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探析

2015-11-26 03:46:12林益波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警械学时警务

林益波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沪州 646000)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探析

林益波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沪州 646000)

防卫与控制是警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提高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教学训练水平,提升学员体能和技能素质,增强基层民警警务实战能力和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已成为公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当前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改革需要,针对普通学历教育、体改专业教育和民警培训三种培养对象的差异性特点,突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4门子课程”和“12个教学模块”组成的课程新架构,以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的模块化。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

在严峻的治安形势下,如何根据不同培养对象有针对地优化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设置,提高教学训练质量,使其更加贴近实战,已显得尤为迫切。

一、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设置现状

(一)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构成情况

公安院校在秉承“公安教育必须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公安学历教育为主体,其他教育培训为补充,呈现了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导向。通过包含本专科学历教育、民警在职培训和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以下简称体改专业)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其教育改革和课程教学上收效显著,教学训练质量大幅提升,与基层公安实战单位实现了良好的对接。

按照原来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在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设置和要求上都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就其课程构成的名称叫法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见表1)。比如,专科教育阶段开设课程名称为《擒拿格斗》;本科教育阶段为《缉捕技能》;在职民警培训为《徒手防卫与控制》;体改专业教育为《警察防卫与控制》 (其中包括《警械使用》课)。从以上开课名称上看虽有区别,也体现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但就教学内容而言,却大致相同,只是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教学时数分配的不同,使其在内容上存在多或少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专家、同仁访谈了解,大多数认为需统一课程名称,并指出“不管何种层次、何种类型的公安教育,其警务技能课程主线是一致的,只有统一课程名称、理清其分支和归属,才能制定和选择更加具体、层次性和针对性更强的课程目标”。

表1 原防卫与控制课程构成一览表

(二)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时数分配情况

从原来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时数分配情况看(见表2)。根据不同教育类型和培养时间的长短有着较大变化,本专科学历教育在其专业培养方案上对课时的分布大体一致,《擒拿格斗》和《缉捕技能》计划课时均为72±学时,只是随着每学期实际教学周数的长短而相应的增减;在职民警培训由于不同培训任务和培训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在《徒手防卫与控制》课时的安排上没能形成固定,如:初任民警岗前培训课时为21-25学时。在警衔晋升培训中,司晋司和司晋督培训为12-18学时、督晋督为9-12学时;而针对体改专业培养性质,其学制为两年,其中除去按规定到对口单位参加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教学外,实际在校时间为一年半。由于每批招录学员时间没有固定,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显得随意性较大,致使在前期课程目标制定和教学时数安排上没形成统一。从历年教学时数来看:2008级和2009级第一、二批体改专业教育《警察防卫与控制》和《警械使用》课分开设置各占25学时; 2010级和2011级第三、四批将《警械使用》归入《警察防卫与控制》课当中一并施教,总课时为65学时。从2012级开始,由于将体改专业纳入公安机关处置群众性突发事件应急预备力量之一,提出了加强《防暴战术》课的常态化教学训练,把《警察防卫与控制》和《警械使用》教学内容合并其中,并取消了这两门课的单独开设。至今,体改专业教育的警务技能课一直以《防暴战术》命名沿用,分别在体改专业教育在校三个学期中连续开课,平均每学期以96±课时分配。从课时量看,对学员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上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但从其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关系看,显得上下位概念模糊、名称笼统、层次不明。

表2 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时数分布情况

二、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新构成

优化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结合当前公安人才培养特点,厘清不同专业层次、培养类型、警种的实际需要,要有利于各种教育的阶段性发展和系统性提高,做到有针对性选择、动态化设置。

按照原本科学历教育、体改专业、民警培训三种教育类型分别以《缉捕技能》、《警察防卫与控制》、《徒手防卫与控制》三门课程为依托的设置情况看,每门课程教学所包含的计划内容繁多,且每门课的教学时数分配有限,以致以无法同时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而造成“大而全、满堂灌、蜻蜓点水”的弊端。因此,有必要整合课程,统一名称,优化模块,分别设置多个子课程门数,将各个教学内容优化分类,以分批式、层级式、模块化、互补式来完成教学。具体根据专业特点、教育层次、培养类型、教学条件、学员差异、师资情况,将防卫与控制课程体系构成按“4门子课程、12个教学模块”进行了划分和设置。即《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防暴战术应用》、《战地应急救援》4门子课程;12个教学模块在文中分别用数字序号1…12来表示(见表3)[1],即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训练、防卫技术、倒地保护技术、擒拿技术、摔控技术、警械装备使用、控制搜身与押解、战术训练、综合实训、警务现场救援和水上搜救等。各门子课程应与12个教学模式对应安排,按照每门课的教学单元数和学时分配情况,结合学员技能掌握规律和基层警务实战需要,进行科学安排,灵活设置。如:1门子课程可以安排多个教学模块实施教学,也可以对应一个较大教学模块进行施训,形成“少而精、练有效,按需设教、以训促战”的动态优化课程教学格局。

