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玲玲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和对策
尚玲玲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甚至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出发,浅略分析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在求学年代学子们经常听到的勉励之言.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毕业学生越来越多,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似乎这句“金科玉律”也变得越来越不那么有用.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失业”,无不显示着当下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对学校就业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社会就业问题也非常关键.
如图所示,从2001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出现了巨大的增长趋势.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114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749万人.从2013年开始,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以及用人单位数量比2012年需求高校毕业生数量减少1.6万个等就业环境影响,使得2013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腹背受敌,成为大家心中“最难就业季”.随着2014年高校毕业季的到来,就业形势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严峻,成为“更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人,相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加上2013年未参加工作的毕业生,2014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会达到810万.但是根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指出,其中100家典范企业计划2014年招聘的人数比2013年招聘人数减少7.3%,只有45577人,另外全国在2014年上半年倒闭的民营公司约有7万家,而民营公司在2011年对大学生的吸收率高达30%以上,所以在这些众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的“更难就业季”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在20015年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之际,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艰难,加上2014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估计届时将会有84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和充满挑战.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不间断地增加,国际经济复杂的变化等因素,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的现状会一直存在.
2.1 中国人口基数较大,高校扩招不合理
2013年底中国人口达到13.6亿 (不含港澳台地区),2014年底中国人口数量达13.67亿,比2013年增加约700万人口.虽然在2013年——2014年间中国人数只占世界人口数量总和的19%,已低于2011年的21%.但是仍然拥有亚洲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比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还多出约一亿.面对人口基数如此大的国家,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自然也就居高不下.据权威预测,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正处于逐渐走向鼎盛的时期,预计到2015年将会有超过9亿的劳动人口.这样巨大的就业人口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对劳动市场形成巨大的人才冲击,而高校毕业生正处于这个就业高峰期.
从2001年至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以每年几十万的数量不断递增,至今毕业生数量已经是2001年的6倍有余.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高校的连年扩招.虽然我国经济每年以7%—8%的增长率不断高速增长,对人才的渴望也是需求旺盛.但是面对更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外加上其余劳动力对就业市场的冲击等外在因素,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短时间、快速吸纳完如此多的高校毕业生.另外,一些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利益,不惜连续开设社会上标榜的热门专业,使得许多专业培养出严重与市场需求数量不匹配的毕业生,使得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滞销”的尴尬处境.最终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题.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一些社会上认为比较“冷门”的专业,部分高校不断缩减招生人数,甚至停办一些专业,使得高校培养的这部分学生数量严重不足.但这些学生却是一些企业或单位真正所需要的.这就造成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最终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问题.
2.2 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高校其实在教育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上面都不具备扩招的条件,但是为了达到更大的招生利益,盲目进行扩招.最终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学校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参次不齐,不能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更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所以在面对高校毕业季的就业时更是临阵脱逃,败下阵来.这部分毕业生在全中国高校毕业生中不算少数,他们在大学专业选择上面往往注重热门专业而不是高校实力专业,在经过几年的学习过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得不到“伯乐”的青睐.自然而然就会在毕业后面对事业的风险.
2.3 社会就业公共服务不健全以及市场缺陷
回顾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主要来源还停留在国内高校的招生就业网上,造成高校毕业生获取市场就业信息过于单一的局面.虽然国内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量招聘网站以及移动应用程序被开发和使用,但依旧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据统计国内高校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数通过人才市场获得就业信息,还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获得招聘信息,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而了解就业信息.就业市场上的招聘信息不通畅、供需渠道未打通,市场程度低、发育不充分等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不健全的问题导致了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挖掘和录用过程成本较高.虽然许多学校周围存在不少的就业市场,但由于规模难以做大,导致各地用人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最终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比较困难.
2.4 高校毕业生自身认知不足
尽管不否认上面的原因是导致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但是高校毕业生自身认知不足,定位失误却是就业困难最大的主因.在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容易在大学中养成眼高手低的坏习惯,不能清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无法看清市场的真正需求.所以导致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定好位,最终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现在所讨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不是讲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无法生存,而是指毕业生找不到他们“理想”的工作——收入高、离家近、社会地位好,公司福利佳.一些毕业大学生就是在这些条件的指引下,一步一步与工作擦肩而过,最终走上了不能就业的困境.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更是为此而不惜与已经签订工作意向的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继续骑驴找马,继续走马观花.这样不仅对自己的职场没有太多的帮助,而且还会在毁约的时候浪费企业招聘名额,导致其他毕业生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还会使得社会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减分降级,影响企业未来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
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认知中,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政府工作单位,造成严重的资源分配不均.经常是政府招聘岗位出现一个岗位出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竞争的尴尬局面.这些都是高校毕业生在自我认知上面存在不足,无法准确定位的结果,最终也导致政府单位越来越庞大,社会企业越来越萎缩的怪相.
3.1 高校专业设置要与市场匹配,不可跟风
面对逐年扩招的大学生群体,全国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可盲目跟风.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经济发展、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形势.高校在设立专业时应该做好市场需求调查,积极通过市场反馈来实现人才的培养.努力依托高校自身优秀资源开展专业教育,致力建设更多国家级、省级、教育部级重点学科.打响教育品牌而不是盲目跟风热门行业.即使需要设立热门学科也应该先完善自身教育实力与教师资源,尽量依靠企业实现“定单式”高校人才培养.这样既可将自身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又能在新型学科上面获得教育经验,还能在定单培养过程中解决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不仅满足企业需求,提升自身形象,还能提高学校每年的就业率,赢得更多的机遇与认可.
3.2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在一项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的问卷报告中,有超过60%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前获得更多、更便捷、更准确的就业信息,拓展就业途径;超过40%的学生希望政府对于在招聘企业中涉及不合理的条款进行行政甚至法律的干预,例如性别歧视、院校级别、地域差异等;还有超过50%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国家在毕业生创业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人群.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如何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政府需要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对大学生实行就业帮助,使得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努力从政府、市场、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高校毕业生帮扶,使得就业信息资源更通畅、就业岗位更公平.国家可以在建立健全各地方工资、福利待遇等社会服务系统上,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去中小型企业就业.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信息化网络,全国统一的供需平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信息化利用率.另外在国家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和支持高校创业团队,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与创业培训.
3.3 培养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提高择业技能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所以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毕业生在企业能尽快上手,在工作中能快速适应.面对现在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病因,高校应该在学生实践能力这一块重点培养.让学生在学校对在未来企业会用到的知识技能提前做到熟练操作,以便在企业中能更好地创造出新的解决思路和应用方法.另外在学生择业技能上面要有所提升,让学生充分利用市场的供需信息,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推销自己,从而顺利就业.
3.4 转变就业认识,完善自我定位
在现今变化如此迅速的年代,高校毕业生需要认清就业形势,做好自身职场定位,切不可因为自己一时的“优柔寡断”而造成职场的遗憾.高校毕业生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要做到与时俱进,用创造的眼光挑战传统的就业观念,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寻找自主创业的机会,主动到基层就业.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信心,提高抗压能力,打破自卑、急功近利、依赖等不良情绪的干扰,正确面对就业困难,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深水区”.保障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国家长治久安,是政府各部门和中国高校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并努力改进,未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就不会再有困难.
〔1〕刘伟,易九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08):44-46.
〔2〕张敏强,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01):74-77.
〔3〕李凯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10(02):97-98.
〔4〕王香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2010(06):148-149.
〔5〕何艳玲,等.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07-111.
G640
A
1673-260X(2015)09-0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