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莲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530003)
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非物质性的革新和发展
邓海莲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530003)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籍装帧设计升起的今天,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是否会被替代?书籍装帧设计又将是何去何从?本文用非物质性来对书籍装帧人性化设计的一些分析和探讨。书籍装帧设计中非物质性将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体。书籍装帧设计非物质性将进入一个 “以人为本” 的全新革新和发展的人性化设计时代,也为寻找新的书籍装帧设计理论提供一些参考。
书籍;装帧设计;非物质性
书籍装帧设计的物质性注重的是书籍的功能性,书籍装帧最根本的一个功能是载录书稿的文字和图片;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便于人们的非物质性阅读。由于受时代观念、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的制约。书籍设计不注重材料的应用、印刷技术的应用;不注重社会的需求――节约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注重人性化的需求――只求成书,不注重书籍人文关怀的视觉设计、书籍的整体设计、书籍非物质性艺术美的表现。
书籍装帧设计的非物质性是以书籍为载体,依靠材料、科学技术,追求美的艺术享受;追求一种社会合理的需求和人性化的需求。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从材料、油墨、印刷、阅读等更向人性化发展。随着全球资源的短缺,全球环境的严重破坏。书籍装帧设计将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己任。在“以人为本”书籍设计的理念中,在物质基础上实现书籍非物质性的生态需求。只是对书籍和对书籍服务的重新理解,从书籍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
在工业社会中,书籍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物质性”表明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在21世纪后未来的社会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设计是以满足人类“交流欲望”为核心的。物质性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出现代之的“非物质性”设计。这一设计观念变化的显著特点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社会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设计理念,就是说设计不仅仅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设计研究科学技术对环境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出现尊重科学、注重生活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师将重新认识物质和非物质性精神的关系,会追求一种非物质性精神高于物质的艺术设计理念。珍重人类生态需求――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在90年代末,中国当时所做的设计就没有多注意材料――油墨应用,为美国的儿童用品作设计时,美国的客户首先就提出要用不含铅的环保无铅油墨,要不他们的产品在美国不给销售,更是进不了当地的大型超市。当时在国内这种油墨几乎没有,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一要求,公司只好从香港进口这种油墨。这之后,国内一些客户慢慢也开始使用这种环保无铅油墨,国内的油墨生产也开始慢慢出现各种环保油墨;现在中国已有多种各式各样的环保油墨,在书籍印刷品中儿童书籍已开始慢慢使用环保无铅油墨,是对人们健康体现了人文关怀,书籍装帧设计在材料的应用上慢慢也越来越人性化了。
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商品已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是追求一种自我的非物质性精神享受,能为其服务的人性化的商品。对于书籍这一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在众多的茫茫书海中,人人都会追求其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消费。因各国文化的不同,各国书籍追求发展本土文化的艺术个性及文化也是不同的;艺术家所要设计的书籍也是追求个人风格的设计;读者所要消费也是一种个性化需求的书籍。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说:“书籍设计的本质是要体现两个个性,一是作者的个性,二是读者的个性,设计即是二者之间一座可以相互沟通的桥梁。”1书籍装帧设计在追求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人性化需求。
(一)本土人文的关注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它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因其受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文化宗教形态等等的影响,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经过悠久历史和复杂的环境(包括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等)铸造形成的,它的文化是具有长远的延续性、传承性、稳定性。在书籍装帧艺术中,也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本土文化精神。如浪漫的法国,其书籍装帧表现的就是一种华丽、奢华;理性的德国,其表现工整、严谨;而中国受书卷气文化精神影响,其书籍装帧设计所表现的是一种儒雅、古朴等等。
如日本社会的基本精神是“以和求存于全体之中,以保存一体的大和” 。在日本文化发展中就可见以“和”的精神,在日本文化与外来异质的外来文化冲突时,不是消灭对立,而是吸收、消化,或与之并存、或与之融和。在古代摄取中国文化,发展了其文字;在近代中吸收西方文化,实行政治改革。在现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中,日本设计师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融入本土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书籍文化。笔者于2007年11月参加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中国展论坛,杉浦康平先生讲述了他是怎样将欧洲的现代理性、结构性设计理念,结合日本传统美的神话图像、纹样、造型的本质融入书籍装帧设计中来,并体现日本本土文化的期刊设计,使设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图1)杉浦康平先生设计的《日本的美学》这杂志,采用日本传统纹样为核心,几何学造型,将纹样叠加、重复,表现优雅的节奏,完成了气势磅礴的并具有日本特色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是体现本土民族个性文化精神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书籍设计。任何一种文化或学科都是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笔者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精华荟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源泉,现代许多优秀的书籍设计经典之作,都是将一些新设计元素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国文化艺术继续传承下去的作品。使阅读者读时悦目,品时赏心的(如图2)。书籍设计的创作根基就是来源于传统,同时又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传统的而不是古板的,是时代的而不是浮华的。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书籍设计是要注重本土人文文化;关注本土文化;发扬本土文化。
