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
王开岭,山东滕州人,从大学起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等,文章录入《中国年度最佳散文》等百余选本,并有多篇被选入各类试卷。他的文章有着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读后给人心灵上的启迪。
在电子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
我提醒身边的年轻人,少接触畅销书和明星书,少亲近浓妆艳抹的招揽和吆喝,别让其占据你的书架和闲暇。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其快餐品质,它是为讨好你的惰性和弱点而策划的,不可避免带有粗糙、轻佻、伪饰、狂欢的性能,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
一本好书,在生产方式上,必有某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作者必然沉静、诚实、有耐性,且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内嵌光阴的力量。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书并安置在身边,那就很幸运,很富有,仿佛住在一栋优美的房子里,周围都是好邻居。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而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儿来的?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后来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即一方水土,水土的效果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能力。
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推崇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之为“人类作家”,亦即前面说的第三类。茨威格,是对我有贴身影响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罕见的高尚的纹理,有一种抒情的诗意和温润感。他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毫不吝惜的赞美,尤其对女性,极尽体贴与呵护,很绅士。我欣赏他的心性和教养,这种感觉在别人身上很少获得。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
我对年轻朋友说,趁青春,多读几部长篇。据我的体会,一个人30岁后,很可能无缘长篇小说了,不单少了闲暇,更重要的是没了心境,没了与之匹配的动力和好奇心,没了那种全神贯注、如饥似渴的状态。读长篇是大投入,需要一种生活节奏和内心节奏来配合。长篇是一种“慢”,要求你不功利、不急躁,体力和心力都充沛……而30岁后,人似乎不愿再把自己交出去了,少了一种对事物的迷恋能力,疑心重,拒召唤,畏惧体积大的东西。
罗曼·罗兰有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作品和人生,都实践着这一点。
(选自《广州日报》201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