表3 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示意

三、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培训类型实施课程教学模块化设置

(一)本科学历教育课程教学模块设置

1. 课程设置

将原有《缉捕技能》课程,统一更名为《徒手防卫与控制》,增设《警械使用》、《防暴战术应用》、《战地应急救援》;学时安排:《徒手防卫与控制》64学时、每周4学时;《警械使用》24学时、每周4学时;《防暴战术应用》24学时、每周4学时;《战地应急救援》20学时,每4学时;教学时段安排:《徒手防卫与控制》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课;《警械装备使用》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防暴战术应用》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上半期;《战地应急救援》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下半期。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教学模块的内容,同时,又能考虑到学生技能形成特点,尽可能的在前三个学年中让其得到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提高。

2. 教学模块选择

本科学历教育在校学员,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时间较长,因此要扎实基础,尽可能系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在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此阶段的特点进行对应设置(见表4), 在单项技术选择上,拳法以单项直、摆拳法练习为主;腿法以弹踢、横踢和正蹬三种腿法为主;擒拿模块以突出主动突击控抓技术、基础被动解脱和协同擒拿控制为主;摔法以由后抱腿、搂腰、锁喉主动突摔为主;手铐既警械中的一种约束性器械,主要练习制服控制后的快速上铐。其它子课程教学模块的安排,应根据教学时限、场地条件和学生的身体差异来优化选择设计教学进度,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尽可能考虑学生可接受范围的难度技术来实施教学训练。

表4 本科学历教育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分布表

(二)体改专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块设置

针对体改专业培养性质和招收对象特点,需重新优化,重点设立。同样按照《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防暴战术应用》和《战地应急救援》4门子课程开设,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期段中实施教学,其中《徒手防卫与控制》课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段,课时为96学时;《警械使用》和《防暴战术应用》课分别安排在第二个学期段的上、下半期实施,其课时分别为48学时;《战地应急救援》课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段中进行,课时安排为36学时。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见表5),依照体改专业学生特点,由于考虑到考入前,学生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其身体素质差异较大,除了警察类院校毕业外,还包括退伍军人和普通高校文理科专业学生,因此,在同等教学时限、相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容易出现“顾此失彼,有的吃不饱、有的撑不住”的两极倾向。据此,针对身体基础较薄弱、考入前没有牵涉过这方面技能的学生,要以基础性技术动作设计为主;而对警察类院校学生和退伍军人而言,由于这部分学员在原普通学历教育阶段和在部队里就有过相近科目方面的学习,为此,在体改专业教育阶段对防卫与控制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上,有其基础和优势特点,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和自我训练能力。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考虑选择深度性和综合性实战运用方面的技术内容。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分层次、分组别来选择模块、优化设计,精选实用、管用,符合基层警务实战即时需要的内容实施教学和训练,以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对接,让学员在有限的教学实践里,夯实基础,提升实战技能运用的最大化。

(三)在职民警教育课程教学模块设置

在职民警教育分为成人学历教育和警察专业培训两个方面。在此重点介绍警察专业培训,包括:“初任民警培训、警衔和职务晋升培训、专门业务和轮岗培训、更新知识技能培训”等四类。随着公安机关在“向素质要战斗力,向培训要战斗力”思想引领下,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教育力度、提升整体战斗力,而实施的各种层次、类型的培训越来越多,对公安民警防卫与控制技能训练也越来越重视。但通过近年来对各类在职民警培训的调查,“就如何根据不同的警务工作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培训任务,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安排相应的课程内容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论证,重复内容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不同时段参加数次不同培训中许多内容基本相同,致使许多人对培训的目标和实施课程的训练效果提出了质疑”[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培训时间短,民警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短时间无法实施深层教学与训练,缺乏培训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其二,与公安基层警务实战结合不紧密,导致内容滞后;其三,由于教师队伍仍缺乏基层警务实战经验,传统模式束缚较深,旧的无用的舍不得删去、创新实用的又显瓶颈。

表5 体改专业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分布表

2009年之后,有些院校由于考虑在职民警培训时间短,其他各类科目多,单独设立课程收效不明显、且又浪费时间。故此,取消了《徒手防卫与控制》课的单独开设,把部分内容直接纳入到警务战术课内一并教学。这种做法极大影响着基层民警防卫与控制能力的提升。因此,恢复在职民警培训防卫与控制课程设立,加大教学和训练力度,优化课程教学设置,尤为必要。本研究试图根据每期培训任务和时限安排情况,将防卫与控制课程按照初警培训、晋衔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三种类型,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动态化、层级式、模块化”教学设置,尽可能做到让每期民警培训形成先后衔接、系统掌握。

