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乡村教育的希望

2015-11-28 23:32孟刚
甘肃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精准培训

孟刚

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实用的多媒体设备,令人耳目一新的网络研修……如今,甘肃省的乡村教师正在逐步告别过去那种在危房中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教书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甘肃省乡村教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乡村学校硬件建设与城市学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据了解,从2014年到2018年,我省规划总投入214.16亿元用于改善全省1.1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投入资金超过56亿元。2015年,现已落实 “全面改薄”资金45.9亿元。到今年8月底,“全面改薄”项目共竣工校舍建设项目2601个,新建(维修)校舍建筑面积59.3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91.08万平方米……

这些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快了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在很多地方,学校是乡村中最美的建筑成为现实。

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短板依然存在,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乡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

教育部一份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短短三年时间内,乡村教师流失率达30%。

我省乡村教师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截至2014年底,我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0517所,其中,乡村学校8544所,乡村专任教师115198人。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相对庞大、年龄偏大,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甚至面临“断档”危机;另一方面,乡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流失和流动等现象较为突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据甘谷县教体局副局长陈旭鹏介绍,从教师绝对数量上看,全县小学、初中教师数量不仅充足,而且存在超编的现象,但幼儿教师、高中教师及部分学科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同时,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凹字型,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老龄化”现象。

“2011年~2014年,甘谷县共补充教师1114名,每年自然减员200人左右,4年来补充教师300多名,急需补充教师的问题没有解决。全县共有2000人以上行政村77个,现已建有幼儿园的行政村14个,还需要建设幼儿园的行政村63个,需补充幼儿教师2020人,每年需补充100名左右。”陈旭鹏说。

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定西市教育局局长董勇告诉记者:“农村教师总量不缺,按编制数处于饱和状态,但专业结构矛盾突出,村级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中小学音体美专业教师紧缺,特别是乡镇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有些幼儿园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

为了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中的师资问题,我省建立了支教、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省政府“民生实事”招考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近年来,我省各地通过多种途径为乡村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教师,但还不能满足缺口需要,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与师资老化断档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动、流失现象。

甘谷县教育局局长汪全定告诉记者,在评优选先方面,乡村教师在积累资源、获取各类荣誉时不及城区教师,导致分解在乡村学校的评优选先名额屡屡作废,乡村教师申报积极性不高。教师周转房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改善县域内乡村教师生活的需求。

除了职业荣誉感、生活待遇外,职称编制、交通交际、培养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也影响着教师扎根乡村的热情。

在我省一些地方,受编制影响和职称比例限制,教师扎堆评聘职称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乡村教师因编制问题评不了职称,而一些实行统一城乡编制并对乡村学校人员配置实行倾斜政策的地区,出现了市区学校教师编制更加紧张的情况。

2015年5月,省教育厅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全省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不少“空壳学校”、“麻雀学校”。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微小规模学校有3700余所。这些学校一般地处偏僻,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人数少,教师教学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全省58个特困县区,高水平学科教师数量偏少,城乡分布不均。

由于专业教师短缺,部分乡村学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只能通过兼职教师来解决上课“守摊”问题,学生难以受到正规化的专业训练。加之部分教师转岗、离职,一些学校甚至出现无人代课的窘境。

为教师扎根乡村解决后顾之忧

对不少乡村教师特别是年轻乡村教师来说,扎根乡村俨然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交通、生活不便,职业荣誉感弱,交际圈狭窄、难找对象……面对现实的困境,是选择留守乡村,还是奔向城市,部分教师进退维谷。

“年轻教师入职后,立即面临的是住房、结婚、生育、子女教育、不能照顾家庭等等问题。乡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工作环境艰苦、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工资水平相对低下等,这些都使乡村教师具有较强烈的向城镇流动的主观愿望。”董勇说。

为鼓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安心从教、长期从教,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省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2014年7月,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甘肃省将继续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并在职称评定、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方面给予农村学校教师一定的倾斜。

2015年6月,省教育厅联合省扶贫办出台《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并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

针对乡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我省积极推行“五抓五强化”,即抓师德师风,强化理想信念;抓教师补充,强化结构活力; 抓教师培训,强化持续动力;抓教师待遇,强化岗位吸引;抓交流轮岗,强化资源均衡,着力构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2014年,启动实施了“三计划两工程”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工作。2015年,开展“国培计划”—3000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在全省 53个县(市、区)实施“特岗计划” 。此外,2015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也由2013年启动实施初期的13个增加到58个,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

全省各地也在努力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方式,逐步建立完善“县管校用”机制,探索校长、教师交流由“个别化”到“常态化”的途径,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临泽县构建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赴外培训相结合、校园长培训与一线教师培训相结合、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兰州市实行交流教师补贴制度,城乡学校之间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教师交流任教;西峰区对于区定的23个贫困村所在地小学教师,每人每年一次性发放交通补助1500元;清水县对在农村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办理了经济适用房、公租房补贴;积石山县、灵台县等地积极进行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教师安居工程……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出台,让乡村教师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坚定了扎根乡村的选择。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在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时说,未来,甘肃省将突出精准施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按照“一提高、两加大、三精准”的思路,着力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和制约瓶颈。

“一提高”,即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两加大”,即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行学区走教制度,探索“大学区”管理体制,加大对口支教力度,开展“巡回支教”活动;“三精准”,即精准招录、精准培训、精准培养。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后,我省积极研究部署,2015年9月8日,《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行动计划(2015-2020年)》经省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行动计划》在乡村教师编制职称、生活待遇、培训、补充渠道等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目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待遇、结构、培养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汪全定说,“要让乡村教师下得去,需要强化教师教育培训,改革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推行“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根据地域教育发展情况提出需求计划和编制调整计划,广开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形成教师补充的良性机制。”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精准培训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培训通知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