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5-11-26 14:37赵计划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死亡率脑出血

赵计划

(铜陵市立医院急诊科,安徽铜陵 244000)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赵计划

(铜陵市立医院急诊科,安徽铜陵 2440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观察组死亡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3%;观察组治愈率91.48%,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观察组住院时间(21.4±3.7)天,显著短于对照组(28.6±7.6)天;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显著优于对照组81.4%。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护理干预;治疗效果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致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多见于50-70岁的人群,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尤其是急性期患者的病死率在24小时内可达38.3%,1周内可达88.9%[1]。本研究通过对47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护理干预手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94例,均为首次发病,同时排除肿瘤、肝肾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3.6±5.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脑水肿,降颅压,预防再出血,降血压等基础治疗。

1.2.1 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意识、脉搏及瞳孔等变化,根据需要进行心电监护、血糖监测等。

1.2.2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护理干预。⑴心理护理: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较重,甚至会造成肢体突然瘫痪、失语等。患者对该突发病难以接受,造成情绪不稳定,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护理人员要关心、理解并同情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必要性,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减少其紧张、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⑵便秘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病情合理搭配饮食,嘱患者多食用纤维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每日清晨定时排便,使患者逐渐产生排便反射,排便时采用蹲坐位,同时护理人员采取手法按摩促进排便,即双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依次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走向作环形重叠揉按,15分钟/次,每天2-3次;也可采取单手或双手节奏性牵拉患者肛门括约肌,10-20下/次;也可让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膝略分开,臀部轻抬同时做提肛运动10-20下/次;若患者虽有便意或腹痛、腹胀,但3天以上未排便,应给予开塞露或采取掏便措施,但要轻柔操作。⑶阶段介入康复护理:发病24小时内主要以监测、维持生命体征为主。发病24-72小时为脑水肿高峰期,对于颅压较高且并发症多的患者不采取被动运动,待病情稳定后给予短时间的适度被动运动,即对患肢进行按摩,依次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循序渐进做适度屈伸运动,每天两次;发病72小时-10天为非稳定期,并发症少且病情好转,患者可以适当做主动运动但以被动运动为主,每天2次;发病10天-3周为相对稳定期,主、被动运动量可适当增加,时间延长,可进行穿脱裤子训练,由床至轮椅训练,入厕训练,洗漱及洗澡等训练。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密切观察,并加强心理护理,无论患者训练进步大小均应给予鼓励,以增加患者信心,但并避免患者过度劳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护理满意度标准 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差5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以百分率表示。

1.5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7)

2.2 部分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部分观察指标比较[n=47]

3 讨论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易发生再出血。护理干预采取系统的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的转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通过对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显著高于同期采用一般护理的患者[3]。本研究也证实,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于淑芹,张晓艳,赵晓丽,等.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9(10):178-1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288.

R473.5

B

1004-6879(2015)02-0136-02

2014-07-12)

猜你喜欢
急性期死亡率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