1. 初警岗位培训层级

此阶段作为从警事业的起点,其警务实战技能学习和掌握对整个职业过程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其目标主要学习警察防卫与控制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逐步提高自我防卫意识和团队协同意识,为下一步的警务实战训练和行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储备。对此,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和训练必须加大比重。按初任民警培训时限以30-40天计算,从以往警务技能教学时数占培训总学时的50%以上这一经验来看,其防卫与控制教学时数至少要占警务技能总学时的60%左右才可能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培训任务。据此,按照《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现场急救》各《战术应用》四门课设置,其课时和教学模块应做如下设定(见表6):《徒手防卫与控制》为24学时、《警械使用》16学时、 《防暴战术应用》 20学时、 《现场应急救援》12学时;教学模块选择,《徒手防卫控制》为1、3、5、6模块、《警械使用》为7、8模块、《防暴战术应用》为9、10模块、《现场应急救援》为11模块。

表6 初警培训防卫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分布表

2. 警衔晋升培训层级

警衔晋升培训,又分为司晋司、司晋督和督晋督三个层次的培训,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升自我训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防卫安全意识,强调技能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此阶段民警已具备较丰富的基层实战经验,年龄差异较大,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块选择上,要考虑年龄分布、实战经验、培训层次和培训时间长短以及避免与第一阶段培训内容的过于重复和叠加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设置和安排。按照司晋司和督晋督警衔培训时限均为20天、司晋督培训为30天计算,课程以《徒手防卫与控制》和《防暴战术应用》两门设置,司晋司和督晋督培训教学时数安排,分别为24和16学时,司晋督培训教学时数分别为28和20学时,在教学模块选择上(见表7),应突出综合实战能力和战术运用,尤其针对司晋司和司晋督培训,由于此阶段民

警不管从工作经验,还是从战斗力角度,都应成为公安一线执法战斗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基层警务实战需求和认识上,都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发言权。因此,在教学模块的选择上,必须最大限度的与基层警务实战结合,做到即时对接、互动选择,动态更新,避免固化不变,照搬硬套,否则,对这一阶段的培训将失去实际意义。

表7 晋衔培训防卫控制课程教学模块分布表

3. 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技能培训层级

此阶段具有专业性强、警种多的特点,其目标主要是强化综合实战对抗与战术指挥应用,牢固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树立民警科学、依法使用防卫与控制技战术理念。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块选择上,应紧密围绕公安基层警务执法实战需要,“着力满足民警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特点,打破常规的课程设置模式”[3],要根据培训时间长短,针对各警种职业能力需要,年龄、性别特征等诸因素进行分类按需设置、灵活安排教学模块,做到“根据警种特点定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课程,根据课程任务定模块、根据警务即时需要定内容”[4],如刑警,需加强多警协同控制、手铐和捆绑技术、小组协同战术和追捕堵截、模拟场景与特殊环境的缉捕等训练;治安警、巡警,应突出攻防与短兵格斗、手铐、警棍、盾牌和特殊防暴器械使用、搜身与押解战术、追捕堵截、遭遇暴力袭击处置和第一应急响应处置;交警,需加强车辆查控、追击堵截、险情处置和伤害现场急救等教学训练。以突出培训的专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校局对接、战训合一”的最大可能。

[1]林益波.四川警察学院防卫与控制技能教学优化与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2]李英才.中美警察教育培训体系比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2):107-110.

[3]朱雯霞.关于深化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70-71.

[4]赵辉.基于职业能力的警务技战术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19-120.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ule of Police Defense and Control Course

LIN Yi-bo (Sichuan Police College,Luzhou,Sichuan,646000)

Defense and control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and also an important course to train the students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defense and control,the students'physical fitness and skills,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police to practice,the capability to fight as a whole,have become a major task of the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Around the need of constabulary skill course reform,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d target,highlighted the dire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proposed a new architecture compose by“four sub courses”and“twelve teaching modules”,to achieve modular site an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police defense and control;course teaching;modular setup

D631.15

A

2095-1140(2015)06-0118-06

(责任编辑:落落)

2015-09-28

四川警院教研课题(13SCJYJY06);四川警院教改重点课题(SCJYJGZD1305)

林益波(1973-),男,福建福鼎人,四川警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警察体育、警务技能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警械学时警务
法律视角下警察使用警械武器的问题及对策
法制博览(2022年2期)2022-11-21 21:55:32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人民警察合法用枪关键点研析——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理解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四个条件的内容及其关系——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的阐析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