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吉长 秦志清
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襄阳市襄州区立足区域实际,积极作为,在组织保障、经费投入、常规管理、高效利用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落实“一把手”工程,创新机制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襄阳市襄州区明确了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了以区领导和区政府相关部门 “一把手”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部署协调、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襄州区教体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明确相关科室的职责。各学校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全区上下联动,分工合作,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健全各项制度。为规范管理,襄州区结合本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日常管理、经费保障等,全面构建了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创新经费投入。一是区政府财政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首期投入1200万元用于“教育云工程”建设,以后根据实际逐年递增。二是学校公用经费专项投入。襄州区要求各学校公用经费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设备更新、维护及购买相关服务。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助。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今年一季度,襄州区就收到爱心企业家捐助的多媒体设备150余台(套),现金50余万元。
建立周报月查制度。各学校设专人每周上报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和使用情况。区教体局安排专人负责督催各学校登录教育部统计平台,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度进行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区教体局教育信息化办公室每月对各学校的建设和运用情况进行督查,协调解决其在建设、使用、维护中遇到的困难,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襄州区出台了《襄州区教育信息化考评细则》,从基础建设、设备管理、课堂运用、教学效果、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设定了5个大项、30个小项,作为对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每学期对全区各学校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将教师日常应用、创新使用情况纳入学校常规考核,作为教师“评先表模”、晋升职称的依据之一。
高标准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工程”等大规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襄州区又启动了“教育云工程”建设,全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达到较高水平。
“班班通”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已完成的教育云一期工程建设中,共建设“班班通”教室187个,加上之前装备的965个教学班,全区“班班通”班级覆盖率达85%以上。2015年,襄州区政府又划拨专项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全区146个农村教学点的“班班通”建设。今年底,襄州区将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
学校宽带网络实现城乡“校校通”。全区35所学校完成了宽带网络改造升级,其中初中以上学校宽带网速达到100M、镇中心小学达到50M,其他保留学校20M、农村教学点10M,同时,襄州教育城域网正在构建之中。
名师直播教室建设“高规格”。在教育云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中,投入300余万元共为全区12个镇(办)中心学校和区四中、区实验小学、区教体局机关共建设了15个高标准的名师直播室。名师直播室的高标准建设为教师“晒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校带弱校“捆绑推进”。在坚持政府投入的同时,襄州区教体局把6个二级单位、12所局直学校、12个镇(办)、146个农村教学点“捆绑”起来,采取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每学期向对口支援的学校捐助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设备、资金等,为对口支援的弱校解决1-2个实际问题,并把帮扶情况纳入双方的综合考核之中。
搭建新平台,赛训与研讨相结合
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如何运用。襄州区教师队伍庞大,要提高全体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必须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引进专业人才。襄州区充分发挥“新机制”教师的专业特长,让其参与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并负责该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示范应用、维护保养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每年利用寒暑期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并根据教育信息化进展情况,开展相应的研讨。
“老中青”共携手。襄州区在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常态化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也同步开展。各学校普遍以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帮扶小组,老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年教师利用较强的教研能力、青年教师利用较完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相互帮扶,取长补短,整体提升。
“以赛代训”激励提高。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激励教师研究教育信息化,提升信息化技能,促进其专业成长。
“网络教研”层层提高。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等开展网上教学研究活动。组建襄州教育信息化培训交流“QQ群”、“微信群”,安排具有一定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教师担任管理员,定期组织研讨,实时在线解答教师在运用中的疑问,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立足“四个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襄州区建立了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网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了名校名师资源,该区探索实施的“在线课堂”和“同城示范课堂”正在襄州区实验小学和区四中试点。在程河镇和张家集镇,“一校带多点”的专递课堂应用试点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探索的“一拖三”远程教学为偏远教学点开齐课程教学新模式已基本成熟。“在线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正在开展。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级差距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同时,襄州区加大教育信息化常规运用管理力度,制定科学规范考核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运用频率、运用效果、师生满意度纳入其中,并和教师的绩效考核、“评先表模”挂钩,通过激励和引导,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彻底改变传统农村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襄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用的不断推进,襄州教育已逐步从单纯的学科教学发展到综合性的学科整合,正向规模与内涵兼顾,优质与均衡并重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强区迈进。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对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体局)
(见习编辑.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