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勇 石志勇
陕西“稳中有调”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
文/李 勇 石志勇
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持续低迷,让能源大省陕西长期保持的两位数经济增速难以为继。2015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陕西省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上半年经济出现止跌回稳迹象。更可喜的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保持较高增速,有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
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内部调整压力双重叠加,全省一季度经济增速仅为6.9%,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省长娄勤俭说,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经济运行经历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局面,为此陕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调控措施,针对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出台了“稳增长25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
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增速为7.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呈现出逐月回升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较1至5月回升0.3个百分点。消费稳定增长,服务业增速小幅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作为西部省份,投资仍然是拉动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此陕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80个,提出确保年度投资达2815亿元,并派出10个督察组分赴各市、区开展重点项目巡查。省上还集中发布涉及交通、水利、市政等多个领域的首批60个“PPP”示范项目,估算总投资1536亿元。上半年全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3亿元并及时分解转发,通过多种途径为实体经济引来资金“活水”。
陕西经济增长多年来一直依赖以能源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2015年上半年煤炭和石油价格下跌因素共下拉陕西经济增速2.5个百分点。对此,陕西近年来除了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外,还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高达40%,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汽车等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速达3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90%。在工业增速方面,非能源工业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3个百分点。
在大力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陕西省还通过打造向西开放平台寻找经济新“支点”。在日前发布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中,陕西明确提出将推动丝路经济带沿线10省区市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并将加强各类口岸及西安空港和陆港建设,同时将开通西安至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罗马等国际航线。作为陕西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和载体,“长安号”国际货运专列从2013年开行至今年7月初,共开行96班4650车,将总重量12万吨的机械设备、建材、食品等货物运送到了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
省委书记赵正永说,上半年陕西省经济运行呈现逐步趋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态势,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形势不容乐观、不可懈怠。下半年陕西省将立足“追赶超越”的阶段性特征,着力在“稳工业增长、稳投资拉动、稳金融支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的“三稳两优”上下功夫,力争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推动陕西经济增速尽早回归全国“第一方阵”。
上半年陕西GDP增长7.3%
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出现回稳迹象,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 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898.36亿元,同比增长7.3%。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省夏粮总产量484.5万吨,同比增长7.4%。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071.79亿元,同比增长6%。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9.36亿元,同比增长10.8%。 金融财政持续增加。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65.91亿元,同比增长16.2%。上半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034.67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支出2062.85亿元,增长8.5%。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郭晓斌 张斌峰)
“一带一路”百日见证三大转变
“一带一路”实施已逾百日,将亚欧非大陆联通,更将中国广阔的内陆腹地推向开放的新前沿,为中国经济带来新变化。
从“末梢”走向前沿,牵动“西部快车”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际航运、跨洲铁路的延伸,将中西部内陆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从拼人工到拼智慧,聚合经济新功能
将推动中国从低端商品输出转化为高端商品输出、资本和技术输出等,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化。
从等候上门到主动服务,倒逼政府转型
带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科学发展理念,倒逼地方加快改革,并推动更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