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定产业研究

2015-12-01 01:54毕海霞刘立坤苏跃辉
金融理论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京津保定市增加值

毕海霞,梅 丽,刘立坤,苏跃辉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定产业研究

毕海霞,梅 丽,刘立坤,苏跃辉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市的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做好与京津的产业对接,以便在协同中谋求自己的发展。为此,保定市应加快推进新兴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打造京津冀区域的现代工业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与京津现代物流网络的对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市;产业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之一,保定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紧密相连,与京津产业的协同发展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内如何推进保定市的产业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初步形成了各具优势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京津冀区域中各城市已基本上形成了各具优势的产业分工体系,北京侧重于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尤其是在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天津市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完备的产业门类,完善的协作配套体系,主要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型工业和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业并重。河北省保定市东部具有现代化农业与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带,西部具有生态农业、矿产开采业及林果业和养殖业,重点发展形成了以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建材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如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居“2013年度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之首。保定的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大产业集群(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高效节能、新型储能、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中国电谷”已成为以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高科技、人才聚集区。京津冀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互补性较强。但各个城市之间优势产业的选择尚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尤其是以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省各市之间的制造业发展对比情况来看,其发展相对优势的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集聚和合理的分工体系。

(二)具有明显的科技与区位优势

京津冀处于环渤海地区的中枢地带,全国25%以上的著名高校、3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6%以上的两院院士都聚集于此,具有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14家国家级高新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且实力雄厚的地区。

(三)保定与京津区域合作日益加强,科技创新取得进展

2013年,保定市政府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以提高保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河北省实施转化。同时,保定市以具有主导优势产业且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依托,建立了满足行业企业的重要技术需求、解决关键问题及汇聚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孵化基地23家。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120余家,共集聚院士33人、国内知名专家97人。此外,还新建了英利集团“光伏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奥润顺达“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

(四)区域经济实力相差较远

2013年,北京的GDP总值为19 500.6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3位,占全国的比重为3.4%,其人均GDP为93 213元;天津的GDP总值为14 370.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1 688.85元;保定市GDP总值为2680亿元,仅仅相当于北京的13.7%,天津的18.6%,在河北省排名第五;保定市人均GDP为23 612.3元,只占北京人均GDP的25.3%,占天津人均GDP的23.2%,在河北的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0位。

从产业完成增加值对比情况看(见图1),2013年,保定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为342.9亿元,是北京第一产业增加值的两倍多;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保定市仅为1456.9亿元,远低于天津、北京;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只有850.8亿元,也远远低于京津两市,仅是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7%,天津的12.3%。

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看(见表1),2013年,保定市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均高于京津两市,而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2.1%,比京津要低得多。

表1 2013年京津保三次产业各占其GDP的比重(%)

二、保定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京津相比,保定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衡量三次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主要看第二、三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该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从图2可见,保定的产业结构(2013年为12.9∶55.0∶32.1。)虽然与天津一样(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表现为二、三、一结构,但在2013年保定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12.9%,远远高于同期天津的1.3%。从表2、表3可以看出,2009~2013年期间,保定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第二、三产业不断上升、第一产业逐步下降的趋势,但第一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平均为14.1%,第二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3.2%,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2.7%,表明保定产业升级速度较慢,还处于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工业型城市。

图2 2013年京、津、保定主导产业增加值所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表2 2009~2013年保定市三次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表3 2009~2013年保定市三次产业所占GDP的比重(%)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差距较大

保定市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0.1亿元,远低于北京、天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7032.2亿元和10 121.20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保定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3.5亿元,与天津63.56亿元接近;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84.1亿元,高于北京的755亿元,低于天津的4208.7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67.9亿元,远低于京津,是北京的15.9%,天津的18.4%。从保定市分行业建设项目投资所占比重看,制造业最高,达到51.3%,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最少,仅为0.3亿元。表明保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发达。

(三)保定主导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京津

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近些年来,京津两市各自的主导产业发展日趋迅速,其所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分别达到97.14%和79.16%。保定市的汽车、新能源、纺织、食品和建材五大主导产业,2013年共完成增加值540.4亿元,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53.79%,远低于北京、天津两市。见表4和图2。2013年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分强劲,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等总规模都达到千亿以上。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比2012年增长11.2%,金融业比2012年增长11%,均高于全市经济增速水平。2013年天津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和国防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93.52亿元。

