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Discussion 圆桌
分化的世界和转型的中国
主持人: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 宾:冯维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目前,整个世界处在分化之中。这种分化表现在政治上,是美国主导和世界多极化之间的冲突;表现在经济上,是深受难民潮冲击的欧洲在继续维持量宽,而经济逐渐复苏的美国则徘徊在加息的十字路口;表现在南北关系上,是发展中国家遭受增长乏力和资本流出的困扰,中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也身处转型之中,转型覆盖了社会、法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世界与中国的相互依存和影响正日益加深,而分化的世界和转型的中国,在未来又可能呈现怎样的特点?
钟伟:欢迎两位参与本期的“圆桌”讨论。今年是全球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中国也举行了9.3纪念抗战胜利的盛大阅兵。二战行将结束之际和之后,雅尔塔体系和波茨坦公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建立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秩序。此后,政治上历经冷战和苏、东剧变,经济上历经发展、动荡和全球化,以及多次金融危机。两位能否简要地概括一下当下的全球格局和7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趋势性的变化?
冯维江:与70年前相比,全球格局呈制衡/非战和分化之势。首先,美国不再具备核垄断地位,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之间通过武力解决分歧的概率降低。基于相互威慑的大国之间的非战状态,为世界体系总体稳定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相互依赖程度的提升,残破或分裂的世界变得更加一体化。一方面,在此期间,特别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经济全球化的雏形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区域性事件演变成全球问题(或所谓产生“蝴蝶效应”)的概率和速度也都有所增加。最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升。产生了由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市场共同参与的全球治理机制G20。这为新兴市场发出声音提供了场所。新兴市场倡导建立的国际机构或机制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王天龙:目前,全球格局最重要的趋势,是随着各国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正在向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平崛起,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全球发展中的大事件,是驱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动力,也必将对未来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走向多极化的过程可能是渐进的,就像国际格局从当年的“两极格局”过渡到现在的“一超多强”,从“一超多强”到实现真正的多极化也会需要一些时间。
钟伟: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且经济分化日益突出: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的增长日益分化;美国在经历次贷危机之后初现复苏曙光,而欧盟仍需延续其量宽政策。对此有人认为,分化中的世界在全球化方面有所倒退。两位如何评价当下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亮点和难点?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冯维江:未来全球经济将经历平庸十年。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制造业新兴大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目前,得益于石油等大宗商品相对较低的价格,这些国家的生产成本下降、国际收支改善、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因而能够维持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率相对于过去虽然将从两位数的高速阶段过渡到7%左右的中高速阶段,但如果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能顺利实现,中国相对快速的经济增长将更具可持续性。印度经济增长也被广泛看好。IMF预测,2015年至2020年,印度或可维持7.5%~7.8%的实际增速。
不过,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或难点也仍然存在。一是美国加息可能带来的资本流动转向,会对新兴市场经济造成冲击。二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未完全摆脱,短期内还可能出现反复,特别是其给欧洲一体化造成的“信任裂痕”,可能会带来挥之不去的长期影响。此外,中东地区动荡造成的难民冲击,对欧洲财政无疑是雪上加霜,并可能影响到其社会稳定。三是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强心针”效力递减,“失去的十年”或将继续递延。整体来看,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处于变革的酝酿期、突破的积累期、新增长点的发掘期,全球经济难有大的起色,但也不会比现在差多少。
王天龙:目前,全球经济仍然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仍任重道远;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面临着很大的调整压力;全球债务负担沉重,债务高杠杆可能引发新的危机;主流央行政策分道扬镳,合作意识和意愿均有所下降;地缘政治动荡且混乱,并可能与经济走势分化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世界经济中也不乏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从十年的长周期视角看,或许我们会看到周期更迭,即从现在经历的经济下行周期,重新回到增长和繁荣周期。
钟伟:二战后,全球风云激荡的70年,美国的作用始终引人瞩目:从冷战中的两强争霸,到苏、东剧变后的一超多强,再到美国主导和世界多极化的并存,美国始终是世界舞台的主角。一些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将和美国一道在全球体系中扮演相对重要的角色;但也有学者认为,美国世纪还远没有结束。在两位看来,引领未来全球秩序的潮流,是开放还是保护?是全球化还是区域化?是霸权结构还是多极趋势?
