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兴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 100021)
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简析
王洪兴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北京 100021)
目前体育教学评价定位在课程结束时一个简单的分数。这个分数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意义并不很大,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发展,努力的结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因此有必要提出更科学更合理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案。
纵观体育教学评价方案的发展,不难看出,体育考核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状况,带有各个时期经济及国外教育思想影响的痕迹,而且整个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完善和更科学合理化。由建国初期的没有统一标准,到有统一标准,到承认地区差别,到l978年增加素质项目考核内容,这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加强的作用。l987年后又相继推出的评价方案,对计划经济下的体育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有了一套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方案,导致已成熟的生物体育教学观向注重身心发展的新观念转变。但是,社会在前进,教育在发展,今天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内容,使得教学评价己不能完全适应它的需求,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出现只停留在狭隘体能上的考核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评价内容的统一性太强,过于强调定量等问题,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虽然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已出台,但在执行教学评价上没有明确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没有明确的执行方法,目前还是在运用以素质测试代成绩,虽然增加了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测试评价,但对于课堂教学本身没有很好的过程评价,教学评价没有与课程发展同步,体育教学评价改革和发展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1 体育教学评价的考核体系
目前仍沿用于1992年执行的体育教学评价的考核体系,在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采用综合评分方法,以百分制为标准。评分的内容为:体育课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占10分,体育基础知识占20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40分,运动技能技巧占30分。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75 ~89分为良好,60 ~ 74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现在学生们在期末所拿到体育课成绩,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这套方案使我国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由单一向全面发展,由不合理向科学合理化发展,体现了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2 体育教学评价中过程性评价体现得不充分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包含了对学生成绩考核和学习过程的其他评价两个方面,也就是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方面。目前,我们采用的评价方法就是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纳入到评价当中。虽然有大纲当中10%的课堂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但仍存在着仅靠教师课堂记录,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分数偏低,主观性大,难以操作,没有学生进步幅度多少的体现,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时所表现的态度、技能、知识、思考甚至情感等进行综合评价。它能做为必要的反馈环节,对今后的教学改善,学生自觉性的提高提供帮助,对学生健康、体制、技能、心理的变化给与更大的关注。因此应当将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价的重点。
2.3 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考核不合理
在大纲中体育“三基”任务之一就是“增强体质”,体现在评价考核中就是身体素质和技能部分分值占有率分别为40%和30%。这一定量化指标虽说是经过大量学生体质调查统计,根据正态分布统计出来的,但是它能否体现体育与健康评价的目的值得探讨。目前体育成绩分数中这两项作为主要内容,用它作为体育课的评分标准是不够合理的。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体质一直很好,身体素质一直很好,他单凭身体素质的先天条件好,不用怎么练就能取得优异成绩;而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先天性身体素质差,低起点(如肥胖因素),主观上十分努力,锻炼刻苦,但经过体育学习与锻炼后,虽与自我相比有较大的进步,但在进行“五项达标”测验时仍旧不及格,难以取得好成绩。将身体素质测验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一项重要评分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从内心厌烦体育,甚至从此远离体育。
定量化的指标应当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其评比方式适于每个人与过去的成绩相比,与同龄人中的平均数相比。对于“五项达标”的标准也要增加各个项目标准百分比,做到横向比较,将这项指标作为学生自我测评的手段,及时反馈给自己,以便调整锻炼计划、锻炼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评价时可考虑不用作体育成绩测评的分值,如果作为体育成绩测评,就调整合理分值比重。
2.4 体育基础知识安排不合理
体育基础知识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内容,推动教学实践,丰富学生体育知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成绩中体现体育基础知识考核是很合理的,一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忽视了这部分的安排,影响了最终的评价结果。从大纲教材来看,体育知识内容很多,缺乏统一的内在联系,讲授的内容也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些学校对体育理论的讲授和考核随意性很大。
3.1 评价设计思路
以过程性评价作为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次性的重复评价,将抽象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评价指标有定量和定性两种。评价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的形式,包括口头评价、观察、测定、考试等方式。评价的内容,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和非体力因素,除了技能,知识外,还应包含学习态度,情感等因素,分值采用五级评分制。以每个教学单元为基础进行评价,制订出相应的量表,将上面的内容包含其中,给出具体的分值和评价结果,然后再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牛,以便学生自我掌握练习情况,同时教师可根据评价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教学调整和指导的依据。在学期末、学年末开展总的评价,对单元评价进行归纳,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在过程性评价基础上再进行终结性评价。身体素质的测定仍以“五项达标”作为测评内容,但要适当调整达标评分表,增加各个项目的标准百分比,调整在成绩考核中的合理分值比重,体育特长的加分值。特长为每个学生最擅长的一项运动,注明运动项目、运动水平、参加比赛获奖情况技评时以熟练、创新为评分标准。
最后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适当的综合。综合分值为体育教学评价的分数。
评价后,应建立学生《健康卡》,记录学生学期始至末的健康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心率、视力、握力等。还要建立《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卡》,采用闯卷、调查等方式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给予评语式评价。最后建立《反馈卡》,记录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各方面的指标分数,结合评语,发放给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要将评价与新课程大纲相结合,合理充分地反映新大纲的特点,与新大纲相辅相成。
3.2 阶段性研究
通过对我校学生第一学期的数据采集和准备研究,我们制订了一些评价量表。有学生的自评表,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小组的总评表。进行每个单元的技能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每个单元的自我评价,体育知识问卷等。在期末,我们将几项内容汇总,一部分是将每个单元的评价汇总,评定出学生学习情况的总分。一部分是学生体育知识向卷分数,一部分是学生特长加分,一部分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加分,最后给出学期成绩。
经过对体育教学评价历史现状的分析,表明体育教学评价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与完善。教育的新观念是素质教育,就要适时地推出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案,实现教学评价的真正目标。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实践总结过程,要在不断实践、提高、再实践的过程中完善评价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整合,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每一个学生。更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付出艰辛努力,以科学、进取的态度,发掘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案。
G807.3
A
1674-151X(2015)04-102-02
2015-02-15
王洪兴。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