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 杨凤 付佳妮
摘 要: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需要进行有效规制。文章对沈阳市3145名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领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沈阳市食品安全的满意程度不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不强,进而从政府、消费者、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调查 食品安全 规制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67-03
一、引言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更看重的是能不能吃好,即食品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规制属于社会性规制范畴,由于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偏在问题,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规制。本文利用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沈阳市食品安全规制效果进行考察。
二、数据及样本信息特征
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真实地反映消费者对沈阳市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多点抽样的方式,結合问卷网,通过微博、微信、论坛、QQ等公众平台,对沈阳市各市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的问卷3145份。其中,被调查者包括居民、餐饮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学生等各个行业人员,以保证被调查者的广泛性和随机性,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沈阳市的食品安全情况。样本的基本信息如下:
1.有51.32%的消费者的年龄在25岁以下;有29%的消费者的年龄在26-50岁之间;有19.68%的消费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
2.有64.45%的消费者的学历为本科及本科以上;有35.55%的消费者的学历本科以下。
3.有58.76%的消费者为城镇户籍;有41.24%的消费者为农村户籍,城镇人数略高于农村人数。
三、沈阳市食品安全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共包括17个题目,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整理后得到以下结论:
1.消费者对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或法律的关注情况。被调查的消费者中,有49.13%(约占总数1/2)的消费者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食品安全问题;有17.93%的消费者表示很少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仅有约30%的消费者比较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能经常关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或法律;甚至有3.43%的消费者表示从来不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这些数据表明,沈阳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够,对食品安全问题还不够重视。
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的熟悉情况。《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通过并开始实行,距今已近6年,但是消费者对其仍然不是很了解。调查显示,有49.83%(约占总数1/2)的消费者对该法不是很了解;有32.34%的消费者对该法略有了解;对该法完全不了解的有13.1%;对该法非常了解的仅为4.74%,是前者的1/3。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法》的普及,消费者只有先知法,才能懂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3.消费者对沈阳市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有30.5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沈阳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说还行,不是很糟;有42.51%的消费者表示不是很满意,还需改进;但有23.56%的消费者表示不满意,认为政府需要加大整改的力度;仅有3.4%的消费者表示比较满意。这说明目前沈阳市消费者对沈阳市的食品安全现状还不是很满意。
4.消费者是否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有33.16%(约占总数1/3)的消费者没有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但有66.84%(约占总数2/3)的消费者遇到过,是前者的两倍多。即大部分消费者都亲身经历过食品安全问题。
5.消费者眼中的沈阳市食品安全形势。调查显示,有30.3%(约占总数1/3)的消费者觉得目前沈阳市食品安全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太多,让消费者感到失望;有50.68%(约占总数的1/2)的消费者认为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都是可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上的一些组织等出面解决的,对沈阳市未来的食品安全形势还是充满信心的;有13.39%的消费者认为问题不大,整改或者不整改都可以;但仅有5.63%的消费者认为形势已经在转好了。说明目前沈阳市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有改进空间。
6.消费者遇到过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之首是一些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用劣质的原料和制作冒充优质的产品,3145位消费者中有1819人遇到过此类问题,超过半数;有1387人遇到过食品过期的问题,不少不良商家在食品过期后仍在出售,造成了不少食品安全事故;遇到食品有虚假或错误标签、标识的有1396人;在食品出售时遇到过虚假或夸大宣传问题的有1620人;遇到食品添加剂过量或有毒的有1248人;还有376人表示还没遇到过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7.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识的熟悉情况。在这3145位消费者中,了解质量安全标识的有1811位,超过总数的一半,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标识了;了解绿色食品标识的有1715位,略微超过总数的一半;了解无公害产品标识的仅有1049位;而认得有机食品标识和HACCP认证体系的同样较少,分别为1220位和683位。可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识不是很熟悉,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8.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最关注的是非食用油(如地沟油)的使用和低端劣质作坊产品的问题,分别有1949位、1856位,几乎达到总数的2/3;另外,有1661人非常关注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问题,因为近年来非法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有1536人比较关注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问题,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青睐无农药无公害的天然食品;有1198人比较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转基因食品有利有害,但是转基因技术还不够完备,因此往往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还有330人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其他方面。如下图所示:
9.消费者如何辨别食物的安全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前,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鉴别。有2253(超过总数的2/3)位消费者会通过食品有无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并且是否被涂改来判断;有1827位消费者主要看其产品的包装是否完整和卫生,依此来决定是否购买;有1562位消费者会看产品上是否标明生产厂商以及是否明确留下生产厂商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有1229位消费者会根据包装上是否有QS标记和QS编码来判断;另外,还有1339位消费者会根据品牌来判断,因此,品牌在消费者的眼中已逐渐不是能够判断食品优劣的标志了。如下表所示:
