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2015-11-28 20:36王雨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圆柱体周长圆柱

王雨雷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数学课堂的“存疑”导学法以“疑”为主线,围绕设疑、激疑、质疑、解疑展开教学,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矛盾,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下面笔者以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课为例谈谈“存疑”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设疑中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本身是一种需要,而学习兴趣更是带有追求真理的色彩,一个人学习兴趣高涨时,往往能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上课伊始我就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用设疑的形式揭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

教学举隅: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那么,你们想知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

生(齐答):想知道。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很积极地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展开激烈的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1:圆柱体侧面积=长×宽(同时用圆柱体侧面展开的长方形展示)。

[圆柱的高]

圆柱底面周长

生2:圆柱体侧面积=边长×边长(同时用圆柱体侧面展开的正方形展示)。

[圆柱的高]

圆柱底面周长

生3:圆柱体侧面积=底×高(同时用圆柱体侧面展开的平行四边形展示)。

[圆柱的高]

圆柱底面周长

二、在激疑中启发解题思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教师的激疑要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展开,问在点子上,启发在关键处,问题丝丝入扣,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到达未知的彼岸。教师还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由旧引新,加以点拨,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拾级而上,新旧知识得到同化,练得扎实,学得轻松。这种教学,表面看来费时费事,但是由于放开了让学生思考,给学生一个亲自探索的机会,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十分钟内,学生能独立地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探索有关的旧知识,进行改组、转换,使它与新学内容相适应,最终完成知识的迁移。

教学举隅: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体的侧面积= ][长×宽][边长×边长][底×高]

师:你们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齐举手)

生1: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

三、在质疑中呵护学习兴趣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答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要使学生多思善思,首先要让他们多问、善问,要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或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提出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其次,教师要鼓励学困生进行质疑,他们一般不敢发问,最初是因为自卑,不好意思提问题,等以后问题越积越多,便无从提起了。一个学生,如果能说出自己的困惑之所在,说明他已具有自我检查和调节的初步能力了,就容易跟上同学们学习的节奏。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鼓励,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呵护往往会让学生在课上提出许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教学举隅:

师: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请大胆地说一说。

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的图形跟他们的全都不一样,谁能帮我把我手中的这个图形的面积算出来呢?”(同时该同学举起了他用圆柱体侧面展开的一个不规则图形。)

这时,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全都集中于这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生成资源,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分组学习,自主探究这个不规则的图形面积到底该怎么算。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再一次被点燃,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四、在解疑中锤炼学习方法

解疑必须在教学中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应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教师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与学生一同探究。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解答问题,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可以采用 “跑组”的合作形式,学生可以离开座位,找班上任何一个同学组成小组。并同意他们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这样的解疑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举隅:

生1:手拿着剪刀和双面胶,来到举起不规则图形的学生面前用剪刀一剪,并用双面胶把其贴在黑板上。这时,全体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生1把这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剪” “移” “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

圆柱底面周长 圆柱底面周长

至此,同学们已更深刻地理解了圆柱体的侧面积可以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三种情况: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名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也可以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课前没有预设这样的内容,看来是我低估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当有学生说出第四种情况,更让我感到惊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为此,我捕捉契机,及时调整了课前的预设,让学生围绕这个“质疑”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地放给学生。更可贵的是,学生们经过努力,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能力,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优秀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最亮丽的风景!我们教师对学生大多不放心,怕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懂,有时还怕学生给自己惹出“祸”来,不敢放手。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完全是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的推动下学习,既消除了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证明,教学是师生信息相互传递的可控的双边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设疑、激疑,且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获取知识,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无疑则不悟。”由此可见,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疑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支点。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享受思维拔节的快感。?

猜你喜欢
圆柱体周长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找出圆柱体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周长小诊所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