表4 2013年京、津、保定主导行业及增加值对比情况单位:亿元

(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

近几年保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快速发展,2013年,保定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21家,其中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英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科技投入总计23亿元,但与京津相比,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从2013年的情况看,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有328.1亿元,占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66%,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327亿元,所占比重达74.8%,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1184.3亿元,所占比重达37.6%。①数据根据京、津、保定统计局网站数据整理。

(五)融资规模较小、金融创新产品较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保定市金融业与京津相比,不仅总体融资规模小,而且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经营策略、金融市场定位、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发展策略上缺乏创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六)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近年来保定市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部分产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消耗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环境污染较重。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加快推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

按照保定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加快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计算机等行业,使其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将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按照规划中提出的打造“一核二基地”(核心示范区——保定·中国电谷、高碑店新能源产业基地、蠡县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壮大保定新兴产业聚集区,发挥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区域增长点。同时提出要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即建设完善5个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基地,4个新材料产业基地,即安国、保定(含徐水)、定兴、满城4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形成更多的新兴产业支撑;另外,要注意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北京和天津在河北建设科技研发和制造基地、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保定产业的对接合作及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进保定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鉴于当前保定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应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点,不断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成“一城三基地”(即保定-中国汽车城、涿州基地、定兴基地、高碑店基地),形成以长城、中兴等核心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龙头的战略性支撑产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冀区域的现代工业制造业基地。同时不断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带、环京津新型建材产业带。要不断强化对京津高科技成果的吸收与转化,进而优化保定市的产业结构,使其逐步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与京津的科技创新形成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的产业格局。

(三)建立适应京津需求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由于京津两地农业占其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较小,因此,保定应根据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业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加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尤其要着重加强对农副产品特色产业群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培育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使保定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的供应地。

(四)使保定成为承接首都科技资源、高端产业转移等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保定市首先要深入研究、测评与科学论证有关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生态、能源、环境等综合承载能力问题,进一步完善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方案。其次,要加强与北京高校、中关村和国内外科技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基地,逐步建成京津冀协同、集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及城市服务等诸多功能融合发展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成为承接首都科技资源、高端产业转移等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并带动河北整体经济的增长。

(五)加强与京津现代物流网络的对接,建成面向重点特色产业群、服务于京津冀物流网络的现代物流走廊

要充分利用保定作为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以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等为基础,大力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如安国中草药物流园区、定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白沟物流园区等。利用北京的国际化水平与天津港的物流优势,加强与京津现代物流网络的对接,增强科学技术、信息、资本等资源在保定的流动性,形成与京津网络对接、流动通畅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保定打造成面向重点特色产业群、服务于京津、辐射华北内陆地区的现代物流走廊,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六)加快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培育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保定市应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灵活运用股权融资,以科技创新型、新兴主导产业的企业为重点,发展其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及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不断发展完善债券的一级与二级市场,丰富债券的品种,发展债权融资方式,特别是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担保融资及资产证券化等。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其金融服务水平,改变传统的信贷经营模式,科学合理地配置其信贷资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1]保定市人民政府.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5-05.http://www.bdrd.gov.cn/news/show. asp?id=767.

[2]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2-13.http://www.bjstats. gov.cn/xwgb/tjgb/ndgb/201402/t20140213_267744.htm.

[3]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2013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3-01.http://www.statstj.gov.cn/Item/23173.aspx.

[4]保定市统计局.保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5-20.http://www.bdtj.gov.cn/shownews.asp?nid= 135.

[5]段树军.京津冀一体化河北面临新布局[N].中国经济时报,2014-03-31.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李丹)

F061.5

A

1006-3544(2015)01-0048-04

2014-12-25

2014年保定市社科联重点课题(20140148)

毕海霞(1972-),女,陕西汉中人,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国际金融,课题主持人;梅丽、刘立坤、苏跃辉,河北金融学院教师,课题组成员。

猜你喜欢
京津保定市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