图1
图2
(二)艺术个性的精神
所有的艺术都是自形式始,尽管其不以形式终,而艺术家不会在此之外。艺术家是通过形式的构造力量使自己摆脱功利性束缚和桎梏,解除物质性的重负,驱散世俗阴影的覆盖,来使自己在深及美的本质和非物质性精神的艺术历程,透过存在表层结构到无限的符号宇宙,再通过不懈的灵智进入一种自由表现艺术的天地。书籍设计师就是通过书这一载体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天地,表现其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不同的设计师具有不同的深刻而细致的心灵构造,对自然和生活的生动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性的不同感觉力,直接指涉与规定了设计师的独立存在和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有效而鲜明的多向努力与各式风范。设计师进行创作,就要保存对生活、现实、生命的最为生动深切的自我感受与印象,以非现实化和非功利化的艺术价值立场和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生活经验和现实历史的感受中升华出来,建起一个个辉煌无比的非物质性精神的、情感的、美学的艺术殿堂。
设计师在本质上是自由的、独立的和思想的,意识到自己采用个人化的体验、观察与个性表现方式,致力于非物质性艺术的未知领域的探索。在体现其风格中既有的知识和成见、惯例中解放出来,把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知溶入艺术,赋予艺术以灵魂,并使其带领入高远神妙的非物质性精神圣殿。现代社会中各式各样的服装名师发布会,那绚丽多彩的服饰,它体现的是超现实的艺术作品,是非物质性的美和精神的体现,更是设计师个性风格设计的体现。它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穿戴日用的,但它会对整个社会的服饰时尚流行趋势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现实生活的服饰色彩、材料、款式都是一个指导式的引导。在书籍装帧的创意、异化的形态的概念书籍中,体现的是设计师个人对书的一种另外的理解,给人不是书?不是为了阅读?它简化了阅读的功能,而是体现设计师个性心中的梦幻书籍。它的创新是绝对的个性化的,是对纯学术、纯艺术的非物质性探索;是对书籍装帧艺术内涵的探索;是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如(图3)中由两块木板和一粒药片组成的书籍。
(三)个性化消费行为
现代人越来越强调人的个性,追求的是一种更自我的个性化生活,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更是张扬个性的群体。人们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生活风格突出和强调。甚至提出“将你的生活环境个性化”口号。这就是说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所在阶层或小团体的价值观。“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生活的世界”也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产品也必然是无限多样的。现在多元化的书籍很多,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读者在选择书籍时就会有很大的空间,书的内容要好,书的设计要美,书的材料要新,还要具有人性化的特点,更要有特色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如图4《Takenobu Igarashi》采用两块铝板做成书套,极具工业性质,使产品设计、雕塑到平面的设计几乎面面俱到。有序的小孔构成“T”的图形,是设计者的名字首字母。内页的排版简洁,将足够空间留给阅读者去品味。整体书精致又有特色)。现在有不少的爱好书籍收藏者;或是珍藏版的书籍;或是限量版的书籍发行,这种个性化需求也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书籍设计天地。阅读者期望书籍变得自然,具有创造性,并成为自己书籍趣味的主人;书籍设计者设计的各种书籍的趣味或风格标准就会不断强加给阅读者,为的是使阅读者将自己生活环境“个性化”。笔者认为因为要满足现代人强调个性的这种生活方式,书籍装帧设计就不只是简单的为书籍作嫁衣而已,在体现人性化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体需求,体现其个性,有的甚至更是表现一种另类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注重人文的关怀,对书籍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这也是体现书籍装帧设计的人性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就有不同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人性化的书籍装帧设计。
图3
图4
非物质性文化一直处在社会强势主流文化的边缘。但它在各民族发展史中是植根最深的、影响最广的。现代化潮流涌动的时代,每个出版人及书籍装帧设计师都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及冲突的问题。现在,中国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从事专业书装设计的团体及个人的不断涌现,书籍装帧设计已成为世人所认知,并且对出版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物质主义是以降低能耗,保护生态为己任;它肯定科技发展,并借助其本身的力量,在物质基础上实现非物质生存状态;它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
书籍装帧设计也是在追求一种以书籍为载体的非物质设计。随着书籍材料纸张的原料不断减少,虽然印刷工艺的不断提高,但为保证书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人们就会追求一种非物质性的书籍装帧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非物质性是人类追求社会的合理需求,也是人类追求人性化设计的人性化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书籍装帧设计的升起。但即使是电子媒体时代,也是离不开具有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艺术等等的书籍装帧设计。
注释:
1.吕敬人著.《书籍设计-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10:162.
[1](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
[2](俄)瓦·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3]吕敬人著.《书籍设计-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10.
邓海莲(1972- )女,汉族,广西人,硕士,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