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燕
(浙江海洋学院 图书馆,浙江 舟山 316022)
2002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进行了修订,新规程第四章第十七条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1]。”显然,该规程的修订不仅赋予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也标志着文献检索课(下文均简称文检课)自1984年开设,实质性地从获取知识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转型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渠道。随后的十年,国内很多学者针对文检课的教学改革都作了广泛的研究,如朱永武、秦波等学者提出了文检课与信息素养相融合的教育模式[2-3];王亚凤、王永水等学者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了相关尝试[4-5]。纵观以上学者的研究显示,普遍是针对文检课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实践,缺乏对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模式研究。笔者认为,信息素养从形成、巩固到提高,是一个进阶式的过程,应该“什么时候讲授什么内容”,不早不晚[6]。针对当前高校文检课学时短、一次性的“快餐式”的客观现实,探索分层多阶的新教学模式,将对文检课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向来是高校的信息集散中心,文检课是高校唯一一门依托图书馆而开设的公共基础类选修课,长期以来一直被安排在大学高年级段开设且开设学时较短[7],由图书馆老师承担教学工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文检课老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术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探索,但依旧存在受众面不广、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不足。
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人们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4.90亿。[8]大学生是搜索引擎最广泛的使用群体,笔者曾作过一次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本校不同专业的160个大一学生,其中一项是对检索行为和检索习惯的调查,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碰到学业上的问题,68%的学生会以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作为首选解决渠道。他们对搜索引擎的高级检索功能了解甚少,且对检索结果的处理仅停留在浏览前几页,复制粘贴的层次上。大学生信息意识薄弱导致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数据库的认识和使用情况不容乐观。[9]他们对文检课的作用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认为“有问题找百度”即可,对选修该课程兴趣不高。
作为公共选修课之一的文检课,近几年选修率呈不断萎缩之势,有些高校因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要求,而被迫取消。[10]除上述学生对文检课的作用有认识上的误区之外,文检课开课时间过晚也是造成选修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因为选修时间通常被安排在大三或大四,而学生在此期间面临繁重的专业课任务以及升学就业的各种压力,通常无暇选修。即使选修,文检课的到课率时常要为这些缘由让路。
文检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授课对象的专业不统一性,一个班通常会涉及多个专业,甚至年级也不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点和需求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文检课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理论讲授-上机实习-考核”程序开展,任课老师为了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并要兼顾有限的课时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只能侧重讲授一些通用的数字资源使用,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技巧,而对专业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和获取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虽然很多文检课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发起了如“案例教学法”[11-12]和“项目引入法”[13-14]等较为典型的教学方法,即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检索案例或者项目,以期加强教学内容和专业背景的有效粘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不管是案例教学法还是项目引入法,都是需要较长时间投入的系统教学过程,且需要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检索基础,才能有效对某个科研项目开展更深更广的检索分析。
从上述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分析看,学生在对文检课的认识误区上,图书馆缺乏前期的有效引导,同时在选课时段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另外,有限的课时内一次性集中教授方式也限制了教学内容嵌入专业背景的可能性,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文检课的教育宗旨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选修,其次要让学生有时间选修,最后还要让学生“选了都说好”,并且“选”以致用。笔者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层次,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试图考虑一种分层多阶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即在调整选修时段前提下,利用入学季和毕业季这两个特定时期,作为文检课的一种教学延伸和补充。
图1 文检课分层多阶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每年的大一新生入学时,为尽快让学生熟悉图书馆环境,了解其功能布局及馆藏资源等,新生入馆教育已普遍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常规读者服务内容之一。其实这是一个改变学生固有的信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最佳时机,因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对大学里的环境和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因此图书馆应该在新生入馆教育上,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规划,利用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润物细无声地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点渗透进去,为以后的选修该课程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根据文检课的教学大纲,结合新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在整个新生入馆教育活动期间,教育内容和活动开展形式的选择上可以尝试如下方式。
1.概念性知识(如文献的类型、文献的特征,索书号,中图分类法等)介绍。这些知识可以在图书馆老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时进行讲解,期间带队老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介绍相关专业的文献馆藏量及馆藏分布情况,学生面对浩瀚的专业书籍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感。
