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 信 (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早期控制性降压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预防作用
巩 信 (内蒙古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探讨早期控制性降压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本院2011-01/2013-09收治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即行早期控制性降压治疗,对照组不采取控制性降压治疗.两组均接受后期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和预后.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颅内血肿增大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控制性降压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来说,具有降低颅内血肿增大发生率、改善预后的作用,值得推广.
早期控制性降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增大;预防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等特点,如治疗不当,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块引起的颅内占位效应加重脑组织水肿,引起急性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脑疝形成[1].药物治疗仅对出血量小的血肿块有效,但对超过30ml血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因此早期给予控制性降压药物保守治疗有利于预防血肿增大,改善预后,避免手术治疗[2].基于此,我们探讨了早期控制性降压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预防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 2011-01/2013-09收治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 CT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出血倾向、脑干功能衰竭、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引起血肿、既往已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 25例,女性患者 17例;年龄 60~74(平均65.4±5.6)岁;体重52~81(平均62.4±11.2)kg.研究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60~74(平均65.8±5.9)岁;体重50~82(平均62.5±11.3)kg.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CT检查.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即行早期控制性降压治疗,应用每小时 1 mg硝普钠静脉泵入,将其收缩压控制在(140±12)mmHg范围内,舒张压控制在(80±13)mmHg范围内.对照组不采取控制性降压治疗.
12 h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降低颅内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24 h后,进行 CT复查,检察两组的颅内血肿情况.
1.3 评价指标[3]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 =[(治疗前 NDS评分-治疗后 NDS评分)/治疗前NDS评分]×100%.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 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减分率为负值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 +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 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颅内血肿增大发生率 研究组颅内血肿增大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为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R743.34
A
2095-6894(2015)02-115-02
2014-12-15;接受日期:2014-12-30
巩 信.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痴呆.Tel:0475-8839051 E-mail:gongxin1978@126.com
表1 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比较 [n=42,n(%)]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对照组 5(11.90)12(28.57)17(40.48)6(14.29) 2(4.76) 34(80.95)研究组 7(16.67)14(33.33)20(47.62) 1(2.38) 0(0.00)41(97.6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