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5-11-30 09:08陈峰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0期

陈峰

摘 要: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究,以期实现灵活、有效提问的目的。

关键词:列举式提问;层递式提问;实践性提问;争论式提问

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途径,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有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好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育艺术,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贯通新旧知识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教师应从教材内有规律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战胜一个个困难,理解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时,可以这样提问: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条件有关?是什么关系?②你已学过的摩擦现象有哪几种?你认为摩擦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这样很自然地从“温故”到“知新”,引入这堂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复习不仅巩固了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架桥”。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例如:在进行“电功率”的教学时,提出下列问题:电路中100W的白炽灯和15W的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表的铝质圆盘转动的快慢有何不同?圆盘转动的快慢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有两种答案:一种是说明了两种白炽灯消耗电能的多少不同;另一种是说明了两种白炽灯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针对这种现象进一步提出问题:100W的灯泡工作2秒钟,而15W的灯泡工作20个小时,谁消耗的电能多?从而让学生消除误解。最后引出电功率的概念。这样由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着学生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真正理解了电功率这一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恰当地提出带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奇异新鲜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提问: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力比白布对光的反射能力更强,放电影时如果用一大块平面镜代替银幕行吗?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可以,而且认为像更清楚了,因为平面镜对光的反射能力更强;也有的说不行,但又说不出理由来。然后我们用幻灯机和一大块平面镜做了演示实验,结果在平面镜上大家难以看到完整的画面,学生都觉得很奇特。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因势利导引出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并且使学生很好地知道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蒸发?”“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生活知识,在教师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把举出的例子板书出来,再把对的进行分类,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结合学情层递式提问

例如,在讲解近视眼、远视眼时,先提出问题:“近视眼的你和你爷爷、奶奶都戴眼镜,你们能交换着戴吗?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回答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又提问:“这两种镜子各有什么作用?”“爷爷、奶奶和你戴眼镜都是为了看清楚东西,为什么不能交换戴?说明你们的眼睛各有什么问题?”问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

3.运用知识实践性提问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喜悦感、成就感。例如,在讲解电功、电功率的计算时,可以教给学生估算自己家的电能表是否准确的方法,用W=pt计算出所消费电能与表上读数相对比,这样把枯燥的计算同实际生活运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切中疑点争论式提问

学生在争论时思维是最活跃的,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学生理解更容易,记忆更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学生学习知识、澄清错误认识大有益处。例如:“在平地上挑东西做不做功?”“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了,脚有没有对足球做功?”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

总之,课堂提问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提问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正功效,有效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赵江.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2(0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