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军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播音主持实训课程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刘力军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针对课程网站设计所存在的多学科交叉、界面繁杂等问题,提出以网站功能与教学训练进程为支点的集成设计方法,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课程实训流程设计为元素训练、模仿训练、综合实践等三个阶层,将课程网站一级目录设计为资讯、课程、教师、学生、行业等标题板块;以学生使用为典型对象研究了学生模块的关键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性学习集成设计平台;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设计实例说明网站的设计流程可行。同时,网站所具有的元素训练、模仿训练和综合实践的多层级互动空间以及各板块的多媒体化驱动设计功能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课程网站;集成设计
新世纪以来,课程网站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真正应用于课程教学的课程网站主要还是将“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材内容”“习题库”“论坛”等作为独立模块单独呈现。这表明网络课程技术的发展还没有成熟,其中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缓慢,极大地限制了课程网站的快速发展。
国外高校最有代表性的开放教育资源是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即OCW,其建设的出发点是服务于全社会,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发展。目前,OCW运动在各国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它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1]。2002年,MIT(麻省理工大学)率先启动开放课程项目,至今为止已在网上免费开放课程1800多门,其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视频公开课。还有部分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资料检索的平台。
国内自教育部2000年5月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3年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高等院校都启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课程网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截止2015年4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络课程库共收录本科课程14348门,高职课程5924门[2]。但是从教学设计、建设理念、技术整合、教学效果等观测点来审视已建的网络精品课程,呈现使用率低、更新缓慢、交互性差等特征。
近五年来,面对“生多师少”的大学扩招局面,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积极探究新形式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实训课程——《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教学改革,在对当代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科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课程网站为平台的混合式实训教学法,开发出了相应的课程网站[3],并对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课程网站于2011年荣获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4]。
1.教学内容设计
《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是一门塑造学生仪容、仪表、仪态等外在形体特征与性格、气质、风度、修养等内在个性特征相互融合的整体形象的课程。依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将课程内容设置为第一课堂的形象塑造理论探究、形体语言元素训练、节目主持模仿训练等三大模块以及第二课堂节目主持综合实践,达到课程“知识元素化、元素练习化、练习应用化、应用个性化”的循环优化训练效果。在第一课堂有限的时间里突出“精讲精练”,在第二课堂无限的空间里突出“综合实践”,其中“精讲”主要包括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讲迁移;“精练”主要包括练基本功、练思维、练方法、练能力。“综合实践”主要是基于课程网络平台支持下小组合作所进行的节目创作综合练习。第一课堂的训练是进行第二课堂创作的能力基础,第二课堂又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实时应用,二者相互作用产生螺旋上升的合力。
2.教学方法设计
依据两类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表
表2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训练总体架构表
课程网站的集成设计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设计方法。
多功能是指从多方面入手对网站进行集成设计(如图1所示)。从教学时空方面看,应注重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整体探索,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不同个性、不同特长进行的分类分层个性化实训系统并行设计。从教学方式看,应变课堂和书本的中心为实践和问题的中心,变知识传递型教学为学习促进型教学[5],其设计必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研究的平台以及记录学生成长的电子档案平台。从教学情景看,多媒体创设的仿真情景与真实生活实践必须驱动教学活动过程,由此实现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等学习特征需要纳入网站的总体设计中。
多层次是指针对课程的训练进程,将其分成形体语言元素训练、节目主持模仿训练、节目主持综合实践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组成隐形的循环优化训练多阶层架构(如图2所示)。根据这三层次训练时进行的不同方式,建构不同的训练情景,就有了自底向上的技能进阶训练方式和自顶向下的层级融合知识建构方式设计之分。
图1 多功能集成设计图
图2 多阶层训练架构图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艺术”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种美感和享受,对于从业者来说是从枯燥的“技能技巧”到百变的“熟能生巧”的过程。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系统的基础训练和长期的实践积累。在大学阶段引导学生夯实基本功,正是教学应解决的根本问题。在艺术训练中把握核心要素,正是艺术能渐行渐远且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特征。
自底向上的训练设计遵循了艺术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它更注重宏观层次上教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将节目主持人的艺术形象分解成站姿、坐姿、走姿、手势、眼神、呼吸、妆饰等行为元素练习以及各类节目模仿训练,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达到对学习进程的操作和把握。自顶向下的层级融合训练设计方法,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理论的精髓。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6],要将教学范式由教授范式变为求知范式[7]。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训练,所设计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提供了学科内容问题化、情境化的学习和学会如何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平台,正好促进了学生形象个性化、社会化塑造过程的完成。自底向上的分解训练设计与自顶向下的层级融合集成设计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的学习任务。
在该设计方案中自底向上将课程实训分为元素训练设计、模仿训练设计、综合实践设计三个阶层(如图3所示),三个层面既相互影响又分别完成各自相应的任务。
图3 课程网站集成设计流程图
元素训练设计面向课程初学者以及节目主持爱好者,呈现的内容是由站姿、坐姿、走姿、手势、眼神、呼吸、妆饰等形体行为元素组成的导学与复训微系统,主要以课程章节为序置放于一级目录“课程”下。着重通过“教案”讲解各要素训练的目标、难点与方法,通过“实训指导书”引导训练过程,通过“教学视频”示范动作要领,为学习者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参考。学生课后练习的录像可即时通过学生板块的“个人作业展示”空间上传,教师通过网络及时评阅回复。
