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凌静
【摘 要】肃州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尽管在明代,肃州地区交通不便、物产匮乏,但由于朝贡贸易政策的实施,驻留在肃州的贡使大多从事商品交易活动,使得肃州地区的商业贸易形成一种中转贸易,此种中转贸易极大地促进了肃州商品经济的繁荣,肃州地区的繁盛也是情理之中的。
【关键词】明代;肃州地区;朝贡贸易;商业贸易
回溯古代史,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起一种名为“朝贡制度”的外交关系。所谓“朝贡制度”是指将中国作为宗主国,遣使定期前来朝拜宗主国,并贡献方物,同时获取赏赐的一种制度。为了显示宗主国的威望,中国往往对朝贡国采取“厚来薄往”的政策,赐予朝贡国的贵重礼物远远多于他们所纳贡的礼物。这种朝贡贸易使朝贡国有利可图,因而乐于同中国进行这种贸易。丝绸之路就是古代实现朝贡制度的主要通道,各国的商人或宗教信徒被统治者临时赋予使节的职责,完成定期进行的朝贡制度。明代,嘉峪关成为通往西域的窗口。史籍记载:“嘉峪关外,并称西域”。其所在的肃州地区历来就是丝路要道,由于朝贡制度,肃州地区商品经济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对商业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肃州地区处于国际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从“丝绸之路”出河西走廊,肃州是必经之路,然而其交通极为不便,“山冈险阻,车辆不通”“万山环会,其所辖诸卫绵亘二千余里,番虏夹于南北,一线之路通其中”“挽运之际,车摧牛仆,以此民益凋敝,而军食不足”。运输成本很高,史载:甘肃等地“道险远,趋中者少”。又《肃镇华夷志·物产》记载:“肃镇土瘠风寒,物多不产,惟麦豆之需,不过数种,及果实蔬菜之类,视中土不及二三,且交夏甫有,春色生长,俱在一时。聊纪微物于左,而疾苦宛然在目矣”。交通的不便和物产的匮乏,使贸易活动开展较为不易。
明朝政府实行朝贡政策,并且处于中国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来华朝贡的国家数量之多,朝贡的规模之大,手续之缜密,组织管理之完善,皆为历朝所不及。《明史·西域传》记载,“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西域诸国通过丝绸之路与明朝进行着广泛的朝贡贸易。
在明代史籍中,西域贡使常被称之为“贾胡”“贾回”等,他们是以西域诸国贡使的名义进入河西走廊从事贸易活动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贡使经河西走廊前往北京觐见皇帝和从事商贸活动。河西走廊因此成为明代主要的边境贸易场所之一。西域诸国认为,他们与明朝的朝贡贸易是在政治的名义下进行的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各国使臣大多为善于经商者。而西域商人若想通过丝绸之路前往明朝从事合法的贸易活动,就必须设法加入与明朝有朝贡关系的某国使团之中,不属于某一使团的零散商人是绝对禁止进入嘉峪关的,各国使节出使中国朝贡,须经嘉峪关检查、核准,始得出入。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年),波斯、印度、阿拉伯、哈烈围、斯拉国、撒马尔汗、阿富汗等国,定期来中国朝贡。肃州负责各国往来使节、商团接待,使馆、客舍、驿站等费用浩繁,使团人数逐年增多,甚至驻扎数年不归。因此,明廷命肃州在嘉峪关设站,严格审查外国入境人员,限制人数。各国使节至嘉峪关,须先驻留关外,向守关官员呈报名册,所贡方物名称、数量及一切行李携物,逐一审查。未被批准者,暂留肃州,绝大多数贡使只能留于肃州城或甘州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世宗批准礼部的建议,令入关使臣“贡夷入关,半留肃州,半留甘州”“方物验退者,听于甘、肃开市”。“中国只给每十名商人中的两名发放进入北京的关文,把其他人滞留在关口以东十日行程的甘州”,存留使臣在甘州、肃州两地的市场上从事贸易活动。西域使臣的贡物被分为两类,在甘肃镇守臣查验之后,将最好的贡物造册登记,与起送使臣
一道被送往北京,剩下的在甘州、肃州两地市场上出售。
由以上材料分析,肃州等地,在西域朝贡贸易的影响下,商业贸易十分繁荣,“有各种行业人员的店铺”。《肃镇华夷志·景致》也记载:“肃州之地,远避遐荒,舟楫少通,而番夷交集,宜若无所贸易。然各省商旅,咸藏于此,西无所往,东无所阻,市之鬻贩不拘时,黎明交易,日暮咸休,市法平价,众庶群集,以此极边之地而有如此之富庶。正如《书》所谓‘贸迁有无,货居蒸民,乃粒是也,不可以见圣化之远被,如唐虞之海隅苍生,罔不率俾者乎”。
肃州地区的物产主要为一些土物,基本都是自给自足,并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正是由于这种特点,肃州的商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朝贡商业贸易,可以说肃州地区的贸易活动是一种中转贸易,将西域的商品贩卖到肃州地区然后转手到内地,或者将内地的物品通过肃州转售到西域等地。正是通过商品的贸易更进一步地促进了肃州的繁荣,这些商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经过肃州之地的嘉峪关运送到中国内地,处在交通要道上的肃州的繁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肃州地区的特产的贫瘠、交通的不便又与肃州的朝贡品的多样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朝贡贸易在肃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淳熙.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外交[A].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4届年会论文集[C].
[2] (明)申時行等著.明会典(卷107)[M].中华书局,1989.
[3] 张廷玉等.明史(卷80)[M].中华书局,1974.
[4] 李应魁.肃镇华夷志(卷二)[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5] 张廷玉等.明史(卷80)[M].中华书局,1974.
[6] 明世宗实录(卷321)[M].
[7] 布尔努瓦著,耿昇译.丝绸之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77.
[8] 布尔努瓦著,耿昇译.丝绸之路[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47.
[9] (明)张愚,李应魁.肃镇华夷志(卷三《景致》)[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