10.消费者认为造成目前沈阳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造成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是有一定原因的,从消费者角度看,有2022人认为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利欲熏心造成的,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己私欲生产不合格的食品;有2024人认为是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的,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的威慑力就不够,不良企业违法犯罪行为就无法制止,仍会继续;有1695人认为是由于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造成的;有1606人认为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有1636人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当然,也有272人认为食品安全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而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有177人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
11.消费者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有效的举措。在如何改进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问题上,有2150(约占总数2/3)人认为监察部门应当严格检疫、把控质量安全;有1818人认为应当加强处罚力度,通过严厉处罚来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有1789人认为消费者本身应当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自己做起;有1745人认为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有1645人认为应当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从法律源头来控制食品安全;有1501人认为可以通过媒体曝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来警示生产者、经营者,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在这里,我们发现,在探讨造成食品安全的原因的时候,大多数消费者认为企业或个人的利欲熏心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没有从企业角度出發,没有把要求企业提高道德水准、加强自身管理来提高食品安全性的解决办法作为首选,没有从产生食品质量安全的源头解决问题,而是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检验、检疫上,认为政府应当在食品流通前,把控好食品的质量安全,阻止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市场中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这说明,在消费者眼中,他们还是比较信任政府管理的,政府规制作用还是深得人心的。
12.消费者认为会对食品安全规制产生积极作用的组织形式。分别有1962位、1983位样本(约占总数的2/3),即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政府和媒体对食品安全规制起到的积极作用更大,能够更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问题;选择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的人数分别为1442、1403、1485,约占总数的1/2。说明消费者普遍对政府和媒体在食品安全领域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期待的。
13.消费者认为政府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889位消费者认为政府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有1827位消费者选择完善管理体制;有1785位消费者选择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此外认为立法是政府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上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有1479位消费者。说明政府不仅要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还要在立法方面多做工作。
14.消费者听说过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普遍不是很熟悉。有近2/3的消费者(2057位)听说过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外,听过沈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沈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消费者人数分别为1633、1625、1570位,均分别占到总数的一半。仅有724人听过沈阳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15.消费者认为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规制中所起的作用。消费者对行业协会的作用有一些了解。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1760位)认为行业协会起到制定行业标准的作用;分别有1504位、1464位消费者认为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规制中起到与消费者沟通、约束生产企业行为的作用;此外,有约1/3(1265位)的消费者认为行业协会能够传达政府意图。
16.消费者认为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规制中所起的作用。消费者对新闻媒体的作用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新闻媒体发挥积极作用有所期待。有约2/3的消费者认为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规制中起到舆论监督、为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作用;有一半(1590位)消费者认为新闻媒体能够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有1/3的人认为媒体有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
17.消费者对食品企业能否进行自我规制的看法。绝大多数消费者(约占总数83%)认为食品企业不能或不一定能进行自我规制。仅有547人认为可以自我规制。说明消费者并不认为企业可以做到自我规制。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进行自我规制所抱期望不高。
四、结论
在对沈阳市3145名消费者进行的食品安全调查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沈阳市食品安全的满意程度不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不强。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法》普及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志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消费者对政府和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领域规制的作用期望较高,认为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很难进行自我规制,食品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规制领域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需要政府强化监管,新闻媒体应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以弱化食品安全领域的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沈阳市社科联一般研究项目SYSK2015-11-03;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JY034]
参考文献:
[1] 曾庆娟.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对策研究.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