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简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界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论述了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和具体流程。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 重要性 范围内容 管理机制 具体流程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59-02
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逐年加大,如何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新《预算法》提出“各项预算应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公共预算收支当中的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理念和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通过可行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促使财政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合理、高效。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标和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没有绩效评价,事前设定的目标和指标都失去意义,评价结果应用和问责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绩效评价的好坏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密切相关。它适应了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是一种财政效率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模式。凡是能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就不再直接管理,如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政府招标等;凡是非营利组织能做的,就通过“花钱买服务”委托其做。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把政府该干的事,以最小的成本干好。预算绩效管理确定了结果导向管理,动摇了过程管理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要求。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地配置公共资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群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干了什么事,还要让群众知道花钱的效益,以及花钱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理念,达到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目的。
二、范围与内容界定
从部门预算的结构来看,其编制主要是根据支出功能分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组成。人员经费是指“养人”的钱,与预算绩效关系不大,所以,这部分支出可以不作为绩效管理的对象。公用支出是用来维持一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的必需条件,和部门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密切相关,这部分支出编制主要采用定员定额的方法。由于公用经费的复杂多样,对每一项公用支出都作绩效分析是不切实际的,只会增加多余的工作量,而且在目前大多数部门抱怨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对这部分支出做过细的评价只会招来部门的反感。其次,有些公用支出和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和人员、公用经费相比,项目预算具有较为明确的支出目的和标准要求,是目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最佳选择。目前,部门预算中“专项”项目支出是主要内容,提高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意义重大。“专项”的本意是给部门一块“办事的钱”,但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被用于弥补公用经费,有的甚至成为“三公经费”之源。有的没有办事,钱却被支出了,专项资金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原因是只有专款专用要求,却缺乏预算绩效评价制度。由此应确定绩效管理重点为专项资金,它通过制定完善事前和事后评价制度,能达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要求,使办事的钱真正达到事先设定的效果。
三、如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目前最迫在眉睫的是,结合国家制定的评价指标标准制定出适合地方的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区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将共性指标这部分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和针对部门,以行业特点确定的个性指标,储存于绩效管理数据库中,每次运用时直接从数据库云端提取,避免重复工作。建立完善涵盖绩效目的、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中介、专家库、数据库云端和档案等管理办法。其次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具体流程内容如下:一是要加强绩效目标设立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部门申报项目原则上都要填报绩效目标,用尽量简单明了、清晰、可衡量的目标和指标来体现项目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产出和结果,制定切实可操作的绩效实施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绩效目标的审核,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才可进入预算管理的下一步流程。二是要加强预算执行事中的绩效监控,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项目绩效目标的进度、目标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修正,预算不能完成目标的项目要调减预算。三是要加强支出绩效评价及管理、项目完成后,预算部门或单位要把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进行绩效自我评价,提交预算绩效报告,将实际取得的绩效和目标进行对比,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绩效。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四是评价结果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抓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单位,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评价结果好的,优先安排。突出:“花钱要问效,结果很重要。”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或通过一己之力就能制定完善的,而是需要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以及考评原则都应熟烂于心。新的《预算法》为财务会计行业的法制化进程树立了信心,预算绩效管理的提出更使会计人员对依法理财心明眼亮。只有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才能真正让“办事的钱”起到应有的效果,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让老百姓满意,为政府理好财,尽到会计人员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蒋盈.做好乡镇财政预算的策略研究[J].信贷经济信息,2014(2)
[2]马蔡深.基于公共预算视角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J].学术月刊,2014(1)
(作者单位:永济市财政局 山西永济 044500)
[作者简介:吕乔丽(1982—),女,毕业于山西省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现任职于永济市财政局。](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