模仿训练设计根据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新闻社教类、生活服务类、综艺娱乐类等个性化主持人培养目标,进行主持人的语态分析,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挑选“合体”的经典节目进行个性化模拟练习,强化前期形体训练的行为记忆,同时也为下一步综合实践中的节目主持一度创作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设计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平台设计与BBS论坛设计,其主要任务是为第二课堂的专题学习提供在线互动空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是一种将社会调查、社区实践、节目创作、节目主持艺术、信息技术等融为一体化的专题实践活动,研究性教学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从中总结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模式,进行新一轮的系统训练,验证前期训练方案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课堂训练要素、生活情境要素建构自己的知识空间,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该设计流程中,先对课程教学要素、艺术教学规律进行全面考虑,然后通过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强调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其核心思想就是共性基础与个性优化。自顶向下则是对训练方案的验证与分析,其核心思想是知识的建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与训练层级不断地交互运用,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所有的教学准备,无论多么纷繁复杂,当它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需要简洁。所有的教学模式,无论多么新颖或高深,它一定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探究、社会实践等载体来实现。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课程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课后主动练习是学生进步的源泉!上述流程是教师的综合分析,它如同教师对教学进行软件编程,而当它呈现给学生时,应是一个非常简单、清晰、易操作的应用界面。课程网站如同巨大的磁石将这样要素聚合在一起。
1.网站总体结构
本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遵循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二元主体教学结构,其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及外围要素(相关资讯、行业动态)等。因此,自主开发的课程网站以上述五要素为一级标题形成五个相对独立的主要板块。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一级目录下包含“通知”“教学团队”“教学收藏”“教学后记”等二级目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一级目录下包含“个人作业展示区”“小组作业展示区”“互动空间”等二级目录;课程包括自编讲义所提供的知识以及各种资源(如网络、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等)中所选的知识,“课程”一级目录下包含“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习题库”“训练库”“经典推荐”“艺术欣赏”等二级目录;资讯是与课程相关的情景设计,包含“网站简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特色创新”“教学大纲”“学时分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法”“参考书目”“远景规划”等二级目录;行业动态是了解行业的窗口,包含“行业要闻”“浙传学子”“名人名家”等二级目录。
2.设计案例
以“课程”模块和“学生”模块为例,如图4所示。
图4 网站设计案例框架图
“课程”板块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完整再现,通过七个二级标题将课程知识分解。点击每一标题后其下方呈现系列三级目录名称,任意选择三级目录后网页对话框即呈现详细的资料,有文本描述、视频示范、思维图提示、超链接转换等,利用这些分类资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元素训练”中按章节呈现的“教案”“课件”“实训指导”等能给初学者解决共性训练问题,“模仿训练”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路径,“经典推荐”始终给学习者以激励,“艺术欣赏”给每位来访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学生”板块提供了课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元素训练、模仿训练、综合实践三阶层训练过程中的录音、录像、感悟等都可以及时分类上传,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可以及时评论、讨论与反馈。基于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工具开发的“互动空间”是本网站精心设计的研究性学习平台,主要对应“综合实践”部分的探究过程。所设计的五个功能区分别对应研究性学习的五个环节,小组成员可自主设计实践过程,并实现实践过程的可视化,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关注学习过程。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得体的外表,更需要关注社会、表达见解、把控现场。第二课堂的综合实践正是沿着这样两条路径展开:一是需要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大量赏析电视节目后进行节目策划;二是以训练有素的形象主持所策划的作品。每个小组在一学期里完成一个作品,研究性学习平台能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例如在“资源共享”中既有大家推荐的节目资料,也有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还有创意小点子、策划脚本等;在“小组交流”中既有小组之间的建议,又有小组内部的见解;在“评价量表”中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总结报告”区里有学生真实的学习感悟等。
元素训练、模仿训练、综合实践三层次混合式训练设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生多师少”以及课堂教学时间少的专业基础实训课的教学成效问题。同时,所构建的研究性学习平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样本案例,提升了网络课程的使用效果。今后将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群之间的整合学习。
[1]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6-2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DB/OL].http://course.jingpinke.com,2015-04-01.
[3]徐爱华.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塑造课程网站[DB/OL].http://real.zjicm.edu.cn/xxsz,2015-04-21.
[4]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2011年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获奖名单公示[EB/OL].http://www.zjmet.com/qwexport/22/_gjnr.jsp?article=352,2011-10-31.
[5]Kember D,Gow L.Orientations to teaching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learning[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4,(1):58-74.
[6]Chang-Wells,G.L.M.amp; Wells,G..Dynamics of discourse:litera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A].E.A.Forman,N.N.Minick,C.A.Stone.Contexts for learning:sociocultural dynamics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58-90.
[7]Barr R,Tagg J.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Change,1995,(6):13-25.
刘力军: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liulijun1961@126.com)。
2015年4月25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Design for Broadcasting amp; Hosting Training Course
Liu Lijun
(School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s,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complex interface of Network Teaching Course,an integratio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website functions and teaching amp; training process is put forward to divide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broadcaster’s image building into three stages of element training,simulation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while the fi rst directory level of the course website is designed to include several columns of information,course,teacher,student,industry,etc.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key design method of the student column and an integration study platfor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ent column.The designing example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exempli fi ed that the designing process of the website is feasible,and the website’s multi-level and interactive space and its multi-media functional design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Broadcaster and Anchorperson; Image Building; Course Website; Integration Design
G434
A
1006—9860(2015)08—0123—05
*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形势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11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