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慧 王宇俊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带了一个新的班级,这个班比较特殊,既是分班的,又有新生,每个新生都很特殊,后进生占绝大多数。作为刚踏进教育园地的新教师,心里很没有底。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将学生都带成优秀生,简直是异想天开,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二、案例描述
一个班集体,有了班干,班级制度,家校配合,共同奋进,这才叫做一个集体。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节课就是选班干。当时我并不知道每一个孩子情况,就连学生成绩单也没有,这种情况下,请同学来投票,可自投,也可为别人投。我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像爆米花炸开了一样,我当时就生气了,但是我没有说话,因为规则是我定的,作为老师,要说话算话。于是又加了一句:“选出的班干,一定要为大家尽心尽力。”这时大家声音有所减小了,请他们继续讨论,并且给一节课时间。慢慢地发现,很多孩子是有自己想法的,都要选优秀的,都要选管理能力强的,同时也都需要老师的认同和关注,都想好好表现,通过选班干的这么短短一节课,我完全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此后,我将竭尽全力继续学习,复习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书,学习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技巧,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信等。看了《优秀孩子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优秀班主任教学视频,收集如何管理好班级信息。拟定班级规章制度,深思开学一个星期,开两次家长会。将拟定班级规章制度交至校长处,并得到同意后,两次家长会上进行拟制,与家长意见达成一致进行共商执行。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大部分孩子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第一次月考成绩有所提高,我开始找到了些自信。
根据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战胜作文困难,并要求自己根据自己喜欢的正确方向去写,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发表一至二篇广播稿,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每周发表至少一篇。
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一定时间,需要老师经常提醒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敢于承担责任。
座位调整上花了很多心思,不少于十次。围绕优秀之间竞争、优抚差、共进步而进行。确实是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存在感。
三、案例分析
通过上课,多渠道向各科任老师了解每个孩子习惯,学习情况,观察每个孩子动态,终于又有了新的发现:
一是只学语文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二是只学英语的,只对其感兴趣;三是什么也不学;不懂也不感兴趣;四是很要面子,怕不懂别人笑;五是简单的基础不扎实,死抠高难度的;七是进步就骄傲自满的;八是只管班级而不学习的班干。九是有“习惯成自然”,眼高手低的……
为改变境况:通过班会活动、黑板报活动、广播稿宣读活动,好文争读课、阳光体育运动会、演讲等活动等,增强班级凝聚力,感化后进生,循序渐进改进班级学风,将活动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热情。
四、具体做法
1.制定班级制度
在每周班会课,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查阅《交通文明》以培养“安全第一,注重仪表,勤奋学习”为目的。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不仅约束学生,还包括自己。在教育初级阶段,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意志力,做到手勤、嘴勤、心到,从而劳逸结合。
2.抓典型
班里学生杨某,开学第一天大家选他为小组长,然而上课一周就离家20多天,回来又不爱学习,又偏科。与其父母交流,双方商讨改正的措施:父母早送晚接,回家作业监督,各科老師检查其学习情况,经过一个月后,各方面有所好转,语文进步很大,排名班级前十,体育很棒,运动会拿上得两个奖项,值日和领操也认真了许多,但要改好一个人的坏习惯,是个漫长的持久战,我们与家长商议,继续监督,注意教育方式,让其慢慢改好。
3.创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有时候与学生过于平等,很多原则性问题解决不了,总体来说,我是挺严格的。针对学生考试情况分析,给予开导和鼓励。通过和学生改正后让他们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多渠道了解学生全面动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信心。
4.活动凝聚力量
凝聚班集体力量,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有意义的活动:
平台1:班会课
每周开展活动课,及时反映每位学生动态。形式有讨论型、知识抢答型、个人发表意见型等。
平台2:阳光体育艺术节
在运动会之前训练动学生竞赛项目和合唱以及健美操和舞蹈等,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定意志,高尚人格。还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讲解、示范,包括拉拉队也训练。
后来他们带着技巧参赛,大多数都取得好的成绩。拉拉队始终不离不弃,坚持到最后。增强学生归属感,激发他们集体荣誉感。
平台3:写广播稿
培养写作困难的学生,一个月必须发表一篇,培养中等生定期不定期的发表文章,培养优秀的学生每周发表一二篇文章。(校园广播稿)一个学期写来,很多后进生都会写作文了。
通过短期教学认为:教师不仅专业要提升,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了上课不单调,应该读一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把幸福当作一种乐趣,将教学当作一种幸福;教育者好读书,勤奋做读书笔记;我们应该让自己多读书,坚持下水作业,不把错误教给学生。
教师的双翼是实现自我增值:读书—实践—思考—总结—写作。
老师应给自己定位,把每一课当作公开课来上,把课堂当作一块跳板,自己不断向上腾跃,把教室当作学生播种的地点,诗意的生活,努力锻炼,有效上好每一堂课。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