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庆 黄启强 谭惠璇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
黄丽庆①黄启强①谭惠璇①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高低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乙肝组(轻、中、重组)和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并进行比较。治疗后按病情发展程度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采用相同方法对其免疫球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乙肝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2.15±0.25)、(11.88±1.34)、(3.31±0.24)g/L;中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2.75±0.55)、(13.45±3.25)、(3.75±0.77)g/L;重度乙肝组的IgM、IgG、IgA分别为(3.25±0.33)、(15.03±4.11)、(4.86±0.56)g/L。数据显示,随着乙肝病情的加重,轻、中、重度组的IgG、IgA、IgM水平持续上升,且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恶化组的PTA值(24.89±18.09)%低于改善组的(45.63±11.2)%,恶化组的TBIL(390.32±200.32)μmol/L,IgM(2.69±0.45)g/L,IgG(15.64±2.38)g/L,IgA(3.04±0.56)g/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的TBIL(180.32±170.43)μmol/L,IgM(2.54±0.43) g/L,IgG(14.83±2.64)g/L,IgA(2.82±0.54) g/L。结论: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BIL水平会随病情的恶化而增加,所以说,TBIL在一定程度上是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PTA作为临床反映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肝炎的实验室主要参考指标,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其起病比较慢,初期症状不明显,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1]。而且,除了急性的乙肝病毒感染外,部分患者可以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转变成肝硬化、肝癌,极大的威胁着中国国民的健康[2]。医院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状况的监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个重要场所,与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大量的实验表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探究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检测意义,现将300例乙肝患者及100例健康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300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其中男140例,女160例,年龄21~43岁,平均(32.0±2.4)岁。将该组患者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乙肝组110例、中度乙肝组120例、重度乙肝组70例。另选择100例无明显重要器官疾病及其他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近期未服用其他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正常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6~35岁,平均(30.5±3.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乙肝组治疗后显效和有效的患者设定为改善组,无效者设为恶化组,并进行比较。
1.2 方法 在无菌的环境下,抽取空腹12 h以上的乙肝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装于试管中,以3000转/min充分离心,保存,用日立7060仪器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测试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乙肝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保肝治疗,用赛诺金(干扰素)粉针剂(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剂/d,500万U/剂,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不做处理。再次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定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采用相同方法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乙肝组(轻、中、重组)与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比较改善组、恶化组的IgG、IgA、IgM、TBIL及PTA水平。
1.4 疗效评价 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乙肝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随着乙肝病情的加重,轻、中、重度乙肝组的IgG、IgA、IgM水平持续上升,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免疫球蛋白的比较(±s) g/L
表1 各组免疫球蛋白的比较(±s) g/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IgMIgGIgA轻度乙肝组(n=110)2.15±0.25*11.88±1.34*3.31±0.24*中度乙肝组(n=120)2.75±0.55*13.45±3.25*3.75±0.77*重度乙肝组(n=70)3.25±0.33*15.03±4.11*4.86±0.56*对照组(n=100)1.12±0.446.77±1.321.23±0.35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乙肝患者预后关系 乙肝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后,显效及有效者共160例(改善组),无效者140例(恶化组)。恶化组的PTA值低于改善组,TBIL、IgM、IgG、IgA均明显高于改善组(P<0.05),见表2。
表2 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乙肝患者预后关系(±s)
表2 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乙肝患者预后关系(±s)
组别IgM(g/L)IgG(g/L)IgA(g/L)TBIL(μmol/L)PTA(%)改善组(n=160)2.54±0.4314.83±2.642.82±0.54180.32±170.4345.63±11.22恶化组(n=140)2.69±0.4515.64±2.383.04±0.56390.32±200.3224.89±18.09 t值2.942.793.459.7111.22 P值<0.05<0.05<0.05<0.05<0.05
近年来许多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损伤肝细胞并不是由于乙肝病毒在其体内进行复制繁殖而堆积于体内,对肝细胞进行损害。而是由于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反应来抵抗病毒,从而保护人体。而在进行免疫反应时,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人体识别不出自身和外在病毒,进而对肝细胞造成的病理性损害。HBV是一种非细胞性病毒,当它侵入人体时,病毒表面的抗原会存留在人体的肝脏细胞中,刺激人体产生活化的B细胞,进而活化的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主要分为5大类:IgG、IgA、IgM、IgD、IgE,存在于血浆中)。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慢性肝病主要是由于Kupffer细胞的功能障碍造成的。Kupffer细胞的功能是清除自身抗原及异物抗原。其功能障碍则导致人体产生过多的抵抗自身抗原及异物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升高。
血清总胆红素(TBIL)由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构成。胆红素是胆汁盐在肝脏代谢的产物。在胆红素的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肝细胞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承载着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的重要任务,因此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肝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时,血清总胆红素就会发生代谢障碍,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会随之增加。所以说,血清总胆红素在一定程度上是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
乙型肝炎的患者,在乙型肝炎病毒侵袭人体时,不仅会造成一系列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更加会引起凝血系统的障碍。因为人体的多种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Ⅳ、Ⅸ、Ⅹ)。若肝脏受到损害,则凝血系统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凝血酶原时间是肝脏损害程度的一个指标。PTA水平越低,则表明肝脏细胞的损害程度越严重,预后疗效越差。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不同病情程度的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重度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轻度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轻、中、重度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李华[4]的报道,随着病情的进展,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逐渐升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乙肝患者经过保肝治疗后,病情恶化组的PTA值(24.89±18.09)%显著低于改善组的PTA值(45.63±11.2)%,而恶化组的TBIL(390.32±200.32)μmol/L,IgM(2.69±0.45)g/L,IgG(15.64±2.38)g/L,IgA(3.04±0.56)g/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的TBIL(180.32±170.43)μmol/L,IgM(2.54±0.43)g/L,IgG(14.83±2.64)g/L,IgA(2.82±0.54)g/L,与林孟新等[5]的报道一致,表明PTA作为临床反映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肝炎的实验室主要参考指标,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这可能是因为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的产所,肝细胞的损害,造成了凝血酶原活度的降低。有报道表明乙型肝炎感染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TBIL增加,PTA降低,从而导致肝脏细胞的损害。
综上所述,对乙肝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TBIL和PTA水平的检测,可以动态的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因此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情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TA作为临床上反映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肝炎的实验室主要参考指标,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
[1]黄祥彬,陈光艳,区敏洁.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J].海南医学,2014,24(4):3703-3704.
[2]龙云,杨莉,曹向红,等.免疫接种后HBV感染者PreS2基因变异的情况[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4(8):547-555.
[3]陈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9(3):50-51.
[4]李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8):52.
[5]林孟新,苏智军,郭如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检测的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2(6):182-183.
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08
2015-07-27) (本文编辑:蔡元元)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课题项目(2012-16-01-025)
①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广东 珠海 519100
黄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