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规模与效益的悖差

2015-11-25 00:25张瑜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冷库水产品冷链

张瑜

一家绿色食品公司工作人员对加工完成的冷链食品进行质量安全抽检化验

“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设中的这两句话,看似很宏观、很概念,其实,很具体、很丰富、很现实。

就拿我们餐桌上的生鲜来说,就足以反映出“流通设施”、“市场建设”之重要。比如2010年,中国就发布了首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5年后的今天,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的状况有没有改变?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有大致勾勒:

2010年全国共有冷藏库近2万座,总容量880万吨;

当时每年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和23%;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中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到了“十二五”期末,4年不到的时间,中国冷链的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规模已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截至2014年,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全国冷库总容量已达3320万吨,折合8300万立方米。

从运输车的数量也可窥一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7.6万辆,较2010年的2万辆,增加了近3倍。

然而,这并非事实之全部。中国冷链规模之大仅是基础设施及设备,而非产业总量。

2014年中国冷链百强企业的总营收是150亿元,而同一年仅顺丰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就达468亿元。

产业规模不大势必造成效益不高。

因此,目前中国公路上60%的冷链运输车辆是空车状态。具体而言,一辆普通冷藏车约有75%的空间在空置。

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应分别提高至20%、30%、36%以上。然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公开透露的数据是,2015年中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

在冷库数量几乎翻了两番的同时,果蔬冷链流通率仅翻了一番。

更何况,这10%还是理想情况。如果再加上人为的不规范操作而造成冷链断裂的情形,恐怕连10%也不能保证。

在本刊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所见,还是自销售商贩、冷链物流业内人士及专家所闻,所有这些信息描摹出了一条脆弱易断的冷链——在中国蔬果批发的多级分销模式下,食品从产地到餐桌要经过众多环节,其间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冷链就会断裂。

建设冷库、购买冷藏及保温车的固定资产投入,再加上后台的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冷链可能是普通物流成本的数倍。但是,消费者和商家都不愿为此埋单。

现实中,没有原则的收货方与竭力从冷链中节省成本的供货商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少见,他们之间的某种妥协与灰色利益,往往让全程冷链沦为“伪冷链”。

如何让冷链贯彻全程,如何让商品流通领域真正接受冷链,让冷链物流的规模和效益同时上来,有赖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及政策制定及管理者。

猜你喜欢
冷库水产品冷链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冷库建设“热”现象
冷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