建立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尽量减少交易费用。
2.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不只体现在减少交易费用上,也是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规范,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利用知识产权抢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据统计,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的通讯、半导体类授权专利数量约占我国同类授权专利的90%以上,生物行业约占90%,医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约占70%。从表面看,这是一种技术上的竞争,但实质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竞争。尤其在关税贸易壁垒减弱或消除以后,外国公司收取较高的专利使用费,明显削弱了我国一些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产权保护制度的缺陷,造成中国市场在引进高端技术方面有很大的障碍,把新制度经济学观念融入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3.本世纪世界的竞争将是制度之间的竞争。谁的制度好,资源就会流向那里。人才、资金及技术等都会流向那些制度环境好的地方。认识制度的重要性,是我们寻找一种好制度的前提,好的制度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根据第四部分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贸易国的政府效率、质量监管、法治和腐败控制等治理指标对中国的贸易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政府效率高、法制健全、质量监管严格的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对较少,而政府效率高、质量监管严格以及腐败控制到位的国家出口到中国的产品相对较多,且与中国的贸易额总量相对是高的。可见有效的制度体制对一个国家的贸易额是有促进作用的。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交易费用、产权和制度因素对现代国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日常交易中各交易主体(政府、企业、个人)都已经真切感受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交易费用、产权和制度对贸易的影响,还要能控制和把握这些新制度因素,这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彻底掌握新制度因素的运作机制和原理,利用新制度更好地为国际贸易服务。
[1]李景峰,刘英.国际贸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2).
[2]张海伟.制度和制度变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3]郑辛迎,聂辉花.制度质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4(3).
[4]罗能生.中国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拓展——《全球化生产、组织控制与中国外贸发展》评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5]卢现祥.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制度绩效量度及制度竞争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9).
[6]罗良文,杨艳红.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及其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6(1).
[7]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7).
[8]孔凡保.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新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0).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F74
A
1006-3544(2015)01-0055-03
2014-11-03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业创新项目
杨秋菊(1989-),女,河北省衡水市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经济、农业经济;邓小华(1963-),女,江苏溧阳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