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天琼
5 月12日,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正和造船)因资金问题陷入经营困难发布实施预重整公告;6月30日,浙江舟山定海区法院裁定受理正和造船破产重整;9月1日,正和造船因重整无望宣布停工歇业3个月;10月10日,为维护全体债权人利益,正和造船公开招募重整意向投资人。
去年以来,东方重工、明德重工、熔盛重工、舜天船舶等民营造船企业纷纷破产重组或出售造船业务谋求转型,尽管自救积极但无奈时代悲戚。“资不抵债—重整—破产”已经成为中国民营造船企业难以跳出的怪圈,正和造船下一步面临的也会是破产吗?
寻找救命稻草
10月10日,正和造船官网发布公告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之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目前的实际状况,为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向社会公开招募重整意向投资人。希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重整投资,并能出具相应的资信证明或其他履约能力证明;拥有与正和造船重整相适应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接盘,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可联合参与投资。
曾经的工信部“白名单”造船企业,当下在寻找最后的救命稻草。
正和造船成立于2004年,2007年投产,最辉煌时曾创下年交付15艘船舶的业绩,员工人数最多时达4000多人。据悉,正和造船目前手持订单17艘,截至3月31日,正和造船财务报表显示,总资产154998.62万元,总负债194694.99万元,净资产-39696.37万元。
今年以来,BDI持续低迷,散货船成交量大幅下降,以承接建造散货船为主的中国船舶工业备受打击。造船订单量减少使得造船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回落,盈利能力下降,面临入不敷出、经营困难的局面。而且,随着造船业呈现买方市场态势,船东先期预付款比例越来越低,平均只有5%,最低仅有1%,使得造船企业资金链更加紧张。数据显示,前8月,中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数量大幅下挫近70%。
“被接盘”困难
正和造船迄今仅建造散货船,在当前散货船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正和造船此番招募重整意向投资人较为困难。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正和造船为清算重组而非破产,这就意味着接盘者要承担其债务。此外,航运形势差,接手之后也很难接获新订单。虽然,目前正和造船仍有手持订单,但因主机排放标准TIER III、压载水等新公约即将生效,使其按期交船已不可能。正和造船未来走向如何,关键取决于融资银行和所在地政府的意愿。
当前,航运和造船业破产重整潮来袭,对此,劳氏船级社中国东部地区市场部经理孙清臣认为,应当归咎于金融机构的盲目投资。当市场向好时,在地方政府支持和银行的帮助下,大量造船企业的建立使得产能过剩;当市场衰落时,银行“一刀切”断贷让造船企业资金难以周转,继而成为“僵尸企业”,成为中国造船业的噩梦。造船企业虽停工歇业但产能并没有消失,从而新造船价格也很难恢复。
此外,孙清臣还认为正和造船的困境也反映出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的问题。当投资人与职业经理人的理念不一致时,职业经理人出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这种问题在中国中小型造船企业生态中已多次上演。正和造船如能顺利被接盘,这也是后续需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