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缅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我国竞技篮球事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就针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思考。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存的几点问题,然后又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竞技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策略
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运动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我国竞技篮球事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虽然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诸多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些年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为了明确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就针对与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现存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思考。
一、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学生家长成才观念与就业观念的变化,很多具有竞技篮球运动天赋的学生,都进入了知名的中学和高校进行学习与深造,以至于出现了基层体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使得竞技篮球体育后备人才生源有限,我国竞技篮球人才梯队的塔基面积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再加上,我国竞技篮球人才梯队的塔身队伍层次的规模比较小,还存在人才分流的可能;塔尖队伍层次的人才数量更是不多,而且缺乏冒尖人才等问题,更加凸显了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性。
其次,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在训练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在针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对青少年竞技篮球运动员成长规律和优秀的竞技篮球运动员成才规律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很多的训练问题,并因此影响到了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成效。例如:过早的开展专项化训练的问题;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够重视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成长与成才,而且还极易造成青少年早期伤病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贻误人才。
最后,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教练员队伍水平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在开展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通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日常训练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在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训体系中,尤其是在基层体校中很多教练员都是从专业队退役下来的篮球运动员,其知识结构和知识层面相对来说较为单一,虽然也有一部分高等院校毕业的、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的体育人才,但是这部分教练员的专业运动经历和执教的经验却比较匮乏,从而使得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仍然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二、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注意动员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扩大竞技篮球的后备人才的生源基数,扩大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择面,是确保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开展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后续工作中,就必须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来动员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运动之中。例如:组织各种青少年篮球竞赛活动、组织篮球夏令营活动等等,以此来尽可能的激发青少年的篮球运动兴趣,扩大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生源基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的发展“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社会化的培养模式和职业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竞技篮球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来提高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
其次,要注意把握青少年竞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和优秀的竞技篮球运动员的成才规律,确保训练工作的科学性。例如:在开展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避免过早专项化的问题;要始终坚持全面性的基本原则,从青少年竞技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体能、意识、思维以及品质等多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各项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要始终坚持坚持“因材施训”的基本原则,在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个性特长、运动水平和运动潜能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安排,确保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最后,要强化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全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在我国篮球运动的重点地区建设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教练员进行职后学习和进修等多种方式,来提高竞技篮球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美燕,支俊才,王国咏.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2] 张志斌,母贤永,刘瑛,柏青.“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体育学刊.2012(06).
[3] 葛一秋.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差异性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