2.布尔逻辑检索技术的掌握。我们通常会向新生介绍如何查书,如何借还书等流程,其实查书的过程就是布尔逻辑的“与”、“或”、“非”综合运用的过程,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查询系统(俗称opac系统)是一个最佳的实践入口,除了常规的现场实例示范、展板介绍、视频轮播,发放操作指南外,还需结合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等全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针对这个知识点,可以开展如“书海寻宝”搜书大赛等趣味性活动,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数字资源介绍。数字资源的介绍尽量避免向学生推荐门类众多的中外文数据库。大一学生因无相关文献需求动因,对数据库的概念是模糊的,而是要把学术搜索引擎的介绍作为侧重点,学术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引擎的一种,整合了海量的图书资源、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全文数据,是具备智能化全文级检索和个性化服务的庞大知识库系统。其人机交互界面和一站式检索方式跟百度等综合性搜索引擎很接近,学生在使用习惯上不会产生陌生感,而且比较容易掌握。笔者曾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个现场体验环节,即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检索案例,比对读秀学术搜索和百度的检索速度和准确度,案例是查“我校前身浙江水产学院创始人之一李星颉教授的生平事迹及个人著作成果”,均以“李星颉”为关键词,结果笔者用读秀学术搜索仅花了0.002秒的时间,检索条目达500多条,符合检索要求的条目达98%。而学生用百度搜索出来的相关检索结果虽有800条以上,但符合检索要求的条目只有十数条。而且前者可以对检索结果进一步进行年代和专题筛选,而后者只能逐条识别。大部分学生表示选课前都不知道有学术搜索引擎,原来既方便又权威。因此,在通过入馆教育现场讲解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案例检索比赛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术搜索引擎的高效和便捷,会更有说服力。有比较才会作出更客观的选择,从大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
有了兴趣,还需要时间保障,为避开高段年级的各种压力,文检课的选修期可以安排在大二或大三第一学期进行,这样不仅能提高文检课的选修率和受众面,而且教学效果也能得到保证。到了大二、大三,学生对专业课相关的信息需求正在逐步攀升,而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的前期引导,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且已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检索技能,任课老师就不需要花一定的课时讲授基础部分,开课伊始就可以直接切入主题,针对不同的专业“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进行有效的粘合,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可以把学生所在学院的专业教师申报的科技查新项目作为检索案例,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学科态势追踪、专业文献的获取和评价能力的提升。
毕业季,是信息需求的爆发期,也是学生信息能力综合锻炼和信息素养提升期。学生要面临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考研升学等诸多环节,这个阶段他们在文献获取和利用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通常是综合性的问题,而且是急需要解决的。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结束之后的很长时间疏于实践,除了图书、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常规的文献之外,对于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的利用仅停留在概念的理解水平上,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其实就是小型科研课题的缩影,往往需要查询大量的研究报告和统计类数据去支撑相应的研究,期间还涉及相关统计类软件的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过程。此外,近年来,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突显,学术失范行为常有发生,本科毕业论文虽然是高校大学生的一次总结性作业,但作为学术论文的特殊形式,必须严谨且符合学术规范,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文献,规范引用参考文献,避免学术失范,都是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显然,本阶段是锻炼学生文献检索综合能力和提升信息素养的关键性阶段。
文检课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鉴于毕业阶段的特殊需求,应该将文检课的部分教学内容迁移至本阶段,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让学生“选”以致用。以本校教材《数字文献检索》为例[15],可以将第九章“科研论文的写作”在大四第一学期以系列专场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如“学位论文开题前的文献调研”,“文献管理工具的使用”,“参考文献引用规范及学术失范案例分析”,“统计数据资源介绍”等。考虑到大四学生的时间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可以由学生以班级或系为单位进行自主预约。这既是对已选修的学生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未选修的学生的一次集训。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系统工程,文检课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干课程,应该遵循不同学生不同阶段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特点,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以新生入馆教育为起点,进行“基础普及”,到系统选修文检课时“深入拓展”,再到毕业论文阶段“持续跟进”,层层递推环环相扣,让文献检索的教学内容更加有的放矢。当然,各阶段都涉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老师的教学工作量的考评,还需要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及图书馆行政上的顶层设计,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以保证每个阶段的有效实施。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4-10-2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s3886/201010/110215.html.
[2]朱永武.浅析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2007(8):206-208.
[3]秦波.文化强国形势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J].现代情报,2012(6):151-157.
[4]王亚凤.基于LanStar教学系统的文献检索课授课模式的变革[J].图书馆学研究,2014(3):7-11.
[5]王永水.QQ群辅助文献检索课教学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16-17.
[6]周剑.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实证分析——兼论《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国图书馆学报,2013(2):121-129.
[7]葛敬民.文献检索课开设30年的回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98-102.
[8]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4-01-27)[2014-10-2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ssbg/201401/t20140127_45980.htm.
[9]赖茂生,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96-104.
[10]何立芳.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深度合作的文检课教学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7):78-81.
[11]罗敏.案例教学在文检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1-103.
[12]王敏,嵇绍春.案例教学法在文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01-102.
[13]李美文.基于查新项目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2(21):11-12.
[14]钟伟金.以项目探索为主线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5):81-85.
[15]舒炎祥,方胜华.数字文献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6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