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萍 吴 喜 (乐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614000)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微
——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张俊萍 吴 喜 (乐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614000)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迎来了在校人数最多,钢琴教师与钢琴学生比例差距最大的时期。如何通过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平衡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学年上期为例,分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式方法。
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模式
支持项目:《乐山师范学院第三批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试点课程项目》,项目编号49。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学唱歌曲,从解放初期为唱歌课伴奏的手风琴、风琴、口琴、竹笛等一系列方便携带易于搬动的小型乐器,逐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的进步,唱歌课上的伴奏乐器被音域更宽广、音色更优美、音准更稳定的西洋乐器钢琴及电钢琴替代。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受改革开放的钢琴热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及部分乡镇的中小学都配备了钢琴或电钢琴。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普及和电钢琴的价格优势,在美国诞生、在日本快速产业化的电钢琴也成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乐器。
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及钢琴伴奏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如何在师范类高校3-4年的教学中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要、义务教育认可的音乐教育人才是我们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目标。由于连年音乐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大,师生比例失调。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解决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借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分析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音乐学院琴房、钢琴、钢琴教研室教师基础信息一览表(表1)
钢琴教研室教师工作量表(以本学期4个年级为例)(表2)
注:表2以2013学年上期为例,按照每位钢琴教师的小课表整理的钢琴小课量表,总课时未扣除节假日,数据每学期都会有些波动,整体变化不会很大。钢琴教研室部分教师还承担了如: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发展史、视唱练耳、合唱等课程(表二没有对除钢琴小课以外的专业课进行分年级量化统计)。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的平均周工作量18-19节。
1.由于连年扩招,音乐学院的大部分生源都是通过考前3—5月的集中艺术培训考取,因此就存在着钢琴专业基础薄弱甚至无钢琴基础的问题,4人/1节在大一、大二开设两年的基础钢琴课(音乐教育本科钢琴普及课)很难培养出即具有一定钢琴基础又有一定钢琴伴奏实践能力的符合中小学需求的实用型音乐教学人才。
2.两年的专业钢琴小课教学与大三的钢琴即兴伴奏大课衔接的不够紧密。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互动。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大课,理论讲解多于实践,任课教师很难做到给每位学生进行歌曲伴奏指导(即兴伴奏课64人/2周学时)。
3.音乐学院15位钢琴教师教学任务重(周学时高于全院教师基本工作量的平均值)。利用有限的钢琴教师即降低工作量又提高教学效果是本次钢琴课课程改革的重心。
4.原大一钢琴考试安排,第一学期:乐曲一首,第二学期:奏鸣曲一首。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应付考试,一期只练习一种题材的钢琴作品,考试内容单一。
1.突破传统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小课的上课形式,大一开设电钢琴集体课(16-20/人),改周学时1节为2节。在进行传统钢琴教学的同时将练习曲曲集如拜尔、车尔尼599、849、299等进行伴奏音型分类,在学生学习钢琴练习曲的同时教师有针对的对伴奏音型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对旋律与伴奏音型的关系不断明晰。针对各调式音阶、琶音、和弦进行学习。由浅入深布置与学习的练习曲中伴奏音型相匹配的歌曲。
2.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传统的音乐学钢琴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走出琴房,利用电钢琴及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先拓宽视野。大一钢琴教学目标从钻研专业的深度向掌握、涉猎知识的宽度发展。
3.通过大一的电钢琴集体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和声、调式调性、音阶、琶音及钢琴弹奏的基础。保留大二的钢琴小课,由钢琴小课老师进行更加专业、更加深入的钢琴专业技能教学。为大三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4.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加音阶、琶音、和弦的考核,通过钢琴考核内容的变化,加强学生对调式调性的掌握,为今后的钢琴小课及钢琴即兴伴奏课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5.通过课程改革,开展电钢琴集体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平衡师资比例,减少钢琴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键盘乐器的实践能力,缓解琴房拥挤的情况。
乐山师范学院钢琴课改革实践方案一览表(表3)
钢琴课与电钢琴集体课数据比较量表(表4)
1.有限的钢琴教师已经很难完成4人/节的钢琴小课。通过改钢琴课为电钢琴集体课,发挥电钢琴可以进行集体课教学的优势,来更好、更多的培养音乐教育人才。
2.提高教学效果并降低钢琴教师工作量。通过课程改革使大一音乐学专业学生增加一倍的钢琴课时量。改革不但未增加钢琴教研室总的课时量,反而通过改钢琴小课为电钢琴集体课,降低了钢琴专业的总课时量。
3.突破单一钢琴传统教学方式,向复合型钢琴教学拓展(钢琴伴奏的嵌入),尝试把大一单一的钢琴小课替换成复合型钢琴与钢琴即兴伴奏相结合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从不断提高学生钢琴专业深度向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广度发展。
4.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与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转变,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对比以往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中不但加强了学生钢琴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拓展学生对钢琴伴奏音型的视野,增强了学生钢琴弹奏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是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的有效办法,通过不断尝试、微调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向社会输送更加适应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张俊萍,79年3月,女,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吴喜,77年9月,女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钢琴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