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啦啦操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的研究

2015-12-01 05:34
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尖子托举站位

张 旭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

技巧啦啦操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的研究

张 旭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2012年至2014年全国技巧啦啦操总决赛技巧啦啦操精英组的队伍在完成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难度的上法进行研究、归类、分析,通过对托举上法的研究,总结上法的种类,进探析准备阶段、准备姿势、上法过程、托举亮相等技术,以期为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和运动在托举类难度提供技术理论参考依据,并为托举类难度动作创新提供借鉴,促进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托举动作;技巧啦啦操;握法

1 前言

啦啦操是近年传入我国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由于该项目不但能充分体现竞技体育的惊险性和竞争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娱乐与艺术欣赏价值,2007年,随着北京奥组委决定组建若干支啦啦操表演队赴奥运各赛场进行表演,其后全国各省市高校、中小学校率先开展啦啦操项目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发展至今,我国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啦啦操赛事近30余次;啦啦操运动项目设立大小十余项。

2013年,我国啦啦操协会CCA正式加入国际啦啦操联盟ICU,正式使用国际啦啦操新规则。新规则下,技巧啦啦操从青少年组到成年组共分为6个等级,一至四级适用于青少年组;五至六级则适用于成年组。新规则的使用使得我国技巧啦啦操在发展上遇到新问题,问题在于发展难度动作尚存在很多的技术不足,相对的技术理论参考文献又少之甚少,对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啦啦操发展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中小学生和部分啦啦操爱好者,面对大多数为零基础的普通学生和爱好者,在没有专业的啦啦操教练员的指导下很难进行练习,所以舞蹈啦啦操开展的普遍好于技巧啦啦操。笔者通过针对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希望对我国技巧啦啦操的发展有所帮助,并为教练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的上法。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查阅技巧啦啦操相关文献资料。

2.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技巧啦啦操总决赛精英组的比赛视频资料。

2.2.3 访谈法

访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教授、技巧啦啦操优秀教练周燕;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全国技巧啦啦操优秀教练赵杰;天津体育学院技巧啦啦操优秀教练、国际啦啦操裁判员杨文刚等专家,以及南京体育学院技巧啦啦操精英组全国冠军刘阳、王明、杨晨等。

2.2.4 逻辑分析法

对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动作上法进行分析,并对上法种类、站姿、握法、站位、保护方法等归纳,最后通过逻辑分析法得出研究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根据上法的种类、上法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其中上法的种类依据尖子的上法、底座的上法以及尖子与底座的配合进行分析。上法过程又分为准备阶段、上法动作、托举亮相三方面。准备阶段分为准备站位、准备站姿;上法动作主要研究动作类型;托举亮相分析上、下肢动作。

3.1 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的种类

通过近2012年至2014年全国技巧啦啦操总决赛精英组视频观察发现,上法的种类可以根据尖子队员的上法、底座动员的上法以及尖子队员与底座队员的配合进行分类与分析。这样分类有利于教练员、运动员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角色置的上法的动作,确定了上法动作的数量。将上法动作随机组合可以丰富上法种类。

3.1.1 以尖子队员主动的发力方式进行分类

踩上法适用于初级水平的托举动作,尖子队员只要与底座队员配合到位,用最少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动作。跳上法是指尖子队员身体保持直立,垂直向上起跳,这是中级的上法,非常适合尖子队员练习,可以提高尖子队员对身体重心的把控能力。翻腾上法是指尖子队员在完成难度托举前或者在上法过程中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旋转、转体然后再与底座队员接触。翻腾上法则是最高级的上法种类,不仅需要尖子队员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需要有很强的翻腾技术,所以运用翻腾上法会使托举动作的难度性加大,提高编排效果,创造艺术价值,但在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中并没有队伍能完成双尖子的翻上到高位。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在练习动作时还是应该合理地选择适合尖子队员当前身体素质能完成的上法种类,并科学地练习。

3.1.2 以底座队员主动发力方式进行分类

托上法是指底座队员降低重心,双手托住两名尖子队员的脚部,由低位向上托举至高位,产生空间变化。托上法可以与尖子队员的踩上法、跳上法相结合,适用于中级水平的运动员练习;其难度性低、危险性低、身体素质要求低,完成性相对较高。抛上法是指底座队员双手虎口握住尖子队员的腰部,尖子队员双手撑住底座队员的手腕;尖子队员在起跳向上的同时,底座队员借力向上拎抛至高位,在上法过程中尖子队员与底座队员有短暂的离手。抛上法不仅对尖子队员要求高,还经常与翻上法结合使用,所以对底座队员的绝对力量和技术配合要求也很高,在与尖子队员配合时如果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能够绝对地把控好尖子队员的身体重心,就能完成很高的托举动作,适合高水平的运动员。

3.2 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阶段

上法过程可分为准备阶段、上法动作和托举亮相三个方面。准备阶段是确定运动员的站位、站姿和握法;上法动作中主要看尖子队员在上法过程中的动作类型;托举亮相动作分别从尖子队员的上、下肢动作进行分析。从以上三个方面再次细分,可以更加透彻地分析上法过程的技术重点和难点。

