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合作论坛2015”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5-11-28 13:37
现代国际关系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东亚地区东亚经济

张 皓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东亚合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了题为“东亚合作论坛2015:东亚形势新变化与东亚合作前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印度等国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东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东亚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与安全困境的破解”、“东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与区域合作的未来”三大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东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与会学者的讨论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东亚地区大国关系开始,进而推及整个东亚格局,分析了地区形势的变化及趋势,总结出若干新特点。

关于中美关系。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发展势头依旧强劲,突出体现在经济发展及对外影响上。相对而言,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牢固的同盟体系(特别是美日同盟)更多地以政治、军事方式“重返亚太”,巩固其地区主导地位。中美关系大体稳定,东亚地区继续保持着“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的“二元格局”。同时,美国对华的战略怀疑和战略防范在升级,美中关系的竞争性和对抗性上升,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增加。有学者指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怎么处理好两国之间的“竞合关系”,这需要中美重视两国关系的价值,坚定政治意志,增加政治投入。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体现了这一点。

关于中日关系。中国自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继续依靠强大的贸易力、投资力扩大对区域国家的经济影响和辐射,如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日本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增强,对外依靠强化美日同盟及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对内则企图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通过新安保法案等来实现所谓的“正常国家化”,其意图在于牵制中国、追求地区大国地位。日本现已成为中国的强大战略竞争对手。中日关系有待为解决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等问题继续努力。近期,中日关系出现缓和迹象。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关于东亚地区形势。目前,东亚国际关系以和平、合作为主,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从中国方面看,中美是东亚地区的两个主角国家,两国关系对东亚格局有着整体上的而又深刻的影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两国的现实选择。中日关系处于“现实的小周期”的缓和阶段,如日本将国家政策由安全保障转向经济发展上。在“历史的大周期”内,两国关系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中韩关系已经开始并将继续“蜜月期”。韩国对于平衡中韩美、中韩日关系以及维持朝鲜半岛的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韩两国还在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合作利益。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深入发展,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则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历史机遇。中国和东盟不断落实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东亚地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朝鲜半岛问题、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使地区形势充满变数。这对东亚各国培育互信、达成合作提出了挑战。

与会学者认为,东亚形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鲜明的“二元性”。东亚经济上以合作为主,并且愈益以中国为核心;安全上以竞争为主,以美国为首的同盟体系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美国甚至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美国因素”更加积极。二是日益明显的复合性。除了“二元性”,东亚存在着“亚格局”:经济上,如TPP、“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安全上,中美等在朝核问题等地区事务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合作动力较强。三是众多的合作机制,但其制度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性和执行力。

二、东亚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与安全困境的破解

东亚地区由以经济合作为主转向政治安全因素增加的趋势明显,安全议题的重要性在上升,安全困境开始出现,尤其是日本在安全领域的动作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东亚面临安全新秩序的构建问题。

东亚地区力量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大国关系紧张、失衡,地缘政治摩擦重现,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滞后。这使东亚安全新秩序、新机制的构建显得非常紧迫。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1、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用合作理念、精神指导安全实践;2、整合地区经济资源,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以经济合作促进地区安全;3、以东盟为主导,建立起具有统一性、兼容性和执行力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4、维持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保持两国战略的协调和相对平衡,特别是在军事安全领域加强合作;5、着力解决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如恢复解决朝核问题的对话,维护东海、南海及相关国家间关系的稳定等。有学者还指出,各国应该在解决各种安全争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推进新安全秩序的构建,借此促进地区安全困境的破解,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中国来说,在构建东亚安全新秩序的过程中需要既坚持韬光养晦,又积极有为,在发挥地区大国作用的同时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秩序。

日本的安全动态如通过新安保法案及解禁集体自卫权,是与会学者讨论的一个重点。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了由《重要影响事态法》等10部法律修正案构成的《和平安全法制修订法》和新制定的《国际和平支援法》两部分组成的安保相关法案。新安保法的核心是赋予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合法权力,自卫队据此实现向海外自由派兵。新安保法还提出了“存亡危机事态”、“重要影响事态”和“国际和平联合应对事态”等概念。新安保法主要会为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提供法律依据,并扩大了自卫队的行动范围。自卫队可以在“灰色事态”、“存亡危机事态”、后方支援他国军队等状况下实施海外派兵;逐步架空日本宪法第九条,为日后修改宪法铺平道路。它标志着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军事安全政策的重大转变。日本改变了“专守防卫”原则,在战略上更具进攻性,偏离战后和平主义路线的可能性增加。

与会学者还认为,国家身份认同的转变、中美地缘战略竞合等促使中国对外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周边国家将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对象,“一带一路”就体现了这一变化和发展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朝鲜半岛推行新型均衡政策,逐步将中朝关系定义为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并将韩国定位为战略支点国家。中美关系、中朝关系、中韩关系及朝韩关系等依然是长期制约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结构性因素。

三、东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与区域合作的未来

近年来,东亚经济局面发生剧烈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中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中韩自贸区谈判完美收官,美国主导的TPP谈判达成基本协议,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新开启,中国-东盟自贸区完成升级谈判等。东亚经济充满活力,地区经济秩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东亚经济资源尚待重新整合,统一、高效的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仍需努力。东亚经济合作方兴未艾,规定了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

关于当今东亚的经济局势。与会学者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观点。一是多元并存的一体化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变化,地区经济合作碎片化趋势日益显现;二是地区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总体上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缺乏执行力和包容性,有待在统一的地区平台上进行整合;三是由美国主导的TPP可能成为未来区域合作的主要渠道,美国仍将在贸易议程设置和经济秩序发展方面处于关键地位。需要注意的是,东亚国家间的政治对峙已经开始干扰彼此的经济合作,比如中日两国的合作,伴随着两国关系的降温,日本作为中国的最大进口国地位在2013年被韩国取代,日本对华投资也开始下降,转而投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关于TPP。有学者指出TPP的四点特征:1、加入门槛高,内容涉及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采购等议题;2、制定新的贸易规则;3、现阶段排斥中国参加;4、以亚太地区为主,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增多并出现脱离美国的倾向,美国由此免于被排挤出该地区。TPP对中国的中期影响显著:1、在TPP中,享受零关税待遇需要符合其规定。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一些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2、TPP不断扩展,影响将逐步扩大,中国有可能被他国所替代;3、TPP将孕育着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雏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基本方向。有学者亦指出日本出于政治和经济的考虑加入TPP,以期巩固日美同盟、引领贸易规则制定和制约中国发展。对此,中国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继续坚持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维护国际和地区多边贸易体制,尤其是充分利用WTO这一重要平台;2、推进亚太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地区经济合作;3、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项目为推手,按照从点到线、从线到片、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此外,与会学者还提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欧亚倡议”、蒙古“草原之路”战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倡议(即中俄蒙经济走廊)等的对接和建设,认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出去”,而且还可以有效整合地区经济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的融合。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东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感受东亚风情 共享品质生活——2018东亚博览会暨第六届韩国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学霸“三小只”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