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2015-11-26 23:21副教授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701
商业会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筹资考核财务

□章 萍(副教授/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701)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日益重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目前许多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远未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十分必要。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财务管理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最佳地控制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学科,属于应用性的经济学科范畴,它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从发展方向看,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源于企业的理财实践活动,同时这些理论和方法需要广泛地应用于理财实践中。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在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下,定位于提升学生财务管理价值观以及提高学生财务分析、决策、管理能力。通过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在熟练掌握公司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财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灵活地根据公司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运动进行分析、评价及决策。为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既要重视财务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财理论和方法在财务实践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检验都离不开课程考核这个重要环节,因为它能客观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此,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建构一套客观有效、切实可行的考核改革方案,运用到课程教学的体系中。

二、财务管理课程考核现状与问题

(一)考核功能重结果,轻过程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功能不仅是总结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更是通过考核反馈的信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起到“以考促教”和“以考促学”的作用。然而,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安排在课程结束时或学期末进行,这种把考核视为一种结果的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考核结束即意味着本学期教学任务的结束,下学期承担的可能是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不能通过考核反馈的信息总结教学中的问题,“以考促教”功能难以实现;对于学生而言,考核结束关心的主要是能得多少分?对于本门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是否掌握,自己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则很少去反思、总结,“以考促学”的意义也不大。由此可见,财务管理课程这种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追求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与课程考核初衷偏离甚远。

(二)考核内容重理论,轻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一般由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构成,所考内容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及财务公式的计算等。这种“重理论、轻能力”的考核模式很容易误导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者较多。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平时松、考前攻、考后扔”的怪象。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临时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虽然考试结果是通过了,但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更别说应用能力得到提升了。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在期末试卷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型,但单一的考核形式也不能全面考核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以及面向财务管理岗位的实践能力。

(三)考核形式单一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培养实践能力,但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中,笔试形式多,论文、演讲、讨论等形式少;理论考试多,操作实践考试少;标准答案的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题少,测试识记能力所占比重较大。这种过于单一的考核形式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验证,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遵循该课程自身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来进行。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考试不是目的,而伴随着考试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就财务管理课程而言,为科学而全面地评价学生,应强化过程性考核,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种考核方式是与财务管理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有其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财务管理前面章节的基础理论部分是后续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部分的学习基础,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好,则后续内容的掌握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化过程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考促教”;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补缺补差,“以考促学”。

另外,在考核侧重点方面,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应有所不同,过程性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如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课堂专题讨论等,题型设计上以客观题为主。终结性考核重在考查学生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题型设计上可以设计一些分析性、论述性、综合性等主观性、拓展性题目。

(二)考核内容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效果的好坏,不能仅体现在记住多少理论和公式,还应体现在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理财价值观念以及提升其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考核内容的改革上,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理论知识部分可以通过测验的形式进行检查考核;实践运用部分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考核形式,在问题的提出和题型设计上要合理匹配,除基本概念和理论等使用客观试题外,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即分析题、综合计算题、论述题,建立一种主客观题并存、分值比例合理的测试模式,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把考试内容转变为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存在的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轻松过关的状况,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切实增强其财务实践的能力。

(三)实行多形式、多次性的组合考核方式

为科学而全面地评价学生,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行多形式、多次性的组合考核方式,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如财务管理总论和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章节部分是学习财务管理的基础,其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章节的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小测验形式,考查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对于财务分析章节,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上,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能力分析并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再比如对于筹资方式章节,该章内容主要是系统性地介绍企业可以选择的筹资方式以及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和不足。知识点较多,但不难,该章教学的关键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筹资环境和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筹资决策能力,因此,在考核上,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考查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筹资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针对本课程研究的现实热点问题,可以设立创新实践科研项目,鼓励一些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个性化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筹资考核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企业权益性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