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芳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充分显现,师生间的和谐共振三位一体的圆融统一。这三个方面既有独立的地位,形成课堂教学的全三角,又彼此牵连,教师主体性发挥中极为重要。思考基点就是在基于儿童立场主动性的充分显现来布局谋篇,组织教学,和谐共振,共生发展则是教学过程的最佳状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显现,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幸福和成长。
一、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得益彰
学生和教师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元素,师生双方各负其责。共同发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显著标志。
如在教学 “圆的面积”时,课始学生就提出问题:怎样求一个圆的面积呢?是否也可以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一样,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小结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当它无限细分以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即S=∏R2; 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了三角形,也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还有的小组把圆转化成了梯形,同样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学生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即使转化的图形不一样,但转化后两个图形的面积没有变。这时又有学生提问了,既然面积不变,那有没有什么变了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转化后的图形周长变了,而且周长都比原来圆的周长长。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旁边适当的引导、点拨,教学过程既轻松又愉悦。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敢于提问,冷静思考。掌握方法,学会求知。老师是引领的主导——激发兴趣,调动情感,指点迷津,启发思维,传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收获、信心、快乐,是生命的健康向上。
二、三维目标和数学气息相互渗透
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健康丰满,两者之间和谐共振。使数学课弥漫着浓浓的数学气息。数学课程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体现问题性,抽象性,概括性,深刻性,探究性等学科特点,使浓浓的数学气息弥漫课堂内外。
例如:我在教学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时,课始,通过玩扑克牌游戏,让学生在抽掉大、小王的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5张牌,无论怎么抽,老师敢确定在这5张扑克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一花色的。学生半信半疑之时,老师话锋一转,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因为啊,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经历数学家伟大发现的过程,看看谁能有数学家同样的发现?学生非常自信,我也能当个数学家呢!在这份自信中,展开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先通过画图初步感知,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有2枝铅笔。接着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中,你有什么发现?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中,又有什么发现?……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中,你又有什么发现?还画图吗?学生这时全都停下来了思考,画太麻烦了。有什么规律呢?铅笔数都比文具盒数多1,都是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有2枝铅笔。接着让学生填空:( )枝铅笔放进( )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有2枝铅笔。最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把(N+1)枝铅笔放入(N)个文具盒中,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有2枝铅笔。这时就可得出抽屉原理的一种形式,有N+1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物体。接着通过抢凳子的游戏,(出现商不是1的情况)。5个人抢2张凳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现有一张凳子至少坐3个人。此时,学生可能会得出求至少数的方法是用“商+余数”,老师把学生的推导板书在黑板上,并打了个小小的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接着又出现商和余数都不是1的情况。把11本书放入4个抽屉中,会有什么情况呢?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求至少数的方法是“商+1”而并非“商+余数”。这时老师小结:好极了,刚刚我们自己发现的这一规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同学们请看抽屉原理的简介。整节课,学生积极投入探究之中,学生自己当了一回科学家,自豪、骄傲之情不言于表。
三、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同生共长
真正的数学课堂一定是处处弥漫着人文气息。老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将触动着孩子的心灵。一堂凸显人文關怀的课堂,必是学生与老师情意交流,心灵对话的桥梁。它能为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成长提供有营养的沃土。在人文的课堂中,言语评价是最为突显的表现情况。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对学生作出准确而又精彩的评价。当学生在掌握新知出现困难时,在练习遇到失败时,老师就要善于运用切合实际场景的激发和鼓励语,这样的鼓励将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如我在教学《解方程》时,有位学生提出用运算之间的关系可以又快又准地解方程,听后我心中一震,由于用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在新教材中已不作要求,新教材都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解方程的依据。我本想用一句简短的称赞轻描淡写地带过。但又觉得这样的言辞没有什么效果,接着问他从哪学到的?学生得意洋洋地说:“从课外书上学到的”。于是就给了他几句简短的赞语,没想到却带给这位孩子一个成长的平台,他时常为我的数学课堂带来“新鲜养料”。渐渐地他成为班上孩子眼中的焦点,并且也带动了班上同学的课外再学习,让孩子们面向健康向上方向成长。他也因此从一个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一路而成为了我们班的数学高材生及至得到了我的高度赞赏:我们班的数学天才!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以老师和学生为课堂中的生命元素,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多向和谐,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把握好学生成长目标的度,再辅以自然愉悦的学习空间,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