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要解决只顾发展速度、不问发展代价的问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方案要求,从2015年开始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是顺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实现发展模式“脱胎换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唯GDP论”“唯速度论”发展方式和政绩观,已对中国并不殷实的自然资源家底造成了侵蚀。环境容量收紧、生态系统退化、资源承载力吃重,已成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亦多次论述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出台,一个重要指向正是希望通过顶层设计解决广大干部的发展观、政绩观问题,拨正风向标,校正指挥棒。
简言之,将“生态绩效”纳入离任审计是为了解决只顾发展速度、不问发展代价的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除了划定生态红线以严格保障源头预防、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明确资源资产“清单”、完善环境治理各项措施以实现生态修复之外,通过严格执行离任生态审计,对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责也是确保绿色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离任“生态审计”制度是用制度治党的体现,是对严格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环境行为的长效机制的精准落实。以审计为刃,做到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调离升迁退休下海概莫能外,务使各级官员绝不敢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惩戒的目的更是为了引导,重点在于示范正确、引导正路,让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主政领导真心接受、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当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尚面临信息基础薄弱、数据提取困难、考评体系缺失、审计资源弱化等现实制约。《方案》明确“因地制宜、重在责任、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无疑是脚踏实地的务实选择。
要先破信息“瓶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做好审计的“大数据库”,但各地审计部门自编自审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办法是破除行政挡板,打通职能部门数据共享渠道,为离任审计的切实落实打好基础。
要形成工作合力。“生态审计”有着自身特性,仅靠审计机关单打独斗显然不够。要强化领导机制,改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分类试点,渐次铺开,统筹协调,合力共为,上下整合,整体推进。
要有分辨力和区分度。在责任界定时,绝不能放过在自然资源资产管护方面无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但也不能让有作为、勤作为,但囿于当地自然资源历史欠账,虽付出巨大努力,但难以在任期内显著扭转的干部受委屈。
归根到底,判断此番“生态审计”试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审计结论能否运用好。审计结论应以问题为导向,不避讳、不模糊,客观明确评估影响当地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审计结论一方面要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无缝衔接,确立生态效绩离任审计的后评价制度;一方面要让继任领导干部看到明明白白的资源档案,明确符合绿色和谐理念的发展路径。