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马振东)政府政策是社会管理的工具,其制定、实施与调整实际是与民众互动的过程。加强对社会心态的研究考察,特别是对政策评价的影响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11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统计学院联合主办的《社会心态的测量及对政策评价的影响》研究成果发布会暨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通过统计定量分析的方法,把社会心态的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因子,探究民众的社会心态在政策评价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2014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起全国高校学生创新统计联盟,联合各大高校统计院系的学生力量,以收入分配改革中的政策为例,共同开展了社会心态对政策评价的研究。课题组构建了测量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了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体系及具体测量项目,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七所高校的150余名调查员在北京、成都等5个城市展开问卷调查,最终获得1778份有效样本。经测算,当前社会心态均值是57.55,总体处于中等偏积极的水平,但是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的负向感知较强,存在因社会问题持续出现引发的不安与恐惧,因社会分配、机会机制产生不公平感,因贫富等阶层冲突带来的紧张感三个心态症结。针对当前社会心态的整体情况,课题组建议加强引导民众产生更为积极的社会认知并塑造理性与积极的社会行为倾向来促进社会心态与政策评价良性循环。
此次社会心态对政策评价的研究是统计高校联盟平台的“打头阵”项目,也是高校联盟合作模式的初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构建指标体系研究社会心态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填补了此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联合多家高校师生进行研究的组织行为方式也是协同创新的表现。
谈及社会心态研究及联盟的完善与传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认为,课题组应当长期考评、跟踪,并通过大数据进一步分析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