冯维江:我希望仍然能维持开放的局面,但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相互之间应抱有基本的善意。保护主义看似是一个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与就业而秉持的理念并采取的行动,但其本质上是全球公共部门对全球私人部门的整体剥夺。保护主义措施的竞相升级将极大地扭曲全球资源配置、降低其效率。而区域化如果不是最终指向全球化,则是不值得追求的。我不认为未来全球秩序的潮流会是多极化,如果“极”代表自成体系并相互排斥的规则;但我也不认为传统的单个霸权国家盘踞世界权力顶点威福自专的结构能够长期延续。未来全球秩序更可能是若干大国通过相互协调共同提供主要的全球性公共产品的模式。如果这也算霸权结构, 或可称之为“共和”式的霸权结构。
王天龙:走向开放的全球化和多极化仍然是主流。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与过去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根本不同,不存在争夺殖民地而引发大战的可能性。核武器的出现,使得通过战争实现政治目的代价和风险剧增,而信息化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信息沟通不足而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很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全球化机遇,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崛起,为全球发展贡献了新理念和智慧。这将是继续积极推动世界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国际上日益滋长的对抗情绪和霸权主义,并积极做好应对。
钟伟:近30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鉴于互联网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复杂网络,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社会可能会带来数字鸿沟;有的则认为互联网是新兴国家后发优势的利器;还有的则担心美国会不会滥用其在互联网领域的强大优势。两位如何评价互联网对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冯维江:网络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经济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鼓励了更加广泛、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协同创新;但同时,其也增加了经济社会活动的脆弱性。如果能够建立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基于规则的互联网治理规范,有效约束、惩戒滥用互联网权力的行为,并建立对已经发生的损害进行纠正和救济的国际机制,互联网就可以给全球经济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加持性红利。但目前看,全球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实现,国家间只能通过加强协调来部分解决问题。
王天龙:互联网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多样化但又具矛盾性的影响。互联网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因而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工业4.0、智能农业、众筹、众包等新经济要素不断涌现,也在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满足需求、升级产业和创造市场,并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比如Uber、滴滴打车等现代“共享经济”,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应该大力发展和推动。但与此同时,也应尽量避免互联网可能导致的数字鸿沟的加深和隔离。
钟伟:中国始终是二战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也是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者。面对美国对中国崛起和中国梦的复杂心态,中美之间应建立怎样的新型大国关系?哪些方面是双方可以谋求合作的主要领域?中国又应怎样发挥自身的特有优势,为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包容与和谐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
冯维江: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对美国基本秉持了“以小事大”的姿态,英语的广泛使用和美元资产的大规模持有,使得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略微减轻了对中国的焦虑。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双方的不信任感都在增加。与“以小事大”不同,大国之间只能通过“交质”来恢复稳定关系,也即双方的重要甚至核心利益必须交织到一起。这些利益产生的领域,可以是增加重大的共同收益,也可以是抵御严峻的共同风险。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上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实际上也在尽量联合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的经济体,共同到第三方开展产能输出与建设,并结合双方在资金与知识上的优势来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增长机会,并从中培育和拓展共同利益。
王天龙:从历史经验看,国际格局转变的重大转型期往往蕴含着很大的冲突风险,冲突过后再构建各方都能发挥作用的国际新秩序。从这个角度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本质上就是要避免对抗与冲突,通过合作和对话来防范风险。从双边层面看,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未来在农业、教育、科技、旅游、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都可以创新合作方式,合作空间和合作收益都会十分巨大。从全球层面看,中美应该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治理上加强合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国际规则和秩序的“碎片化”,增加全球发展的风险。中国正在努力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比如 “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中国期待能促进多元文明的包容发展,缔造更加和平与安全的世界。
钟伟:谢谢两位的精彩评论。后金融危机的调养生息期仍在延续,国际经济秩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全球化仍处于类霸权结构之下的急剧分化中,世界经济或将经历平庸的十年。大国之间的冲突风险不容忽视,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充满挑战,中国在提倡走多元文明共享的、包容化的发展之路,人类则期待世界更加和平、安全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