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细,少浮云

2015-11-28 20:35张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发明鲁班目标

张雷

引 言

“这节语文课要干什么?”这是公开课之后,上课老师常常被问到的问题。这反映出目前语文教学一个普遍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清晰和精细,常常如浮云般模糊,不可捉摸。如何分解和细化学习目标,让目标更加清晰往往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案例回放

近期,我校一位老师承担了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鲁班和橹板》一课的公开教学任务。在共同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目标设定: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学习目标(初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关心劳动人民,拥有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试教过程中发现这样教生字词的学习重难点不够突出,缺少方法上的正确引导。学生对鲁班“爱观察、善联想”品质的体会常常游离于文字之外,常常是口号式的表达,缺少对文本语言的感受。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获得什么?这节课希望通过文本交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学习有所收获?在对学生、教材重新分析、思考、讨论之后,我们有了对本课学习目标的重新定位: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学习目标(定稿):

(1)通过写和评,复习“力、往、安、已“几个字的写法,通过认读巩固二类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力、盯着、忽然眼睛一亮;看图理解:撑竹篙、摇橹板、脚蹼;动作理解:拨水。

(2)抓住鲁班的所见、所想、所做,理解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正确、流利地读清楚课文的意思。

(3)能改过对比,重点理解鲁班从两种常见的事物中展开联想,开展个人创造发明的过程,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爱动手的品质。

(4)拓展阅读《鲁班和锯子》,了解鲁班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生活,对创造发明的故事产生兴趣。

基于这样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做到了有过程,有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文本,在真切地感受语言,从语言中品味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让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气息。

反 思

公开教学之后,我对整个的磨课过程进行了反思,回顾了本课学习目标设定的整个过程,特别是针对不同目标设定而生成的不同课堂效果这一现象进行了重点反思。

1.从学习主体定位模糊到以生为本

《鲁班和橹板》一课中学习目标设计的初稿显然没有研究学生的已有水平,没有思考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目标完全是为了老师完成教学流程而设定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的目标定位无疑是在一开始就模糊了学习过程中以生为本的定论。

只有在目标设定之时就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目标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基础之上。如“通过写和评复习‘力、往、安、已几个字的写法,通过认读巩固二类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力、盯着、忽然眼睛一亮;看图理解:撑竹篙、摇橹板、脚蹼;动作理解:拨水。”这一目标确定就是建立在对学生水平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哪些字容易错,哪些词用怎样的方式容易理解,课前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目标,让目标真正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

2.“三维目标”从割裂到融合

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并非就是指我们的教学目标,但课程“应体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以“三维目标”为基础,结合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具体确定。三个维度在课堂上表现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和渗透。来看看《鲁班和橹板》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关心劳动人民,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第一条和第二条是知识和能力目标,第三条是情感、态度目标,彼此之间好像没有什么联系。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在这样的学习目标设定中几乎被忽略。这样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彼此割裂的学习目标设计在日常的教学中屡见不鲜。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该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语文教学中,过程和方法是水,知识与技能是渠,水到自然渠成,良好的过程正确的方法为基础,知识与活动和技能的培养便是自然而成的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有源之水浇灌出的花朵。如:“能通过对比,重点理解鲁班从两种常见的事物中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发明,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爱动手的品质。”这个设计中就是将“三维目标”加以融合和渗透,“能通过对比”是学习的方法,“理解鲁班从两种常见的事物中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发明”既是知识也是方法,学生不仅能知道鲁班发明的过程,也能从中了解发明创造的一般过程,这个过程中自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之形成了科学的价值观。因此,“三维目标”作为整体考虑,在目标设计的环节中是不能将彼此切割的。

3.从模糊目标到精细目标

我们来看《鲁班和橹板》学习目标初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体会鲁班关心劳动人民,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这样的目标确定显然没有关照学生如何来学这个问题。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怎样理解词语?理解哪些词语?用怎样的策略去朗读和体会?这是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中常常被忽略的问题,也可以说,这是备课过程中对学习策略的忽略。这样的目标设定会让学习的方法不够明晰,让学习的指向变得模糊。

目标设计的要指向明确,这样学什么、怎么学,学生一目了然,自然也就不会无所适从。《鲁班和橹板》学习目标定稿中,每一点学习目标都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这样就为提效语文课堂奠定了基础。但同时,目标设计也要预留空间。明确的指向是课堂预设,预留的就是课堂生成的空间。我们主张“激扬生命”的课堂,就是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表达和个性体验,就是要保护学生在课堂上可贵的“生成”。如要求“读清楚课文的意思”这一点其实就是充分的预留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主理解和自主的情感体验,自由地选择朗读的方式。再如“拓展阅读《鲁班和锯子》,了解鲁班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生活,对创造发明的故事产生兴趣。”这一目标,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创意和发明,更将空间延伸到课外,给了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发明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因此,我们再进行目标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体现生成性和预设性相结合的原则,给生成性目标留有充分的余地。?

猜你喜欢
创造发明鲁班目标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发明?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如何引导小学生轻松创造发明
聪明的鲁班
思维创新方式探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