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善 秦淑娟 孟磊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对军事人力资源“争夺”的日益激烈,我国有必要继续完善国际军事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军校国际军事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被动式教学、主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个人研究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旨在为国内的国际军事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军事教育 教学模式 对比
一、前言
国际军事教育作为军事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的功能是各国利用本国军事教育和训练的资源优势,在为受援国或有合作交流关系的国家提供智力援助的同时,发展知己力量,争取国际军事人力资源。目前,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争夺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主导权,纷纷加大国际军事教育的力度,认为国际军事教育,特别是对外军事培训,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国际军事教育与训练,在教育和训练中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
我国的国际军事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军内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国际军事教育的改革力度,尤其是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军事教育中教学模式的异同,有助于我军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和独特经验,建立和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绩效,以此提高中国特色国际军事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军积累人脉,提高我军“软实力”。
二、中外国际军事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比
(一)被动式教学
被动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的方式。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国内的国际军事教育中,尤其是在理论课的讲授中,被动式教学占了很大比例。教员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展示给外军学员,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学员通过阅读教材、听讲、记笔记、提问等方式理解所学内容,并留存多媒体课件,以便课后复习。但由于缺乏专职教员,有些教员照搬国内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忽略了各国学员基础教育背景的差异,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培训教材大多由教员根据国内现有课程教材改编,并由译员翻译成相应语言文本。但由于教员与学员之间的语言差异以及译员对于专业知识的储备薄弱,导致课程内容翻译的不精准性,阻碍了“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障碍。
与国内的国际军事教育相比,美英德等国家在培训中不会面临语言障碍的问题。在专业培训前,受训外军学员需接受为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施训国语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接受进一步培训。在专业课堂中,外军学员与本国学员混编同训,教员与学员之间直接对话,大大增强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也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二)主动式教学
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尝试、理论诱导和能动练习四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国内军事院校的主动式教学所占比例不同。在技术类课程中,主要是进行理论的讲授,辅以实践课操作,学员在课堂中主导地位较弱。虽然授课时也会进行小组讨论、自由交流等主动式教学环节,但讨论交流的程度并不深,仍以教员讲授为主要方式。在指挥类课程中,教员会根据学员所做的想定方案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并让学员提出问题,共同商讨。但总体而言,国内的主动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为了突出外军学员的主导地位,美国等国家的军事院校在小班化教学的模式中,推行在教员的指导下带着具体问题自习、针对难点答疑、围绕重点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军事院校采取自学与小组讨论为主的方法,教员先就某个问题讲课,然后进行讨论,或者教员一边讲课,学员一边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倡、鼓励学员提出各种问题,相互讨论,在激烈的交锋中培养创新式思维。
(三)实践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是指学员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感官将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并通过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启迪思维,锻炼动手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式教学并不注重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需要学员亲自动手实践,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有研究证明:“人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阅读可以掌握知识的10%,通过演讲或者讲授可以掌握知识的15%,但通过亲身实践却可以掌握知识的80%。”在国内的对外军事培训中,课堂讲授式教学仍然占很大的比例,实践教学学时比较少,形式也相对单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包括: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沿袭应试教育,难以实现创新;实践式教学对场地、设备与后勤保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许多军事院校无法从经费或人力上予以支持;某些专业的实践过程中有若干不可控因素,有发生事故的风险,为确保学员的绝对安全,培训单位也会相应减少实践课的比例。
在国外知名军校的对外军事培训中则长期组织实践训练、演习、想定作业等多类实践,以便让学员更加直观、形象和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例如,德国陆军军官学校的许多指挥类课程在最初的几节基础内容讲授之后,教官都会带领学员穿上作训服来到演习或模拟战斗场地,边实践边教学,学员共同完成侦查或执勤等任务;法国圣西尔军校则为学员的动手实践提供全面的支持,学员可以在装甲车专修室对一辆完整的法国AMX主战坦克进行研究与拆装;美国海军航空兵军械学校军械防腐课程中设有防腐实验,学员自主开展实验设计,包括所需仪器、设备、耗材等,以及实验目的、步骤、总结报告等等,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四)个人研究
个人研究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与教员授课之外,学员单独进行的自我学习、分析、探索等,在这一环节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身的能力水平起着主要作用。在个人研究的过程中,已掌握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加深理解,学员的学习兴趣也能被进一步激发,培养学员独立的思考、分析方法,并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独立研究成果,从而激励学员有兴趣继续深入探索相关的知识领域。在国内的对外军事培训中,由于学员大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相对文化理论水平不高,专业基础薄弱,在主观上就决定了学员不大可能主动进行个人研究和课外自主学习;另外,国内开设的培训课程大多实践性较强,要想在课外进行自主研究,需要一定装备、场地的辅助,开展较为不易;再加上承训方也历来重视学生的课堂考卷成绩,时间安排也比较饱满,而对学员的个人研究成果未予以过多的关注和重视,种种原因造成了国内的军事留学生在个人研究能力方面一直比较薄弱。
国外知名军校的对外军事培训开展时间较长,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个人研究三方面的时间分配也更为科学合理。和国内相比,他们往往会压缩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自习,并提供专业的图书馆、专修室等作为场地,辅以大量的专业器材、工具用于帮助学员在课外进行个人研究。
三、结束语
我军的国际军事教育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兴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思路、新方法也亟待提升。因此,现阶段我军国际军事教育应立足实际,同时认真研究和借鉴外军院校的教育经验,促进我军国际军事教育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建平.中国对外军事培训管理与创新[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
[2]陈金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3]许硕贵,刘斌.新时期外训教学趋势与改革[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83-85.
[4]于鑫,戴昕音.俄罗斯军事院校教育探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71-75.
[5]邓秀梅.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军事教育的主要做法[J].指挥學报,2012(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