3.2.1 准备阶段

站位是托举动作完成的关键,所以在“单底座双尖子高位”上法中底座队员的站位非常讲究,不同的站位对于底座队员和尖子队员的用力、配合都不一样。基本站位有3种站位,其中“一字型站位”使用最多,其站位相对稳定、紧凑、可控制,托举动作完成性比较高。“三角型站位”对于运动员而言,选择上法种类的组合形式最多,运动员站位没有固定的距离,但组合形式丰富、复杂,有一定艺术价值。“L型”虽然常见,但很难体现底座队员个人能力,需要借助其他保护队员共同完成,所以不利于运动员完成。

以底座队员对尖子队员握脚的部位进行归纳分类,主要分为足弓握、足跟握两种手型,因为这两种手型在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中底座队员运用普遍,底座队员运用这两种握法能很好地控制住尖子队员的身体重心。

以底座队员的启动姿势可以归类分为全蹲式和半蹲式。全蹲式又可以分为左右开腿全蹲式和前后开腿全蹲式。底座队员在托举动作时运用左右开腿全蹲式运用最多,在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动作中,单底座要面临左右手同时托住两名尖子队员,所以左右开腿全蹲式比前后开腿全蹲式更加稳定。半蹲式也可以分为左右开腿半蹲式和前后开腿半蹲式。这两种站姿底座队员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左右开腿半蹲式,相比前后开腿半蹲式更加容易发力,但这两种站姿的稳定性较差,因为尖子队员很难直接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底座队员的手上。

3.2.2 上法动作

尖子队员在上法过程中采用较多的上法动作有直体类、转体类;目前在技巧啦啦操中只出现了这两类上法动作类型,尤其是转体类动作是运动员选择性最高的动作类型,转体类动作更加复杂,具有很强的变化性,而且动作组合形式非常丰富。

以上两种转体动作类型比较复杂、多变,难度系数较高,适合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练习。尖子队员在上法过程中会出现向前、向后的翻腾、翻转动作。向前翻腾、翻转动作主要是直体翻腾;向后翻腾、翻转动作主要是直体、屈体、团身三种方式;翻腾或者翻转的角度最多不超过720°。

3.2.3 技巧啦啦操尖子队员托举亮相

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动作后的亮相身体姿势以尖子队员的上肢动作、下肢动作两方面进行分析。托举亮相是一个托举动作的收尾部分,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体现出托举亮相是否美观,有艺术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技巧啦啦操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上法的种类可以根据尖子队员的上法种类、底座动员的上法种类以及尖子队员与底座队员的配合进行分析。尖子队员的上法种类有跳上法、踩上法、翻腾上法;底座动员的上法种类有托上法、抛上法。从分类方式中发现上法种类有固定的数量,但这些上法种类可以随机组合。

4.1.2 上法过程主要从准备阶段、上法动作和结束亮相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有基本站位、底座队员握法、运动员的启动姿势、尖子队员上法动作类型、尖子队员托举亮相五点。单底座双尖子高位上法组合模式非常丰富。

4.2 建议

4.2.1 关于技巧啦啦操技术分析的理论文献屈指可数,希望热爱技巧啦啦操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爱好者能够在理论上多做贡献,丰富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不足之处。

4.2.2 熟练掌握、理解运动员的各种上法动作,其中包括上法种类、站位、握法等并加以练习。应选择适合运动员能力能够完成的动作类型,并按照正确的技术要领进行有系统、科学地练习。

4.2.3 单底座双尖子高位托举动作完成的好坏取决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底座队员要加强绝对力量训练,尖子队员要加强核心控制力,对于双方的配合会很有帮助。

[1]2013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规则[M].http://cheerunion.org/Home.aspx.

[2]闫晓.竞赛规则变化看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与编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

[3]赵杰.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的基本技术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3).

[4]方天会, 江山. 技巧运动与技巧啦啦操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6).

[5]张红星.技巧啦啦队底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 [D].广州体育学院,2010(5).

[6]李德华.从竞赛规则的变化探讨我国啦啦操的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58-60.

High Lifts Skills of Twin Aces on Single Base in Cheerleading

ZHANG Xu
(Nanjing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211188, Jiangsu, China)

This paper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carries ou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high lift difficulty of twin ace on single base in the teams of elite group in the national skills finals in 2012 – 2014,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type of the lift, discusses the techonology in the preparation stage, ready to pose stage, elevateing and appearancing stage, aims to provide technica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oaches and for the innovation of lifts difficulty move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cheerleading in China.

lift action;cheer leading;grip

张旭(1984-),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尖子托举站位
提高政治站位 对标国内一流
赶牛
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全女子技巧啦啦操托举类难度动作分析
建党百年说“站位”
尖子坐抛物线及其几何性质拔高训练答案与提示
提升站位讲政治 创新担当争出彩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担当作为 以从严要求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拓”字词义考
培养“尖子”造就精英
小学数学老师的“托举”对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