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哲++段有++李艳明++蔡丽丽
摘要 利用2002—2013年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出现过3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分布特征;吉林白城;春季
中图分类号 P4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51-01
沙尘天气的发生不仅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害,还严重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1-2]。目前,对1961—2001年吉林省的沙尘天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春季为吉林省沙尘发生次数最多的季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2002—2013年春季沙尘进行分析,研究此期间的沙尘时空分布特征及沙尘分布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取了2002—2013年3—5月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沙尘天气资料,定义日出现沙尘暴或扬沙的站数≥2、出现沙尘暴或扬沙的站数≥1且出现浮尘的站数≥1的天气过程为一次区域性沙尘天气;定义日出现浮尘的站数 ≥2的天气过程为一次区域性浮尘天气;定义日出现沙尘天气站数=1的天气过程为一次局地沙尘天气;定义日出现沙尘暴的站数≥1且出现扬沙的站数≥1的天气过程为较强的区域沙尘天气。根据研究资料对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尘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
2.1.1 年分布特征。从统计中发现:2002—2013年区域沙尘天气共出现27次,年平均为2.3次,最多的年份为2004年,共出现5次,最少的年份为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及2013年,仅出现1次;区域浮尘天气共出现3次,年平均为0.3次,最多的年份为2008年,共出现2次,最少的年份一次也没出现过;局地沙尘天气共出现50次,年平均为4.2次,最多的年份为2002年,共出现7次。
2002—2013年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沙尘天气自2005年陡然减少为1次,直到2009年出现的次数维持在1~2次,此后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增加的状态;局地沙尘天气自2006年减少为3次,一直到2011年出现的次数维持在3~4次,此后出现的次数有所增加;出现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2008年出现2次,2011年出现1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图1)。
12年中共出现12次较强的区域沙尘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3月,2次较强的浮尘天气过程,造成白城市大部分测站出现浮尘天气出现在5月下旬。2002—2013年沙尘暴出现的次数呈现减少的趋势,最多一次也仅有3个测站同时达到沙尘暴(表1)。
2.1.2 月分布特征。2002—2013年区域沙尘天气4月出现的次数最多,为13次,5月出现最少,为5次;区域浮尘天气5月出现的次数最多,为2次,其余月份均未出现;局地沙尘天气5月出现的次数最多,为23次,3月出现的最少,为8次。综上,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图2)。
2.2 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
各测站年平均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为5.1次,洮南、白城出现的次数为1~2次,镇赉、大安出现的次数不足1次。各测站年平均出现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洮南出现浮尘天气的次数最多,为0.6次,镇赉出现浮尘天气的次数最少,为0.1次,其余3个站出现浮尘天气的次数均为0.3次。
综上,局地沙尘在白城市出现的次数最多,通榆出现次数多,大安出现的次数少,主要原因:一是当吉林省上游存在沙源时,沙源范围小或沙尘的主体没有到达白城市,因此(下转第255页)
不足以形成大范围的沙尘天气。二是当吉林省上游无沙源时,通榆也常出现局地沙尘天气,主要是通榆由于地形等因素,易出现大风,当该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造成本地土壤干燥时,常出现局地的沙尘天气。三是大安也受地形的影响,不易出现大风,且年降水量相对其他测站多,因此不易出现沙尘天气[3-5]。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3年吉林市区域沙尘天气共出现27次,局地沙尘天气共出现50次,基本上呈现波动起伏的状态;区域浮尘天气出现的次数较少,仅2008年出现2次,2011年出现1次,并均出现在5月下旬;出现区域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4 参考文献
[1] 李新东,马玲霞,张广兴,等.塔额盆地大风、沙尘天气统计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8(6):19-23.
[2] 刘强,李永果,张泽铭,等.近30年济宁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329-330.
[3] 陈素华,吴向东,曹艳芳.内蒙古土壤水分变化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及在区域性沙尘天气预警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5(增刊1):61-64.
[4] 宗志平,张恒德,马杰.2009年4月下旬蒙古气旋型大范围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2(1):1-9.
[5] 李玄姝,常春平,李云强.承德市沙尘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2(5):78-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